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z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zheng

博文

[转载]陈毓川院士作序推荐【中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丛书】

已有 1786 次阅读 2019-3-2 14:58 |个人分类:地球科学好书推荐|系统分类:观点评述|文章来源:转载

【序】中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丛书立意清晰、起点高、科学性强、勘查效益显著,为我国的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资料依据,促进了地质找矿的突破,是我国乃至全球的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理论发展高峰和矿产勘查部署的实际依据。
本丛书主要论述了矿床的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作用发生的成矿地质环境,阐述成矿区带(Ⅲ级区带)的成矿规律;汇集综合了主要矿种在成矿区带内的多元成矿信息特征和成矿预测要素,建成多元信息综合找矿模型和矿产资源评价预测模型;概括了一套系统的矿产资源评价方法(MRAS 系统)及成矿远景区圈定的基本要求;提出在找矿工作中可采纳操作应用的勘查部署建议,在普查找矿实践中已取得卓越的找矿效益。本丛书可供矿产地质勘查和研究人员借鉴、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矿产地质勘查专业师生的参考读物。
众所周知,对未发现矿产资源位置、数量及经济价值进行科学预测评价是当前矿产勘查评价的主要研究领域。美国地质调查局自20 世纪70 年代就开展了铀矿资源评价、美国本土重要矿产资源评价、油气资源评价、阿拉斯加矿产资源评价等四项矿产资源评价工作,并适时开展了全球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该成果满足了20 世纪末美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澳大利亚地质调查机构分析了20 世纪末矿产勘查的新形势,提出隐伏(盲)矿床找矿新思路,发展了成矿体系深部找矿预测的理论和方法。我国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先后开展了全国第一轮矿产区划、第二轮矿产区划工作,其成果为我国固体矿产普查找矿和矿产调查工程提供了依据,助推地质找矿突破。
进入21 世纪,全国开展了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自2006 年开始至2014 年结束。该项工作是由国土资源部规划、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一项国家矿情调查计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行业地质单位、有关地质院校和科研院所等3700 余位矿产地质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历经8 年完成了我国陆域25 种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提交了完整的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该项工作中采用了矿床成矿系列等先进的成矿地质理论,以矿床式为基础划定矿产预测类型,运用矿床模型的多元成矿信息预测方法(MRAS 系统),编制矿产预测系列图件和构造建造图,提取和挖掘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数据资料中的成矿有利信息,圈定各类预测远景区49000 多处,估算每个预测远景区中的预测资源量,获得我国主要固体矿产各矿种的矿产资源潜力,基本摸清了我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家底。该项工作是迄今世界上最宏伟的“矿产资源预测评价工程”。
在中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丛书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地勘局、地调院)的大力支持、帮助及众多学者、专家的指导。在此,谨向以上单位和同行表示诚挚的感谢。当前,矿产资源评价已步入“矿产资源潜力动态评价”和应用大数据平台进行操作的新时代。
在未来的矿产资源预测评价工作中,本套丛书将引领预测评价工作爬坡过坎、一往无前!

【内容提要】中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丛书之《中国铜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中国金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中国钨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中国锰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分别以“全国重要矿产总量预测”项目之“全国铜矿/金矿/钨矿/锰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综合汇总”为基础,概述中国铜矿/金矿/钨矿/锰矿资源现状和成矿地质特征,划分中国铜矿/金矿/钨矿/锰矿成矿区带,选取典型且具有较大资源潜力的成矿区带开展资源潜力预测评价综合剖析研究,从探明资源储量、预测资源量、最小预测区类别、预测深度、地质可靠程度、成矿时空分布规律等方面集成中国铜矿/金矿/钨矿/锰矿资源潜力预测成果,包括矿产预测类型划分、预测方法的选择及典型矿床预测模型、区域预测模型构建等,编制了中国铜矿/金矿/钨矿/锰矿资源分布图、找矿远景区划图及勘查工作部署图。(责编:刘亚军 田泽瑾 吴金键)

【中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丛书】之《中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模型》《中国区域成矿资源潜力分析预测评价》《中国铝土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中国铅锌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中国稀土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中国铁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中国锂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中国镍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中国锡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中国钼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中国锑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中国重晶石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中国石墨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中国萤石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中国磷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中国硼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陆续出版,敬请期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2089-1165202.html

上一篇:地质出版社刘亚军工作室编辑出版的图书
下一篇:[转载]劫后重生:南盘江盆地三叠纪生物大复苏
收藏 IP: 114.241.18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00: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