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前,某实验室为迎接2019年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估,召集一帮科研人员开了一次出谋划策会议。实验室主任先简介了近几年的实验室概况,然后大家从科研成果梳理、实验室建设、项目经费、人才培养等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在参考这些观点的基础上,咱出了以下三招儿。
一、项目经费与科研成果的关系
与上一届评估时相比,这几年实验室的国家级项目及其经费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经费约有17 亿元。刚才听某研究员说,这事儿在评估汇报时要重点强调下,咱对此有不同看法。咱的意见是:项目不代表科研成果,经费不代表成果质量。换句话说,成果质量与项目经费没有正相关性,如果没用多少经费却解决了重大的科技难题,那才是真本事。实验室在这么多项目和经费的支持下,如果有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解决了卡脖子的科技难题,吆喝下也无妨;反之,就不要强调啦,以免弄巧成拙而适得其反。
二、代表性成果
筛选代表性成果,要看其是否有系统的创新性,即看其是不是围绕着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开展多层次研究滴,在概念、理论、方法、应用等方面是否有站得住脚的创新。筛选代表性成果时,不唯“面子”而要唯“里子”,不要面面俱到,不要把不相关的成果通过“组合”包装成一个大成果,因为这很难蒙蔽评审专家的慧眼。代表性成果不在多而在精,判断其能否拿得出手的依据是:(1)重要性与原创性;(2)研究方法的独特性;(3)研究结果的出乎预料性;(4)逻辑链的自洽性;(5)证据的强壮性。
三、人才培养
随着“红椒”们年龄的增长,其中大部分人的科研巅峰期已过,且逐渐会退出“舞台”,所以“青椒”们肩上的担子会越来越重。整体上看,“青椒”们的科研仍以“游击型”为主,科研能力还不够强,难以支撑实验室未来的发展,需要下功夫不断凝练关键科学问题,以找到正确的突破口;虽然其中已出了几位“优青”、“杰青”,但其看待问题的视野不够开阔,原创能力匮乏,还不能“领军”攻坚克难。如果2019年实验室评估能更上一层楼,皆大欢喜。如果不能,也不要灰心丧气,持之以恒则金石可镂,只要做出有重要意义且经得起检验的原创性成果,“面包”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有这样的成果在手也可足慰平生、不留遗憾。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0: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