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文分析”分为引用分析以及被引用分析,被引用分析是对研究成果的成绩的一种评价,研究成果的一种科研价值的认可。很多研究都侧重也这种应用,这在情报学中的评价领域经常用到,评价某个人的科研要看其论文应用情况,收录状况(从某方面讲也是一种引用)等等。用到的是后人的东西评价某个人或者某些组织。但是刘则渊团队的的引文分析是反其道而行之,用前人的研究凸显出现在人的研究热点,研究趋势,以及研究前沿。这种观点在情报学中有一些人曾经提过,但是都没有引起重视,人们用得过多的还是评价,而没有用到这种现在人的论文引用了前人的文章通过分先前人的文章的一些关键词的信息来突显出现代人的研究以及研究热点,将现代人的研究看成是一个其桥梁,通过分析现代人的研究成果中的前人的研究来反映现代。这在网络数据库建立之前做这样的工作室很费力的,但是网络数据库发展滞后这样的工作就可以展开了。
在陈超美的一片关于citespace的软件的理论描述中介绍到了这种知识之间的关系,现在的知识是在以前的知识基础之上发展的,通过研究现在知识对以前只是的利用情况,可以通过以前的知识反映出现在的学科研究。在这一理论下他开发了这一软件,主要是通过分析现代研究的参考文献来反映现代的研究。这对数据库的要求高。必须知道现代的某一系列研究的所有参考文献,不直接研究现在的这些文献而是研究老的文献,研究新的文献得对这种老文献的引用情况来研究领域的合作,热点,前沿状况。 这大大的发展了引文分析的应用。这种用引文分析来研究学科或者领域的热点的行为是“引文分析”的另一主要应用。注意了“引文分析”不断可以评价还可以反映研究热点,还能通过引用分析得出的合作关系分析现有文章的合作,也就是前沿的领域交叉,合作研究交叉等等。期待这种研究进一步发展。计量学又是一个辉煌的时代,是可视化的时代,是评价,研究学科热点以及总结学科研究现状的辉煌时代。
刘带领其若干博士团队的在这一领域研究的比较深入。杨中楷在专利引文分析、李作学的隐性知识计量、王贤文的空间知识计量及网络计量、庞杰的合作计量,还有博士在读的刘盛博、胡志刚、高继平等等将计量学从各个方向在应用领域广深挖掘。尤其是还有陈悦,侯海燕,栾春娟,尹春丽,梁永霞,张冬玲等等女弟子也是个个不凡。
著作都很完美,可视化的图形很漂亮,但是就是一些方式使用没有表述出来,享用软件操作的人模仿起来很费劲。还有就是文献的处理方法没有公布。对大领域的分析需要大量的文献,这些文献的引文更多,那么如何处理这些引文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况且软件分析的时候必须要引文。但愿研究者在以后的著作中加上这些东西,那么就完美的多了。
真希望刘老和他的团队知道!!!
北武飘风-沙漠绿洲
2012年8月10日
(11月下旬修改,以前主要在于凸显出引文的转折性应用以及研究团队女辈科研工作者的风采。没有提出男博士的开创性研究工作,在这次修改中特意加上。另外本人附上刘老师团队对博文的回复。窃喜!)
感谢刘老师团队看到此博文。也非常感谢刘老师团队对此博文的回复。以及对一些问题的细化说明。以下附上刘老师团队的回复:
(谢谢您对我们团队的评价.
