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整的目的是什么? 这关系到城市绿地的定位。长期以来,城市园林以美化大地为目标,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生态园林”、“园林生态”等观点的倡导和实践下,园林史无前例地将生态功能置于优先地位,某种意义上也为城市绿化的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但由于存在对生态理解的偏差,加上快速成型、立杆见影的浮躁影响,也不排除有些商者对利润的过度追逐,大规格和高密度栽植等也应运而生,绿地结构单一、功能单调、衰败加快等问题日益严重,直接促使今天对绿地调整优化的开展。
在结构调整和提升功能方面,也存在诸多误区,往往言必“档次”、“品质”、“品味”等,我们习见的绿地和植物被“歧视”或“弱化”的现象并不鲜见。“自然、生态、低碳”常停留在口头和文本,“美化主义”、“极简主义”、“欧陆风”等抬头,大树草坪、新奇花卉、高档材料等大量应用,甚至要将绿地改造成宫殿式园林。“贵即好”的思想仍在许多人心中浸润,而多样复杂的群落结构被过分“简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在具体操作中,将调整改造习惯性地作为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分偏向操作的简便化和工程化。“一张白纸”固然易于绘画,但也难免出现“一刀切”。现有绿地的优化,个性化明显、针对性强,应在尊重和延续原有绿地基础上,细致分析、精雕细琢,调整后的绿地才可能更有深度和积淀;而虚无地轻言改造和提升,简单套用常规建设规范和程序,可能导致“复杂问题简单化”,辜负前人的心血,抹杀绿地特性和价值的传承。更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确保项目的工程量、投资量和利润空间,或者说,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也可能出现过度调整绿地的倾向,甚至以推倒重来为能事,导致调整项目的异化和变味,对原有绿化成果的漠视和无情令人扼腕。
“种不易,改更难”,绿地调整优化的意义和紧迫性无容置疑,但如何实施?却值得深思和探讨。本刊愿为广大读者和园林绿化工作者提供交流和商榷的平台,欢迎来稿,奉献和分享您的智慧、成果和思索。
本文刊于: 2011年第三期《园林》卷首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