nqe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qed

博文

NQED(1)NQED2000

已有 2635 次阅读 2020-3-8 22:33 |个人分类:物理数学笔记|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NQED(1)NQED2000


2000年7月31日至8月4日,第三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大会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下面是我在8月4日上午的理论物理分会场-量子和非线性动力学-上所作18分钟报告的讲稿的摘要,引言和讨论部等三部分。全文在NQED(2)中给出。

论文内容可能太激进了,至今也不能发表。

20年后再来看这篇旧文,当然充满了各种错误,缺点,瑕疵和不足之处,只能说是一个量子电动力学理论的新形式NQED的毛坯。但是它的一些重要观点依然是基本正确的,包括:

1. 它是明显协变的,因此必然是狭义相对论性的理论。

2. 从经典力学的拉格朗日形式出发,用一种简单和自然的方法得到了运动方程。

3. 可以直接写出运动方程的封闭形式的一般解。

4.理论中将不存在发散困难。

5. 对于推导相对论束缚态的运动方程和发展弯曲时空中的量子场论,它都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

由于将原始的word文件要改成Latex形式才能在科学网上更好地显示,其它几部分将在以后逐步给出。


以下是部分原文,无修改。


一个基于组态波泛函和量子拉格朗日方程的新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

                         文克玲

                单原子分子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物理系, 清华大学, 北京, 100084

      摘要    作者提出了一个明显协变的量子电动力学新理论. 量子场的状态用经典场在全时空中的组态的波泛函来描述.新理论的基本原理与标准理论很不相同. 运动方程有各种解析解. 对康普顿散射的跃迁矩阵元进行了最低阶的微扰论计算并获得正确结果. 对发散困难的来源提出了新的观点.

       关键词   组态波泛函  量子拉格朗日方程  量子电动力学

在通常的量子场论的泛函薛定谔表示中, 背景时空流形被分成一套三维类空超曲面, 而量子场的态则用场在每个超曲面上的组态的波泛函来表示[1]. 本文提出了一个更加简单和自然的方法. 我们假定场的量子态用场在全部时空中的组态的波泛函来表示. 这个波泛函是明显协变的, 而且容易处理. 这个假定是新理论的第一个基本原理.

通过对自由电磁场的量子化, 我们逐个引入了新理论的其它基本原理. 然后我们对经典电子/正电子Grassmann场进行了量子化, 并建立了量子电动力学. 为了检验新理论, 我们对康普顿散射的跃迁矩阵元进行了最低阶的微扰论计算并获得正确结果. 最后, 我们讨论了新理论的特点, 并对发散困难的来源提出了新的观点.

......

5. 讨论

虽然在原理上和形式上我们的理论和通常的理论都有很大的不同, 但关于康普顿散射矩阵元的微扰计算仍然得到了相同的正确结果. 所以它很可能也是一个正确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

在重整化方法的辅助下,标准量子电动力学的计算结果至今未发现与实验结果有何分歧.在计算方面,看来任何新理论都很难有所改进. 但是我们的理论仍然得到了一些十分有趣的结果.首先,一般认为标准的量子电动力学的运动方程对于真空态, 单光子态和单电子态等最简单的物理态都没有解[5]. 而在我们的理论中,这些解十分容易得到.其次,在我们的理论中,和通常理论中的跃迁矩阵元相当的是初态${{\Psi }_{i}}$和末态${{\Psi }_{f}}$的内积:${({\Psi }_{i},{\Psi }_{f})}$.对于归一化的物理态,如果我们假定它们的内积至多是一个有限量,那么从物理上说,我们的理论中将不存在发散困难.虽然我们没有给出证明,关于内积这个假定看上去是十分可信的.在用微扰论方法来计算这个内积时,虽然我们仍将遇到发散困难, 但这只是表明了微扰论方法在处理无限自由度系统时的局限性.我们遇到的只是计算方法上的困难,而非原理上的困难,这两者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最后,我们的理论中所有的基本定义和方程都是明显协变的(内积的定义是个例外).对于推导相对论束缚态的运动方程和发展弯曲时空中的量子场论,它都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3426-1222439.html

上一篇:研究型大学就一定轻视教学吗?
下一篇:NQED(2)自由电磁场的量子化
收藏 IP: 123.112.99.*| 热度|

5 苏保霞 钱大鹏 刘全慧 程智 王大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2: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