刘则渊老师的回复是:
“此文是讲我们团队的,讲我们所及WISE实验室的。我为此而感到自豪。我的作用,就是倡导、促进、鼓吹;或许在某种关键时刻,做点诠释解读、理论演绎、深化发挥的工作而已。
用引文分析来评价前人,反过来以被引文献为知识基础来分析前沿,经这篇博文一挑,倒突出引文分析的重大转折。这个转折的前提是加氏SCI的问世,但开创者却是普赖斯,其经典《科学论文的网络》一文的经典名言:参考文献的模式标志科研前沿的本质,就是转折点。对此,博文没提到,倒是点出后来的又一个转折点,这就是经过超美的CiteSpaceⅡ对知识基础与研究前沿关系的总结并提供强大的可视化手段,才引领我们走向前沿探索之路。他的最新力作《转折点》值得我们读一读,即将面世的《科学前沿图谱》第二版值得我们关注。把基于共被引分析的前沿研究同科学家的科学实践具体内容分析结合起来,是成功把握前沿领域的关键。我们的基金项目成果《技术科学前沿图谱与强国战略》,就是通过工程技术文献的共被引分析,揭示了9大前沿技术是建立在技术科学的基础之上的。这将把博文推介的11本知识图谱专著之后,再推上新高度。”)
感谢刘老师团队对引文研究由来的介绍。进一步增加了我们理解问题的知识储备。
刘老师把引文的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国内奠基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期待着刘老师团队新的研究成果面世。感谢刘老师团队推荐的一些关于引文研究的权威经典文献。
原文来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897ff801014kw0.html
附上研究成果如下,一共十一本专著。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8-1
版 次:1页 数:383字 数:641000
印刷时间:2007-8-1开 本:16开纸 张:铜版纸
印 次:1I S B N:9787010069401包 装:平装
编辑推荐
本书是大连理工大学WISE实验室用科学计量学及其最新的知识图谱与可视化方法,形象化展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部学术专著。全书共四个部分24章,系统阐述了科学知识图谱的原理与方法及其在科学学与管理学前沿、工程技术前沿、科学技术合作等领域中的应用成果。该书图文并茂,彰显了色彩缤纷的科学知识网络世界,昭示科学知识图谱是跟踪科技前沿、选择科研方向、开展知识管理与辅助科技决策的一种有效工具。本书可供科技界、企业界及从事科技管理、知识管理的人员、研究生、大学生参考。
内容简介
本丛书是一套跨学科研究书籍,具有前沿性、交叉性、哲理性、现实性特点,内容涵盖科学技术哲学和科学技术管理前沿领域的若干重大课题。这套丛书力图将科技哲学与科技管理两个不同的知识领域联接起来,展示科技、哲学、管理三者各自相对独立,又彼此渗透交叉的绚烂历史画卷与交响的知识乐章,旨在成为科技界、哲学界、管理界之间的桥梁,共同促进我国科技发展、哲学繁荣和管理进步。
目录
中文部分
总序
序言一
序言二
导言:在知识前沿可视化的大路上
第一部分 科学知识图谱的一般原理与方法
第1章 科学知识图谱的产生、发展与研究现状
1.1 科学知识图谱的概念及其由来
1.2 科学知识图谱的发展历程
1.3 科学知识图谱的原理与分类
1.4 科学知识图谱绘制的研究现状
1.5 科学知识图谱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第2章 科学知识图谱的基本方法
2.1 引文分析理论与方法
2.2 共被引分析理论与方法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部分 科学知识图谱的一般原理与方法
第1章 科学知识图谱的产生、发展与研究现状
内容提要:科学知识图谱是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是科学计量学具有前景的研究方向。本章从引文分析和信息可视化角度介绍了科学知识图谱发展的历程,并分别介绍了传统的科学知识图谱类型和现代的三维构型图谱、多维尺度分析图谱、社会网络分析图谱、自组织映射图谱以及寻求路径图谱及其相应的原理.从数据库、数据格式及存取、数据分析算法、可视化和互动设计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有关科学知识地图绘制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其进展表明,无论是对于科学技术研究,还是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科学知识图谱都是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
关键词 科学知识图谱;科学计量;引文分析;信息可视化
自从人类出现伊始,人们就开始有意识地不断归纳、总结及勾勒已经发现的科学知识地图。只不过是在这几千年的历史中,直到上个世纪后半叶,尤其是近20多年来,由于电子存储技术、数据传输、信息检索和各种可视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获取海量信息和处理海量信息的能力大大加强。随后,科学知识图谱的理论和发展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此,我们有必要对科学知识图谱的产生、发展与研究现状做以简要的介绍。
1.1 科学知识图谱的概念及其由来
1.1.1 科学知识图谱的概念
