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师亦友● 忆念教师节● (I)小初高
谨献给我的老师们
邴铁军
见到老朋友的感觉,就应该是那样的!如果没有心动,只能说感情还没到份上。又是一年教师节,我想还是借用微信传递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吧!
母亲这位启蒙老师,当年我还小,并不能理解是什么样子。如今看到凡凡和她妈妈(其实还有爸爸),才知道妈妈的重要。当我真正理解妈妈的时候,是我开始体会到她对我的爱与付出时:那时已经无法用“感谢”去形容那份感觉。那时在小学,在刚刚毕业的时候去了大连(就是家人在弟弟妹妹面前以此为豪的一件事,十一岁独自一人乘车到600km外的地方)。妈妈教给我的,不是5岁时的那数十首诗歌,不是算术,也不是如何尊敬别人或是照顾自己,而让我坚强、独立、勇敢向前的品格,是那多年来最让我无法忘记的那份爱(爱,真的是很神奇的事物,难怪倾倒五千年来无数英雄)。
那么小走进小学,当时算是例外吧,还好没有被赶出去。
何丽英老师,那是我们小队的,在家是亲戚,在学校是老师。可小学那么多年都叫何老师,后来毕业很久才改过口来。老师对我们非常好,一个发音一个字母的教,加减乘除,现在用起来很好,可真让我教还有些难度。
三年级的徐忠波老师,就不像从前那么温柔了(现在看来,或许由于那个年纪的孩子淘气喽,不严厉点根本没法管)。书念不好,那时要被罚站的。墙边一个砖头,去站着吧,有时砖头还立着。(我不记得当时是否被罚过)
四年级风气有点变化,因为换了以为稍稍宽松一些的任涛老师,课上教知识,下课也陪着玩耍,不过感觉老师们都不喜欢男孩。这一年的也是小学成绩最差的一年。
五年级就不一样了,何亚梅老师来啦(是我们妈妈的同学),那时还是很严厉的。连续两年的班主任,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当时上初中好像没有考试吧?)不过那期间我第一次看的另外一个村子的尖子生,人家数学竞赛能得120分,我估计也就30分甚至更少(后来才知道,他叫京京)。现在看来,小学成绩不高不怕,但是直接关系到初中学起来是否费劲。
记得当时的校长姓段,学校还有和我爷爷差不多年纪的崔老师、教授音乐的何忠武老师,可爱的鲍淑娟老师(前两天她突然出现在我的中学,霎时竟然没认出来)。诶,体育老师是任老师吧?他也教过音乐吧?有些记不清了。
后来我来到了初中,湾龙一中(如今更名为湾龙中学),这里有诸多位老师引导我成长,让我无法忘怀。如今我的小学已经并入了这所学校,还可见到熟悉的面孔。
记不得开学那阵的情形了,只是感觉书的味道很好闻,还有我的名字竟然在历史课代表下面(当时都不明课代表是干什么的),接着,他们走进了我的生活:
(闭上眼睛,最先想到的还是班主任,他们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如果以后当老师,一定当班主任!)
祁建军老师,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现在想想他当时该是我现在的年纪。如果回忆可以使一部照相机,我想多处的静点应该是他在我旁边给我讲解那些文字的用法和含义。我们一起出游,一起玩耍,可惜当时留下的相片太少了。
徐利君老师,地理老师兼班主任,是老叔的同学。之所以印象如此深刻,是由于第一次见面他很豪放,没有伴奏可清唱《男儿当自强》,非常好听。当然,还有他授课的方式,现在想想当时真的该好好的学地理知识,对当今各地风情、地貌、天气该有多了解。
张静老师,劳动技术课及政治课老师兼班主任。前不久才知道身患癌症,已离开了我们。这时我们已经是初三,是中学里面最高年级的学生,是和老师之间最亲密最了解的时间。我们的生活开始集中在学校,三点一线的艰苦学习就是从初三开始的。我们尊敬她,张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无论之前多么欢畅、活跃,一切会戛然而止(当然,后期的我们也就融化了所有的老师)。
班主任,除了关注课程以外,更注重学生整体的发展。我没有去过城市里的初中,不知道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我们的老师对我们就像是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甚至要比自己的孩子还要细心、耐心地悉心教导我们。
三年的时间是很短,而且当时的主要目标是考取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那时我们的终极目标!现在看,最值得珍惜的就是和这些老师相处的这三年了!
