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是历史文化名镇,名列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被誉为中国江南的封面,古迹众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以及张石铭旧宅等古建筑群。古迹与自然风光和谐统一,充满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洋溢江南水乡诗画般的神韵,而欧陆情调与江南古风的意外并处,使古镇魅力更加引人入胜。
《南浔近代园林》首发式会场对联: 南浔古镇特征的最好概括
百间楼: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保姆仆人居家而建。始建时有楼房百间,距今400多年
百间楼特色:依河立楼,乌瓦粉墙
走进河边人家:留荫庐
树下春水
轻巧通透的卷洞门组成骑楼式长街,乌瓦粉墙
河道蜿蜒,石桥相连
房舍连排,整齐,布满河岸,侧墙相接,舍间山墙高耸
百间楼下水清涟, 河中浣洗,现代文明的一股清泉。
骑楼式长街:白墙、青瓦、沿廊、河埠、花墙、卷门、廊檐、清水
斑驳石板路 黛瓦白墙面
广惠桥 河街相交 桥梁通便 绿柳拂水
洪济桥
鲜为人知的颖园也很精巧
广惠宫
碧波摇影寻旧梦,青*楼游客追新潮
《中国近代园林史》、《南浔近代园林》首发式
暨南浔园林发展研讨会举行
张庆费
2012年4月11日至12日,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南浔区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近代园林史》、《南浔近代园林》首发式暨南浔园林发展研讨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举行。
《中国近代园林史》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朱钧珍主编,该书由34个单位和10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以“主题纪实体”体例编写的园林史学著作。近代园林历史虽不能算很长,但在数千年的中国园林发展历程中仍不失为萌发异彩的时期。除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得以赓续发展以外,还因为时代及社会生活的变迁,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学校园林和别墅群园林。
《中国近代园林史》集中呈现了我国近代园林理论与实践等内容,探讨了中国近代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缘起、历程、类型、特色与风格,对近代园林的近况做了较为全面考证,进行了一定的抢救,并发现了一批近代人物的园林思想与实践经验。本书的编纂工作在园林行业研究历史上还是首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填补了中国近代园林历史研究的空白。吴良镛院士在为本书作的序中语重心长地说:“近代园林,如果不加以梳理、论证,可能在急速的城镇化发展中失去,这是最令人担心的。”
《南浔近代园林》由朱钧珍教授主编、沈嘉允和邬东潘副主编,系统总结和梳理了近代南浔园林的形成与特色,论证了南浔近代园林的独具特色,南浔镇为私家园林革新的城镇先锋,南浔以一镇之地拥有众多园林而令人惊叹,在浓郁田园及乡土风韵的园林中,开启了私人园林西化意境之先声,成为中国园林发展史中极具标志性的典型;自古以来与园林相互依存的藏书和雅集文化也在南浔这个小镇上得到足够的表现,使南浔近代园林具有很高的文化含量。
在“南浔园林发展论坛研讨会”,来自两*岸四地的60多位园林专家们对南浔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和独具特色的近代园林给予高度评价,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空间、土地、规划、环保、保护、经营等多方面给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提出应充分吸收精华、创新理念,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有效融入传统园林文化元素,切实推动古镇建设和园林协调发展,打造魅力水乡。
刘秀晨先生认为在古镇保护和发展中,规划是前提,保护是核心,管理是关键。园林与建筑的恢复不是恢复赝品,要修旧如故,不要让真正的经典古迹湮没在仿古建筑的汪洋大海之中;古镇历来人杰地灵,但古人有文化不等于现代人就有文化,名人众多也不等于所有人都有文化,应加强教育,提高古镇住民的文化素质,形成崇文重教和文化自信的氛围。在古镇宣传上,不要过分强调“第一”,而需要国人不断的认识和积累,形成共识,这样更有度量、气质和底蕴。水是江南水乡的灵魂,但目前水污染严重,治水尤为重要,让古镇的美丽古典与现代舒适环境融合。
施奠东先生认为南浔园林具有大家闺秀的特点,而其它江南古镇的园林和建筑也各有千秋。南浔园林沿袭了我国传统造园的艺术思想和手法,虽然一些建筑引用西洋建筑的元素,但只是局部应用,不要过分强调中西合璧的特点。同样,北京圆明园虽移植了西洋楼、大水法等西方园林建筑,如就认为圆明园就是中西合璧,也值得商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0: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