科学知识图谱,是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由于它是以科学知识为计量研究对象的,所以属于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s)的范畴。当它在以数学方程式表达科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而以曲线形式将科学发展规律绘制成二维图形时,便成为最初的知识图谱。从这意义上说,用定量统计方法发现科学知识指数增长规律的科学计量学奠基人普赖斯(D.Price),也是科学知识图谱的早期开拓者。随着科学计量学的发展,描绘科学知识和科学活动规律的数学模型,逐渐从二维空问模型发展为开始运用三维空间模型,科学知识图谱也相应地从简单的曲线图发展为较复杂的三维立体图。应当说,著名德国科学计量学家克雷奇默(H.Kretschmer)关于科学合作的三维空间模型研究,大大地推动了科学知识图谱的发展。因此,知识图谱绘制是科学计量学的发展与创新。
知识计量与知识图谱丛书)专利计量与专利制度
作 者:杨中楷著
出 版 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1-1
版 次:1页 数:159字 数:137000
印刷时间:2008-11-1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I S B N:9787561144985包 装:平装
本书是基于知识计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中精选出来,经过进一步补充加工而成的学术专著。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在著作中通过一幅幅知识图谱或表格的解读,形象地展示出某一门学科的学术前沿、代表人物和演化图景。本书具有学科前沿性,数据完整性,方法先进性,内容创新性的特点。本书适合学术界的广大研究者和管理者,尤其是对知识计量和知识图谱有兴趣的读者。
杨中楷,男,1977年4月生。2007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专利计量学与科学知识图谱理论及方法应用。现任教于大连理工大学科技伦理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网络-信息-科学-经济计量实验室。
第0章 巨人的肩膀:踩还是不踩 ?
0.1 我还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 ?
0.2 一场旷日持久的激光专利战
0.2.1 汤斯和肖洛的研发
0.2.2 梅曼的激光器
0.2.3 戈登·古尔德的激光专利?
0.3 专利制度——“踩”规则 ?
0.4 结论 ?
第1章 专利制度的现状 ?
1.1 专利制度的理论争鸣 ?
1.2 关于专利竞争优势 ?
1.3 专利信息与专利计量的应用 ?
1.4 国外研究成果带来的启示 ?
1.5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章 专利制度及其功能 ?
媒体评论
我特别建议你亲自动手,同你的朋友、同事一起来亲手绘制一张你自己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你或许会格外喜欢图谱生成的过程,你也许对解读生成的图谱所含意蕴更充满乐趣。你将高兴地看到这些图谱会如何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 ——陈超美 当你掌握了专利计量的理论和方
第0章 巨人的肩膀:踩还是不踩 ?
0.2 一场旷日持久的激光专利战
激光如今已无处不在,从超市收款机、CD播放器到眼科诊所,到处都可以发现它的身影。l954年和l955年出版的《物理评论》首次对激光进行了介绍。激光的最初中文名叫做“镭射”、“莱塞”,是它的英文名称LASER的音译,是取自英文Light Amplification by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各单词的头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词,意思是“受激辐射的光放大”。
这是来自于爱因斯坦约40年前(1916年)极具先见的理论。早在1916年,爱因斯坦就从理论上预言了受激辐射的存在——即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可以“刺激”受激原子或分子,使之跃迁到低能级并产生更强的电磁辐射。1947年,哥伦比亚大学的威利斯·兰姆(Willis Lamb)和罗伯特·卢瑟福(Robert Rutherford)就利用受激辐射来放大氢分子产生的辐射,以更精确地测量特定分子跃迁的频率。激光的英文全名已完全表达了制造激光的主要过程,1964年按照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建议将“光受激发射”改称“激光”。
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和“奇异的激光”。它的原理早在1916年已被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现,但直到1958年激光才被首次成功制造。激光’是在有理论准备和生产实践迫切需要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一问世,就获得了异乎寻常的飞快发展,激光的发展不‘仅使古老的光学科学和光学技术获得了新生,而且导致整个一门新兴产业的出现。激光可使人们有效地利用前所未有的先进方法和手段,去获得空前的效益和成果,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知识计量与知识图谱丛书)科学学知识图谱