杨校长,身材和精神依旧,只是脸上多了些许智慧的皱纹,眉毛稍稍长了些,走路的姿势、神态,真的和十年前一样啊。那时我还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是这个走路当姿势的?”(当时我意就是怎么那么有校长的范),还问“您的体重是多少啊?”(哇,有我两个重,好沉啊!),当然,也被您没收过象棋。
顾老师,我们不太习惯称顾校长,可能是由于您总是揪我们耳朵的原因,可以从走廊拎到办公室,坐下后给我们讲“为什么这道题也能错?…这个还能错?”,在您的眼中学生都是小不点。多年来您没有变,身体稍瘦了一些,眼角的摺、嘴边的痕,笑起来眼睛咪咪的样子,一点没有变。记得我们晚上在您办公室拿着三角尺一起研究卷子,课下模仿那标准的隶书(说实话,比李继河老师的要标准多了)。
提到您,我会想起李霞老师,代数和几何的老师,记得她当时是隔壁班的班主任,曾经一起到我家。由于怕迟到,我索性没有去学校(旷课比迟到还严重吧?)。还有姜老师,左手提板书,那是相当快的,我的数学成绩没有被落下,多亏您们。
如今的湾龙中学变了,教学环境更好,也跟进一批年轻的教师,这时里面可以有我的同学了。哎,时间就是这个过去的。但是熟悉的身影还是有的:
贾会计,当年叫我们化学,很喜欢。可能是多年会计工作,让贾老师的数字很漂亮、整齐。我化学一直不好,但对老师还是特别感激的,因为他们让我懂得了诸多身边的自然现象。后来的王真海老师教我高三的化学,我总觉得自己无法从铁变成钢啊。不过我不得不说我从这里学到一个字的写法,那就是“海”。多年来我每写到这个就会闪过他的影子。那时多么年轻的小王老师啊,难怪我大姐这么称呼,谁让你和我们走的那么近了。
丁义霞老师,教我们历史,可是我学的晚了,多年分不清各个朝代的先后,不像王宏宇那样了如指掌,我对年份和事件不敏感。现在我猛补历史,从先秦开始看,希望能多了解一些在自己国土上发生的事情。
前几天在老家买菜,真的遇到了英语老师刘春燕,她老了。记得盖艳老师教我们英语,干练。当年我也是不争气的那个学生,学one, two,…还要好半天,在路边念叨好几遍也记不住。只能说当时没有那么努力。现在我学英文,已经不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了解国外的情况。那种动力已经全然不一样(现在还是不擅长考试)。
在梅河见到了李继河老师,当年教我们物理,我很喜欢上他的课,一直坚持到高中,遇到另一位物理老师(后续)。可惜我在菜市场里没有遇到她的爱人李晔老师(我的数学老师)。李老师没有变化,胖了一点,还是那么爱抽烟。看见他挥动手臂,我就知道他走路是什么样子。当年还去他家里看电影、吃饭,多美好啊!
如今我选择了生物专业,想想当年的生物老师宋英波,后来改教英语。生物在那个时候并不是占比重最大的科目,当时学起来还是蛮神奇的。要是说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难说我是否会走到现在,让我爱上了这一行。
教授体育的朱广明老师、李欣老师、程少刚老师,如今只有朱老师一直坚持运动课。当时我还没长个,根本跑不动,更别说和别人比了。现在还是挺喜欢运动的,在南开的这今年,也深深的感觉体育的重要,这也是我为何要让凡凡热爱运动的原因之一了。
初中,三年,回忆很多。那时人们无法预料几年之后的你会是什么样子,但老师依旧在那。不论你走多远,他们依然教授过你,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迹。还有诸多老师无法一一描述,比如美术老师、书法老师、声乐老师等等。我祝愿我的母校越走越好,这里的老师,你们真的很了不起!
