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节点绝对是值得纪念的。
不知道转变的确切日期,但是可以限定在最近几个月。与完全过了语言关也许仍有距离,但是有效的交流已经不是梦想。
其实最主要的转变模式还是来自于自身思维模式的转变,在过去,当感觉听不懂的时候,会迅速启动到示弱的退化模式,其实是想告诉对方,我听不懂,请照顾我。而现在,当稍有不懂的时候,会快进到高速运转模式:快速抓住不懂的点,迅速提问或直接让对方重复——你的表达我不习惯,我需要你进一步的信息。
交流绝对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就是美国人或中国人同语系之间的交流,有时候也需要在听者和说者之间进行重复、解释,所以,没什么大不了。在过去,每当自己有不懂或概念模糊的时候,会瞬间觉得都是自己英语不好的错,自责的一塌糊涂。这种情绪对下一步交流会造成更大的障碍和紧张。所以,心里关绝对是第一关。
如果心理上过了第一关,第二关其实很容易在交流中掩饰的,即词汇量的不足。英语和中文一样,日常生活会话的词汇就那么多,基本上都在大家的词库里,但是涉及到专业、跨行业跨领域的时候,没有人可以掌握所有专业领域的词汇——了解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你的自信的表现会让对方审视自己的表达。所以如果对方的话里有你自己认为的生词,你抓住这个词,让他(或她)给你解释,一般她都会用浅显易懂的表达让你明白他的意思,用最通俗的,最少专业名词的表达给你传递信息。所以,当你足够自信、反应足够迅速的话,对方可能会考虑自己的措辞是不是太专业了,从而可能会掩饰你“词汇量”的缺陷。
最近跑了很多地方,也打了很多电话,从咨询、资讯、预约、讨价还价到朋友间的聊天和八卦以及有时电话沟通不畅时把小障碍变成小笑话等等,似乎忽然间很享受另一种语言的沟通和交流,在感受英语表达习惯与汉语不同的同时,也感觉到英语语言本身的美。
当然,汉语永远是最美、最博大的,我的母语,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