作 者:尹丽春 著
出 版 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1-1
版 次:1页 数:136字 数:116000
印刷时间:2008-11-1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I S B N:9787561145029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是基于知识图谱的博士学位论文中精选出来,经过进一步补充加工而成的学术专著。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在著作中通过一幅幅知识图谱或表格的解读,形象地展示出某一门学科的学术前沿、代表人物和演化图景。本书具有学科前沿性,数据完整性,方法先进性,内容创新性的特点。全书立足于科学学引文网络,整合复杂网络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宏观、微观和中观三个层面对科学学的引文网络进行研究,探讨网络的结构及其对知识的流动传播产生的影响。
作者简介
尹丽春,1972年2月生,2006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社会网络分析,科技管理与科学知识图谱理论及方法应用。现在大连理工大学信息与通讯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大连理工大学网络信息科学经济计量实验室。
目录
第0章 网络改变生活
第1章 绪论
1.1 探索科学学引文网络的背景和方法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科学学引文网络的意义
1.2 研究背景
1.2.1 大规模引文网络的形成
1.2.2 探讨大规模网络结构的复杂网络研究方法
1.2.3 网络结构的复杂性和相似性
1.2.4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兴起
1.2.5 社会网络分析与统计方法在引文网络结构研究申的结合与应用
1.3 科学学与其他学科关于引文网络研究的文献综述
1.3.1 科学学关于引文网络的研究
1.3.2 其他学科关于引文网络的研究
第2章网络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工具
媒体评论
我特别建议你亲自动手,同你的朋友、同事一起来亲手绘制一张你自己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你或许会格外喜欢图谱生成的过程,你也许对解读生成的图谱所含意蕴更充满乐趣。你将高兴地看到这些图谱会如何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
——陈超美
您可曾想象过将生活、工作中多种关系形态用网络形式来表达?Pajek是网络分析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软件,它是斯洛文尼亚语,意指蜘蛛,意将网络中的节点之间的互动想象成有如网般的链接。通过本书的介绍,您可以用此网络分析软件试一试,您将会惊奇地发现许多你所没有想象到的奇妙现象,也一定有更多深层的涵义等待着你的挖掘!
——作者荐语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1章 绪论
1.2 研究背景
我们所处的时代常在报刊文章中被冠以“网络时代”的头衔。这个时髦的词本来只是为了强调计算机互联网对这个世晃的巨大影响,但现在我们对它的理解远不止于此。不断增长的多维的交通网络和交流网络正在改变每个人交际网的范围和无限巨大的可能性;日趋成熟的物流网络使得我们不用花费太多就能在自家的餐桌上享用法国的蜗牛和意大利的咖啡;我们现在能够运动与思考,应该归功于规模宏大的神经网络组织万亿计的神经细胞和肌肉组织有条不紊的协同工作。从这种意义上讲,我们生活的世界可以看做是具有无穷层次的网络的嵌套组合。
1.2.1 大规模引文网络的形成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经历了一个科学知识迅速增加的过程。科学知识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急剧的增长。当今世界平均每天发表1万余篇论文,平均35秒有一篇问世。各种书籍每年增加25万种。普赖斯曾明确地指出科学文献增长呈现指数趋势。在普赖斯研究思路的启示下,许多社会科学工作者进行了更多的研究,结果与他的结论都比较接近。
牛顿曾经说过,站在巨人肩膀上才能够看得更远。至少从19世纪以来,科学传统就要求科学家在撰写论文时,必须注明参照前人所写的与人有关的论文,以此查明作者在构思自己的论文时吸收或利用了解哪些早期研究者的概念、方法、设备等。
……
(知识计量与知识图谱丛书)科学计量学知识图谱
作 者:侯海燕 著
出 版 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1-1
版 次:1页 数:156字 数:132000
印刷时间:2008-11-1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I S B N:9787561144992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是基于知识图谱的博士学位论文中精选出来,经过进一步补充加工而成的学术专著。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在著作中通过一幅幅知识图谱或表格的解读,形象地展示出某一门学科的学术前沿、代表人物和演化图景。本书具有学科前沿性,数据完整性,方法先进性,内容创新性的特点。本书适合学术界的广大研究者和管理者,尤其是对知识计量和知识图谱有兴趣的读者。
