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病毒疫情中有哪些值得一看的书籍和影视作品
齐云龙
一、如果觉得无趣,那不妨读一读关于疫情的文学作品
那绝对是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推荐的书籍:
1、《花冠病毒》
毕淑敏说,我相信人类和病毒必有一战,而对于小说,她说:我希望是预见,而非重现!
这是她2003年前往北京抗击SARS一线采访后,沉寂蛰伏5年之后的呕心沥血之作,这部作品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暮鼓晨钟,我时刻警醒投入,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本书讲述的是在未来的世界里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殊死一役。小说故事梗概如下:20NN年3月,一种罕见的病毒“花冠病毒”侵袭中国燕市,这座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城市瞬间沦为病毒的猎物。拥有心理医学背景的女作家罗纬芝深入抗战一线采访,却意外身染病毒,命悬一线,却因神秘年轻人李元的白色药粉又不可思议的康复,成为病毒口中唯一的幸存者。随着疫情的迅速蔓延,染病毒死亡的人数越来越多,官方药物迟迟不能研制推出,对灾难蔓延的心理恐慌加剧,瘟疫事件的发展不断失控,各种谣言满天飞,各方势力不惜一切手段想从这次灾难中获利……最后女主角罗纬芝与男主角李元这对以病毒为媒人的年轻人终成眷属,由詹婉英导师、李元博士为代表的民间志士,冒着生命的危险发明特效药物,终于在20NN年9月1日击退了这场瘟疫。
2、《鼠疫》
小说讲述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发生瘟疫,突如其来的瘟疫让人不知所措。政客狂妄无知,掩饰诿过,甚至想利用灾难来获取利益;原来过着委靡不振生活的小人物,凭著黑市门路,为人民带来各种禁品,突然成为了城中的风云人物;小百姓恐慌无助、自私贪婪,每天都只是过著颓废生活。瘟疫城市被重重封锁,无人能够自由进出。被困在城中的人民,朝思暮想着住在城外的亲朋好友。一位到城公干的记者被迫过著无亲无友的生活,只有寄望参与自愿队消磨时间。主角里厄医师这时挺身而出救助病人,与一些同道成了莫逆之交。不过,他的妻子却远在疗养院,生死未卜。最终鼠疫退却了,然而尽管喧天的锣鼓冲淡了人们对疾病的恐惧,可是奥兰人永远不会忘记鼠疫曾给他们带来的梦魇。
加缪借小说中一个人物之口向我们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且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但鼠疫是怎么一回事呢?也不过就是生活罢了。”如果我们不把鼠疫仅仅看作一场噩梦和一个例外,而是看作反映了生活的本质的一种经历,也许就会获得某些重要的启示。我们也许会认识到,在人类生活中,祸害始终以各种形式存在着,为了不让它们蔓延开来,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真正可怕的不是瘟疫,而是麻木。在瘟疫流行之时,我们对瘟疫渐渐习以为常,这是麻木。在瘟疫过去之后,我们的生活一切照旧,这是更严重的麻木。仔细想想,麻木是怎样地普遍,怎样地比瘟疫更难抵御啊。
3、《霍乱时期的爱情》另有拍摄成的同名电影
爱情就是一场霍乱,相思病具有和霍乱相同的症状。年轻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在遭遇费尔明娜的拒绝后痛不欲生,他离开过,但舍不下还是回到了有费尔明娜的城市,他沉沦过,游走在一个又一个女人之间。他心房深处装着的只有“戴王冠的仙女”费尔明娜,而费尔明娜,她在适当的时候放下了那个为她疯狂的普通男人弗洛伦蒂诺·阿里萨,转而很理智地选择了有地位有学识有前途有品味的乌尔比诺医生作为自己的丈夫,毕竟婚姻是现实的。
如果说爱情真是一场霍乱,它要么亡,要么愈,它绝不会拖延一生。正如日本作家渡边淳一说的“绝对的爱是存在的,但它只是极为短暂的东西而不是永世不变的。倘若期盼永世不变的绝对爱,那么只有在爱的巅峰时刻自己化为永恒。”
《花冠病毒》被认定为“国内首部心理能量小说”。何谓“心理能量”?毕淑敏在自序中写道:在身体和心灵遭遇突变,就像本书中出现的那种极端困厄情况,最终能依靠的必是你的心灵能量。”我的理解就是:心理能量就是人的心理健康的程度。也就是说,这部小说能衡量人们在大灾大难面前人们的心理健康的程度,它让人们客观认识生命,深入挖掘灾难的根源,增强人们战胜灾难的自信心,让人们建立强大的内心堡垒来抵御灾难。
毕淑敏这部作品外冷内热,小说是虚构想象的,可是它反映的却是真实确切,有迹可循的,小说对灾难的描写是残酷的,但是它传达的却是悲天悯人的善意。
4、《枪炮、病菌与钢铁》
为什么是欧亚大陆人征服、赶走或大批杀死印第安人、澳大利亚人和非洲人,而不是相反?为什么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了不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这些特定地区,而不是其他地区?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演化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因其突出价值和重要性。
