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ch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wchen

博文

将五唯量化指标变为五维分类评价 精选

已有 7923 次阅读 2021-2-2 09:02 |个人分类:破五唯|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将五唯量化指标变为五维分类评价

五唯问题(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是近20年来我国科研学术界不断累积出来的问题,也为我国科研论文数量的快速增加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现在我国各项指标(SCI论文数量,高被引论文数,高被引科学家数量等)大都处于国际第二,少数专业和学科位列世界第一的关键历史时期,数量已经不是重点,质量才是重点。从量变到质变,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才是今后我国科研高质量发展的重点。

当然,高水平的教学成果也同样重要。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水平高,学生能力强,科研水平自然强。科研水平高,在教学中结合最新科研进展,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兴趣点,也很重要。

我认为破五唯的关键是从数量到重质量的转变,是从追赶型到领跑型的转型,是从中高水平向高水平的突破。那么,何为高水平成果呢? 我个人认为可以将五唯转变为五维,从以下五个维度来分类评价。

1)           理论研究维度,有无突破

对于理论研究而言,不管论文的影响因子高低,分区前后,刊物档次,也不管论文是中文还是英文,能讲清楚的,实实在在的理论突破是最重要的。当然,理论改进和方法集成也可以,也要说清楚,尽管在目前这些成果已不太重要了。

这就避免了简单数数,以数量论英雄,也就避免了各种所谓灌水论文,灌水引用次数。长此以往,将鼓励大家把冷板凳坐热,十年磨一剑,搞出真正有理论突破的科研成果。

2)           核心技术维度,有无攻克

对于应用研究而言,以是否攻克核心技术为核心指标。所谓核心技术,一定是有一定难度的技术,具有核心作用的技术,国外不会轻易转让的技术。技术应用和技术改进型成果,数量虽然多,但是重要性不够。这个维度给搞应用研究的科研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产业应用维度,有无推广

光有核心技术还不够,除了涉及国防等保密的核心技术,一般来说,好的核心技术是要进行产业化并带来巨大经济效率的。 有些科研人员,能够把核心技术进行产业化,这也是科研创新的一个很重要环节。

因为要实现产业应用,光是高精尖的核心技术还不够,还需要性价比高,可靠性高等产业化指标。这些同样需要做扎扎实实的科研工作。从这个维度上看,简单的产品销售和产值等量化指标就不重要了。

4)           教书育人维度,有无成效

    科研人员,尤其是大学老师,包括各类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所以也要从教书育人的维度进行评价。这个维度不能简单看上课的课时和人数,也不是教改项目经费和教学成果奖等级等良好指标,而是要看学生的评价和是否培养出各类杰出的人才。尤其是,多年以后是否涌现出杰出的人才,而且这些人才感谢哪些培养他们的老师。

    5)学术影响维度,有无显著

       学术影响力不能简单看杰青和长江等帽子,或者盘点各类帽子的个数。做理论研究的,国内外顶级学术大会是否邀请做大会报告或者专题报告?国内外著名期刊是否是主编或者编委?国内外学术组织是否担任一定的职位并切实发挥作用?做核心技术和产业应用的,国内外产业界是否有一定知名度?在领域著名企业是否任首席科学家?是否解决了卡脖子问题?是否能创造大量的产值和利润?  

 

      总的来说,在新时代,科研工作需要高质量的新发展,对科研工作者提出了勇攀高峰的更高要求。说实话,这些要求都很难做到,非常具有挑战性,都是非常难啃的硬骨头,需要久久为功才能体现出来,难以立竿见影。不过,我们已经到了科研发展的关键时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迎难而上, 才能做到狭路相逢勇者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940-1270137.html

上一篇:近3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大数据的分析与展望
下一篇:人工智能的鱼与熊掌:精度与可解释性
收藏 IP: 110.84.187.*| 热度|

23 武夷山 黄永义 高友鹤 彭真明 范会勇 胡大伟 李东风 蔡宁 曾杰 王安良 郁志勇 李毅伟 许培扬 黎飞虎 刘立 杨辉 宁利中 杨正瓴 孙颉 梁洪泽 赵志宏 江克柱 鲍海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