作者简介
侯海燕,女,1971年6月生。2006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科学计量学与科学知识图谱理论及方法应用。现任教于大连理工大学科技伦理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网络-信息-科学-经济计量实验室。
目录
第0章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科学计量学先驱者与奠基人故事与名言
第1章 什么是科学计量学
1.1 科学计量学的概念
1.2 科学计量学的历程、
1.3 科学计量学的自我反思
1.3.1 对科学计量学主要研究领域进展状况的综述性研究
1.3.2 对科学计量学学科结构的计量研究
1.3.3 对科学计量学合作网络的计量研究
第2章科学知识图谱——探索科学前沿的工具
2.1 科学知识图谱的发展
2.2 如何绘制科学知识图谱
2.2.1 引文分析理论与方法
2.2.2 共引分析理论与方法
2.2.3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2.2.4 词频分析方法
媒体评论
我特别建议你亲自动手,同你的朋友、同事一起来亲手绘制一张你自己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你或许会格外喜欢图谱生成的过程,你也许对解读生成的图谱所含意蕴更充满乐趣。你将高兴地看到这些图谱会如何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
——陈超美
科学是什么?科学家们在做什么?他们都跟谁合作?哪些科学家最有影响?哪些课题处于国际前沿?科学计量学可以帮你回答这些问题;科学是有形的吗?科学知识图谱可以为科学绘制出美丽的画卷,把无形的科学可视化……
——作者荐语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1章 什么是科学计量学
1.2 科学计量学的历程
中国科学计量学家蒋国华在《科学计量学的昨天、今天、明天》一文中对科学计量学的发展做了详尽的阐述。在国际领域,对科学的计量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少数自然科学家对科学发展的统计分析。阿尔丰沙·德堪多(Alphonse de Candolle)和弗朗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是这方面的创始人,到20世纪初,仍然有人尝试对科学进行计量研究。1917年科尔(F.J.Cole)和伊尔斯(B.Eales)统计了1543—1860年欧洲各国发表的有关动物解剖学方面的论文,绘制了论文数量的时间分布曲线,该曲线与后来的科学发展指数增长规律曲线十分吻合。1923年英国的休姆(E.W.Hulme)对《国际科技文献目录》所载的l901—1913年的期刊逐年进行了分类统计,他认为按专业分类的文献时序分布可以反映相应学科的发展。具有现代科学计量学意义的研究起始于美国学者洛特卡(A.J.Lotka),他在《科学生产率的频率分布》中提出了著名的洛特卡定律。接下来的布拉德福定律和齐普夫定律也对科学计量学的奠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真正使科学的计量研究成为一门科学的人是普赖斯。普赖斯(Derek J.de Solla Price)在《小科学,大科学》(1963)中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不应用科学学自身的工具呢?
……
(知识计量与知识图谱丛书)隐性知识计量与管理
作 者:李作学 著
出 版 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1-1
版 次:1页 数:229字 数:191000
印刷时间:2008-11-1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I S B N:9787561145005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是基于知识计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中精选出来,经过进一步补充加工而成的学术专著。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在著作中通过一幅幅知识图谱或表格的解读,形象地展示出某一门学科的学术前沿、代表人物和演化图景。本书具有学科前沿性,数据完整性,方法先进性,内容创新性的特点。本书适合学术界的广大研究者和管理者,尤其是对知识计量和知识图谱有兴趣的读者。
作者简介
李作学,男,1978年12月生。2007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为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智力资源管理。现任教于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目录
第0章 站在巨人的肩上
第1章 隐性知识研究的发展
1.1 隐性知识的研究背景
1.1.1 知识社会已经来临
1.1.2 知识工作者的作用日益凸现
1.1.3 信息技术在组织中广泛运用
1.1.4 知识管理将受到组织的重视