远古时候,各大陆上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始分道杨镳。中国、中美洲、美国东南部和其他地区对野生动植物的早期驯化,使这些地区的各个族群获得了一种领先优势。为什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了不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这些特定地区,而不是出现在其他地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至今仍停留在依稀隐约之间。
农业与放牧出现在局部地区,这只是对不同族群的不同命运的部分解释。粮食生产从这些最早的中心向外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这与气候和地理方面的其他特点――如各大陆不同的面积、位置、甚至形状 ――有很大关系。发展水平超过狩猎采集阶段的社会,理有可能发展出文字、技术、政府、有组织的宗教――同时也更有可能发展出凶恶的病菌和战争中的强大武器。
正是这样的一些社会在海洋和陆地上进行冒险,以牺牲其他民族为代价,向新的家园扩张。
5、《自私的基因》
基因就像是编码生命的密码。正如《自私的基因》提到:“我们以及其他一切动物都是各自基因创造的机器。”基因在创造生命的过程中,需要复制。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病毒其实并不能够算是一种生物,生命通常要包含这样几个特征,比如能够进行某种形式的运动,能够进行呼吸作用,能够对外界环境产生感知,能够从外界摄取营养并实现生长,能够排泄和拥有繁殖的能力。而病毒例外,上述的所有生命体特征,病毒一个也没有。
甚至连可以分裂的细胞也没有,也就是说病毒无法繁殖。通常我们所知的病毒性疾病都是发展迅速的,怎么能说病毒不会繁殖呢?准确一点来说,应该是病毒无法独立繁殖,它必须通过将自身注入到宿主的细胞之中,借助宿主的细胞才能够实现繁殖。
由此可见,与其说病毒是一种生物,倒不如说它是一团基因物质,这似乎更加贴切。其最多也就能算是一种类生物体。但如果病毒消失了,那么地球的整个生态系统,包括我们人类可能都会消失。
五、值得在当下看的影视作品
1、《传染病/contagion》
如果实在看不下去文字,那除了上面的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
还有一部值得在当下认真去看的电影《传染病/contagion》
这部8年前的电影,最近却火了。
这部 2011 年的老电影,豆瓣和 IMDb 上都只有 6.6 分。一度被认为很平庸。
但新冠病毒全球爆发后,它在英国 iTunes 上的销量火速上升至第 8 名。
我们如今在中国大地上看到的魔幻事件,
在这部片里都能一一找到对应。
简直是一则灾难预言。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此次疫情,我根本无法体会到。
原来所谓的「现在」,不过是又一次历史的重蹈覆辙而已——
在前几年看这部电影时,以为电影的背景应该是非典,后来才知道,其实故事的原型是
1998-1999 年肆虐马拉西亚的 Nipah 病毒。
当时感染了 256 人,死亡 105 人。
此次新冠肺炎的发端,也是人类对野生动物的捕杀所导致的。
人,自诩站在食物链顶端,其实是一种傲慢。
对大自然怀有谦卑和敬意,或许才是人类得以存在的根基。
有专家提醒,疫情的高峰就在不远处,不可放松警惕。
我们相信国家的管理能力,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2、血疫 The Hot Zone (2019)
迷你6集连续剧《血疫/ 热点地区》(The Hot Zone,暂译)。剧集改编自理查德·普雷斯顿所著的有关埃博拉病毒及其对人类影响的畅销书。1989年,埃博拉病毒突然出现在华盛顿郊区一个科学实验室的猴子身上,且当时并没有已知的治疗方法。英勇的美军兽医(玛格丽丝饰)与一支秘密军事特警队合作,在疫情蔓延到人类之前,她试图阻止,但这却让她陷入了致命危险。该剧将于今秋在多伦多以及南非开拍。
结尾引人思考: 每一次致命性病毒的爆发,都可以看作是大自然启动免疫系统在杀"病毒"——人类是病毒,大自然是在保护自己。
3、《急诊科医生》
“新型冠状病毒、发热、咳嗽、跟SARS非常相似,感染的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近日,很多人找到了2017年播出的电视剧《急诊科医生》里的剧情,电视剧中提到的症状与目前的疫情情况颇为相似,且病名都跟现在的疫情名称一样,一时间被网友誉为是“神预言”。
该剧是由郑晓龙、刘雪松执导,根据点点原创剧本《人命关天》改编,娟子编剧,张嘉译、王珞丹、江珊领衔主演的都市医疗题材剧。
在第二十六集的时候,剧中有一名患者被送进急诊,该男子出现胸口痛,咳嗽等症状,且体温不断升高,由王珞丹饰演的医生江晓琪与张嘉译饰演的急诊科主任医师何建一两人商讨会核实之后,认为该患者感染的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跟SARS非常相似,这种病毒的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发烧等,接触过的人都有可能会被感染……这些剧情与现实中爆发的“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常相似。
还有更多……
我将在后面有闲暇时及时补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0: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