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好景君须记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苏东坡《行香子》
人生这趟旅途,我们总是会迟人一步:选过时的专业,去已没落的城市,入门槛最高的行业,看开过的花。踏不上人生起浮的最高点,倒也心甘情愿地在陌路上疾飞。后知后觉固然效率不是最高,但若务实求真,价值上有甘愿付出,追求上有扫地僧的无闻却身怀绝学,那么理性社会也定会有让你有凌空一掌的华丽的展示。褚老先生被万人所敬仰,任老先生被奉为商之根本,或许就是社会意识由浮躁向理性转变暗示。
春见樱花
文案搁笔久,经年书未翻。
不觉春又至,樱花满庭轩。
杜甫有诗: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淡定是一种品格,淡定是一种境界,淡定是一种优雅,淡定更是一种智慧。
三毛说,人活着还真是件美好的事,不在于风景多美多壮观,而是在于遇见了谁,被温暖了一下,然后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成为一个小太阳,去温暖别人。
多好!让自己成为一个小太阳,被温暖着,然后怀揣着一束光,再去温暖别人。
如果人人都成为一盏灯一束光,这将是一个无比深情的世间。
储存阳光,必有远芳。
心中有暖,又何惧人生荒凉?
近期,不知道为什么,接连受两位尊敬的人怒气相指,心理几乎委屈得要死,一位是自己的老前辈岳书记,一位是自己的现任领导……
我也许真得该反思,是不是自己真得错得非常严重?
但是,也许,自己确实把别人看得太亲近,也许在别人看来才有些不够尊重……
或许,自己太人微言轻,明明是自己对的地方,却让别人觉得意见也不过尔尔……
总之,只有大人物才有发火的资格……
大三那年金工实习,碰到了两位师傅大概都是三四十岁的样子,一位个子偏矮,长得有点丑,给我们讲解了几句便坐到一边喝茶看报,不理我们了,而一位高高大大,虽然不再年轻,却也有些帅气,给我们讲解完课程之后又拉着我们聊天,甚至拉着班里女生的手看起手相来……
多年以后,当我也到了他们一样的年龄,看起来也激情不再,消极应付……
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也变成了自己所不屑的样子,还是自己看自己的眼光已经变了……
如果真得我变了,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激情已经慢慢离我而去?
或许,我们只是世界的镜子……
只是因为世界怎样对我,我也便怎样对待世界?
一个优秀、善良、真诚、努力做好自己,对每一个人真诚以对的人,最终,却沦落到生活都难以为继……
工作做不到领导,拿不到高薪……
找不到老婆,养不好父母,
是自己情商低吗?
也许,这不是真正的原因,有这样一篇文章,给出了答案——《你不是情商低,而是三观太正》
所谓三观,一般是指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通俗点说就是一个人的生活标准。即:你觉得人应该怎么活,事情应该怎么做,世界的法则应该是怎样。
按照自媒体人丛非从的话说,三观太正的人都活在教科书里。他们的思维是这样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简而言之,就是做人就要有人样,不应该做些乱七八糟的事,说些乱七八糟的话,更不应该表现自己形象差的一面。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最原始的我,是生理和物质的我,超我是道德的我,而自我在中间调节和平衡本我和超我。
三观太正的人就是超我比较强,本我比较弱,自我比较偏向超我的情况。
这样的人思维行事中规中矩,对自己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对他人也会有很多标准化的要求,容易给人刻板、无聊、甚至虚假的感觉。
这和心理学上的出丑效应类似,才能平庸者不会受人倾慕,而全然无缺点的人,也未必讨人喜欢。
因为一个表现得完全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会让人觉得不真实。
而无伤大雅的小缺点,不仅不会影响人们对他的好感,反而会让人们从心理上感觉到他的真实和接地气,增加信任度。
三观不正,凡事没规矩、不按套路出牌的人,无法融入社会;但三观太正,处处规矩、事事端着,不但自己活得累,也会让周围的人感到压抑。
有时候,我们不必活得那么完美,不追求正确、高尚、无私,并没有什么错。
就像那句话说的:人活着不是为了正确,而是为了在年老的那一天,想到一些事,能让你忍不住扬起嘴角。
终身成长词典的词条《107:生活意义》中说:生活要获得精彩,即使无法做到,也至少要活出风格,活出“格调”。
把生活当作一件艺术品去过,做一个人不优秀、不正经、不是榜样的人,也一样有意义。
你觉得值得,那便是值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6 2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