1.2 个体隐性知识研究问题的提出
1.2.1 我国当前个体隐性知识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
1.2.2 个体隐性知识研究的理论需求
1.3 个体隐性知识的相关研究
1.3.1 隐性知识的含义、特性及其分类研究现状
1.3.2 隐性知识管理
1.3.3 隐性知识管理的科学知识图谱
第2章个体隐性知识的概念与结构
媒体评论
我特别建议你亲自动手,同你的朋友、同事一起来亲手绘制一张你自己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你或许会格外喜欢图谱生成的过程,你也许对解读生成的图谱所含意蕴更充满乐趣。你将高兴地看到这些图谱会如何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
——陈超美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会重视发掘自己头脑中的经验、潜在想法、直觉和灵感等隐性知识。你不妨亲自去计量一下自己的隐性知识,并有效地管理好它们。你或许会发现一个更加完整的自我,也可能会高兴地看到知识创新离你并不遥远。
——作者荐语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1章 隐性知识研究的发展
1.2 个体隐性知识研究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对国家或企业而言,经济和生产的竞争最终都是人才的竞争。在这个时代,人的智力劳动是组织创新的重要因素,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或专业技能的人是相关知识的载体。他们是知识工作者,是实现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知识工作者的工作要求、管理模式、激励措施与传统的“产业工人”不同,这些因素会使传统的人力资源配置体制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组织的管理从以前的“手”上升到管理人的“脑”,从智力上来管理,从脑力上要效率。“以人为本”、“以能为本”的管理思想、提高和优化个人或组织的智力活动效能等管理思想将会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随着组织信息化建设的加快,个人的显性知识容易传播和共享,被竞争对手学到;相反,其隐性知识不易传播、共享、转化,因而成为组织构筑自己竞争优势的关键。如何来识别个体隐性知识的含义和结构,评估个体隐性知识的能力以及采用合理的隐性知识管理措施,成为众多组织特别是知识型组织面临的共同问题。
1.2.1 我国当前个体隐性知识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
(1)缺乏对隐性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按照知识的获取和传递的难易程度,可将知识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能够以一种系统的方法表达的、正式而规范的知识。它是客观的有形的知识,通常以语言、文字等结构化的形式存储,并且表现为产品外观、文件、数据库、说明书、公式和计算机程序等形式。
(知识计量与知识图谱丛书)管理学知识图谱
作 者:陈悦 著
出 版 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1-1
版 次:1页 数:135字 数:115000
印刷时间:2008-11-1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I S B N:9787561145234包 装:平装
编辑推荐
本书借助于科学计量学中的科学知识图谱理论和方法、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和方法,在阐释管理学的学科界限和管理学学科演进的研究范式,廓清管理学、管理科学、工商管理(学)等主要学科概念的基础上,以常义管理学作为研究的对象,以科学计量分析为主要手段,论析管理学的学科结构和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从而从管理学学科内在结构的变化和管理学与外部相关学科的相互作用两个方面,来探讨管理学的发展动因,揭示管理学学科知识结构演进的规律性。
内容简介
本书是基于知识图谱的博士学位论文中精选出来,经过进一步补充加工而成的学术专著。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在著作中通过一幅幅知识图谱或表格的解读,形象地展示出某一门学科的学术前沿、代表人物和演化图景。本书具有学科前沿性,数据完整性,方法先进性,内容创新性的特点。
适合学术界的广大研究者和管理者,尤其是对知识计量和知识图谱有兴趣的读者。
作者简介
陈悦,副教授,1975年10月生,2006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得管理博士位,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与创新管理,现任教于大连理工大学科技伦理研究中心,网络信息,科学,经济计量实验室。
目录
第0章管理科学发展历程中的故事
第1章探索管理学的背景与方法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第2章管理学的概念解析和研究范式
2.1 管理学若干学科概念解析
2.1.1 什么是管理?什么是管理学?