高中,可以说是改变我一生的阶段。失败过,坚持过,那段时间和同学间的情谊更多一些。我很内向,身边许多强悍的同学,让我觉得自己很弱小,甚至有点自卑。不过我还是走过来了,那里的老师更多,可真正留下深刻印象的,没有初中多了。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没有那么多。
从一件事可以看出来:上高中这3年,每次湾龙中学的学生参加中考那阵,我都会去看望那些老师,直到我高中毕业。在这里,我不得不感谢当时的谷乡长,为了勉励我,希望我日后好好学习,一口喝掉了一杯白酒。后来我尝试喝白酒,勉励别人的时候,总是会想到这位谷乡长,意味深长。
高中我最喜欢的老师可以说有三位:二班班主任国玉祥老师(物理),三班班主任杨聃老师(语文)和我的数学老师,常青。时间造就了友谊,其实别的老师我一样敬佩和感谢。五中的老师授课确实有一套,我很感激当年帮助我进入二班的老师,林老师和傅老师(大爷“透露”的)。
到了高中,更多的是为了参加高考,我中考落选,高考提名,其中辛酸苦辣,是我一生中的财富。这三年的学习,不仅仅是长知识,也是在学做人。还有,我的老婆就是在这所高中。
(书归正传,讲老师)
从国老师这里学到了太多,一个是字:我半行不草的字,起源于模仿国老的字,我很喜欢他的板书(高三的时候我可以模仿他的字,帮同学代家长签名)。一个是看书的姿势:他远视,经常把书放的好远,我也模仿。这也是我高三过去眼睛没有近视的主要原因。国老身负癌症(当时是良性)辛勤耕耘,而且物理课讲的生动、逼真,好像你真的是坐在火箭上绕地球飞最后逃逸的样子。他讲话实在,对待学生不是那么严格。当时我由班级倒数到正数(到了大学又倒数,所以我讨厌考试可又逃不掉),国老给了我很多信心。
杨老师是我后来的班主任,这个班级的压力大,但我比较老实,一半不惹事,也不张扬。但我还是敬佩杨老师的人格,第一次听说“字如其人”,就是听自这位老太太。而且许多字,都是抄字她的板书。两年前老同学结婚时又见到她,老师依旧那样精神,思维敏捷。语文是我最不擅长的,这也是我不擅长英语的原因,我无法快速准确的理解字里行间的意义(老婆如今还嫌我看来可以理解一点)。
常老师,他教我三年数学,为人随和的很,总是面带笑容。当年有不少数学问题、课外题,我经常跑到办公室问他,他也总是愿意解答,后来我们可以一起商讨一些“超纲”的算法。他和朱岩老师相反,但数学的根底非常强,还记得当年收到一本他主编的三角函数书,那个寒假我天天绷着看,那时我看到的最细的一本辅导书,三角函数和向量也是那段时间自学的。
高中很大,但老师比较固定,记得英语段世震老师、化学马忠武老师、生物王文霞老师(还有一位绅士生物老师,忘记名字了),这几科直接决定你的高考结果。没有他们,根本没有机会走到南方以南的地方。
段老师的英文可以做同声译,当时很佩服他,什么单词都认识,什么句子都能直接翻译;马老师上课很有风趣,个不是很高,手白有胖,大家都喜欢和他讨论问题;王老师的授课清晰快捷,但我佩服他教导孩子的方式(当时就读于清华大学)。
转眼已经有两个小时了,才简略的写到高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如今虽说无法理解其深刻含义,但老师教给我们的怎么也忘不掉。有人总说上学没用,因为学到的知识日后工作根本用不上。个人觉得,这种想法让人惋惜,只能说上学对他们而言不是最佳选择了。
老师的职业是我又钦佩又向往的职业,教授的内容有差异,但对学生的心意却总是那么真诚。社会上并非都是好老师,老师的含义已经大到任何一个长辈、陌生人都可以是老师,淡化了老师的在一个人生命中的地位。
我看着自己孩子的成长,才深刻的体会到当你老师的角色,可能也不晚。对老师最好的回报,就是教育下一代了。希望有机会尽自己一份力。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这句话是否已经被翻译成其他国家的语言了?
——谨以此感谢曾经教育、辅导过我的老师,祝您们安康、快乐。
铁军
于康龙化成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1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