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tr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antry

博文

MOOC体验记

已有 4945 次阅读 2013-8-6 05:44 |个人分类:开放学术|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Mooc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MOOC也是如此。MOOC江湖中有游侠派、创业派、学院派、新锐派等各色人物。

体验游侠派

     话说2008年,MOOC作为术语由加拿大人提出,用来指称一门由加拿大人组织开设的课程CCK08。后续又有系列课程开出,但加拿大人的课程并没有引爆国际社会大众对MOOC的关注,然仍值得一提。以加拿大人George Siemens为首开设的MOOC被称为cMOOC,即基于关联主义(Connectivism )学习理论的MOOC。cMOOC主要提供教育学科课程,且涉及相对前沿和新颖的话题,虽面向全球开放,相对后来的MOOC来说则十分“小众”。cMOOC主要基于提供者个体的兴趣和爱好开设,并未构建正式的组织或机构,就像一个个游侠一样,不求被大众认可,只求逍遥自在,故称之为游侠派。
     更多内容可见“MOOC体验之游侠派”。

体验创业派

     话说2011年,斯坦福大学开出三门MOOC,吸引了国际众多学徒,引起媒体关注,产生轰动效应。两大MOOC公司在斯坦福大学课程基础上破茧而出,即Udacity和Coursera,让人不得不佩服斯坦福大学教师的创业能力。一个项目短时间内孵化出两个成功的机构,且都选择了走企业化之路,已赢得了可观的风投资金,也算是创业传奇,故称之为创业派。
     Udacity和Coursera虽是同根生,在发展理念上却有所不同,从而形成创业派MOOC的两大分支。
     体验Udacity
     UdacityCoursera稍早一点儿成立,由引起轰动的“人工智能导论”课教师之一Sebastian Thrun担任舵主。口号是:Learn. Think. Do. Invent your future through free interactivecollege classes.  
     体验Coursera
     Coursera的创办人是斯坦福大学的Daphne Koller 和Andrew Ng。口号是:Take the world's best courses, online, for free.
     更多内容可见“MOOC体验之创业派”。

体验学院派

     话说斯坦福大学2011年秋推出三门MOOC: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数据库,前两门课的教师创建了上述两个MOOC公司,那么,第三门课呢?“数据库导论”的授课教师是JenniferWidom教授。估计这位教授已经功成名就,也就没有激情再去创业了。2012年秋,JenniferWidom教授基于Class2Go平台进行了第二次授课,保持着传统作风。
     再话说脱胎于斯坦福大学的两大MOOC公司Coursera和Udacity可谓风声云气,作为开放教育资源运动领头羊的MIT则奋起直追,在OpenCourseWare基础上,先是创建MITx,再与邻居哈佛大学联手成立了如今的edX。edX保持了非营利模式,彰显着传统学院文化气息,故称之为学院派。
     体验Class2Go
     Class2Go是斯坦福大学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斯坦福大学对Class2Go相当重视,现在正与edX平台进行整合,届时Class2GoedX的功力都会增强不少。
     体验edX
     edX是学院派MOOC的大佬,口号是:Take great courses from theworld’s best universities.
     更多内容可见“MOOC体验之学院派”。

体验新锐派

     斯坦福大学与MOOC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Venture Lab是斯坦福大学开展MOOC的又一个平台,其口号是:Learn. Collaborate.Innovate.
     Venture Lab 可看作是MOOC的后期之秀。根据介绍,VentureLab 的教学平台更多地纳入了社交元素,很符合时代潮流,故称之为新锐派。
     Venture Lab 目前有12门课程。我注册了其中一门课:Design Thinking Action Lab,但并没有花精力在上面。英语水平有限,学习起来还是比较累。因此,目前还没有太多体验。 

总记

我并不是一个好的MOOC学徒。到目前为止,只坚持完成了一门课程。但MOOC给我的体验很棒,有时间的话,一定选修更多课程。哪怕没有学完,大概了解一下也感觉很有收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6665-714339.html

上一篇:MOOC体验之游侠派
下一篇:CSSCI来源期刊(2014-2015)开放获取路径-哲学
收藏 IP: 211.100.51.*| 热度|

1 马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8: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