2.1.2 什么是管理科学
2.1.3 什么是工商管理
2.2 中国管理学的学科设置
2.3 管理学学科演进的研究范式
第3章管理学学科结构
3.1 管理学与相关学科关系的计量方
媒体评论
我特别建议你亲自动手,同你的朋友、同事一起来亲手绘制一张你自己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你或许会格外喜欢图谱生成的过程,你也许对解读生成的图谱所含意蕴更充满乐趣。你将高兴地看到这些图谱会如何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
——陈超美
走进管理学丛林,给你一把劈荆斩棘利剑,你会找到一条明朗的道路,指引着你在这片丛林中不再迷失方向……,利剑在此书中。
——作者荐语
知识计量与知识图谱丛书(第二辑).引文分析学知识图谱
作 者:梁永霞 著
出 版 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1
版 次:1页 数:211字 数:178000
印刷时间:2012-1-1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I S B N:9787561163108包 装:平装
编辑推荐
知识计量学(Knowmetrics),是我在1998年北京举办的“科研评价暨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一个新学科设想。当时,我在《赵红州与中国科学计量学》的发言中,讲到我国已故著名科学计量学家赵红州曾谈及科学计量学和经济计量学两门姊妹学科的关系,二者结合对于知识经济时代开展知识经济学研究具有特殊意义,指出:“看来很有必要将科学计量学拓展为“知识计量学”并与经济计量学结合起来,对知识生产和应用、知识投入和产出、知识存量和流量、知识分配与转移、知识价值和价格等,进行广泛的跨学科的计量研究。”①。
目录
第0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引文分析与知识计量的“器”
0.1 《科学引又索》——引又分析的基础工具
0.2 科学知识图谱与引又分析可视化
0.3 引文分析以及引又分析学的发展历程
0.4 引文分析学的学科结构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0.5 知识计量与知识图谱
第1章 引文分析学的提出及相关概念
1.1 M文分析学的提出
1.2 引文分析学的相关概念
1.3 引文分析的相关又献综述
1.3.1 引文分析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研究
1.3,2 引文分析学科結构的研究
1.3.3 引文分析理论的研究
1.3.4 引文分析应用的研究
1.3.5 引文分析其他方面的研究
第2章 引文分析学的演化历程
2.1 引文分析学的整体发展脉络
2.2 引文分析学的初始形成期
2.2.1 SCI的建立
2.2.2 科学引文网络
2.3 引文分析学的繁荣发展期
2.3.1 共引理论的提出
2.3.2 引文分析存在的问题
2.4 引文分析学的深化拓张期
2.4.1 引文分析的可视化
2.4.2 网络引文分析
第3章 引文分析学的学科研究
3.1 引文分析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3.1.1 引文分析学的研究对象
3.1.2 引文分析学的学科性质
3.2 引文分析学的学科定位
3.2.1 引文分析学的学科基础
3.2.2 引文分析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3 引文分析学的学科内容与结构
3.3.1 引文分析学的学科內容
3.3.2 引文分析学的学科结构
第4章 引文分析学的知识流动理论
4.1 引文分析的知识流动理论来源
第5章 引文分析学的应用功能
第6章 引文分析学在中国的现状及对策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知识计量与知识图谱丛书(第二辑).专利计量与专利战略
作 者:栾春娟 著
出 版 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1
版 次:1页 数:261字 数:234000
印刷时间:2012-1-1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I S B N:9787561166758包 装:平装
编辑推荐
知识乃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
知识计量引领你进入学科前沿
知识图谱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
目录
第0章 为中华科技之掘起而研究
第一章 专利计量与专昨战略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专利计量与专昨战略的基本问题
第三章 宏观计量:国家专利战略
第四章 中观计量:机构专利战略
第五章 微观计量:发明者合作专利战略
第六章 三星电子公司专利可视化与专利战略
第七章 中国的专利战略
第八章 结语
附录 《德温特创新索引》专利文献数据
参考文献
知识计量与知识图谱丛书(第二辑).科学合作及其产出计量
作 者:张冬玲 著
出 版 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1
版 次:1页 数:182字 数:154000
印刷时间:2012-1-1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I S B N:9787561166802包 装:平装
目录
第O章 科学合作的魅力:学蜜蜂共酿蜜
0.1 丁肇中:善于进行国际合作
0.2 电影明星与音乐家合作发明的传奇故事
0.3 沃森、克里克:DNA双螺旋链结构的发现
第1章探索中国科学合作与产出问题的缘由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状况
1.3.1 对科学合作问题的研究
1.3.2 对科学产出问题的研究
1.3.3 对科学合作与科学产出关联问题的研究
1.3.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第2章 科学合作与产出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指标
2.1 科学合作与产出研究的基本理论
2.1.1 科学合作的生产关系理论
2.1.2 科学产出的生产力理论
2.1.3 科学合作与产出的关联理论
2.2 研究方式
2.2.1 研究范式
2.2.2逻辑思路
2.2.3 时间与空间维度
2.3 数据来源与主要研究方法、软件工具
2.3.1 数据来源
2.3.2 主要研究方法与软件工具
2.4 科学合作与产出研究的指标
第3章 科学生产关系:中国科学论文合作状况分析
第4章 科学生产力:中国科学论支产出状况分析
第5章 科学生产力与科学生产关系:中国科学论文产出与合作的关联分析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知识计量与知识图谱丛书(第二辑).技术创新前沿图谱
作 者:许振亮 著
出 版 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1
版 次:1页 数:203字 数:172000
印刷时间:2012-1-1开 本:32开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I S B N:9787561166864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技术创新前沿图谱》提出区域科技空间差异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在区域科技研究中引入地理信息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和传统统计学方法为主要工具,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地理空间模型,图解区域科技信息,从空间角度出发来研究各种科技活动和现象,定性诊断和表达中国区域科技布局的空间差异和动态不平衡性,分析可视化科技布局空间演变模式,定量研究区域空间差异,并对区域科技空间差异与区域经济空间差异进行相关分析。
《区域科技空间计量》从空间关系的角度深入研究中国区域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探讨这一论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刘则渊,1940年生,湖北恩施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任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第一任院长,现任大连理工大学科技伦理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顾问、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原副理事长、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长期致力于科学学理论探索,在我国首倡知识计量和知识图谱研究,创办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博士点,培养了我国该学科第一批博士人才。
许振亮,副教授,1968年3月生,现任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创新与创业管理。现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CSSCI论文20余篇、ISTP论文2篇、EI论文1篇。
目录
第0章 创新——改变世界的动力
0.1 创新理论的鼻祖——约瑟夫?熊彼特
0.2 创新——改变着世界的神奇魔力
0.3 创新——引领未来的强大牵引力
第1章探析国际技术创新研究的背景与方法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技术创新研究评述
1.2.1 技术创新内涵与外延的界定
1.2.2 技术创新研究的简单回顾
1.2.3 国内外技术创新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1.2.4 国内外技术创新研究其他相关文献情况
1.3 主要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1 主要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3.3 主要应用软件
第2章国际技术创新研究文献分布的统计分析
2.1 国际技术创新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
2.2 国际技术创新研究文献的学科分布
2.3 国际技术创新研究文献的期刊分布
2.4 国际技术创新研究文献的机构分布
2.5 国际技术创新研究文献的国家或地区分布
第3章近50年国际技术创新研究前沿的演进历程
3.1 国际技术创新研究前沿演进知识图谱
3.2 从创新的理论功能分析到创新的政策分析
3.3 从合作创新研究到深化创新合作网络分析
3.4 新世纪基于知识的技术变革与创新研究
3.5 国际技术创新研究前沿演进机制分析
第4章当代国际技术创新研究前沿的主要领域
4.1 当代国际技术创新研究前沿知识图谱
4.2 技术创新研究前沿的核心知识群
4.3 技术创新研究前沿的次级知识群
4.4 技术创新研究前沿的边缘知识群
4.5 当代国际技术创新研究前沿形成机制分析
第5章当代国际技术创新研究的主流学术群体与代表人物
5.1 当代国际技术创新研究主流学术群体知识图谱
5.2 纳尔逊等为代表的演化理论主流学术群体
5.3 切萨布鲁夫等为代表的开放式创新主流学术群体
5.4 当代国际技术创新研究主流学术群体形成机制分析
第6章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知识计量与知识图谱丛书(第二辑).区域科技空间计量
作 者:王贤文 著
出 版 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1
版 次:1页 数:168字 数:145000
印刷时间:2012-1-1开 本:32开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I S B N:9787561166819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区域科技空间计量》提出区域科技空间差异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在区域科技研究中引入地理信息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和传统统计学方法为主要工具,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地理空间模型,图解区域科技信息,从空间角度出发来研究各种科技活动和现象,定性诊断和表达中国区域科技布局的空间差异和动态不平衡性,分析可视化科技布局空间演变模式,定量研究区域空间差异,并对区域科技空间差异与区域经济空间差异进行相关分析。
《区域科技空间计量》从空间关系的角度深入研究中国区域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探讨这一论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刘则渊,1940年生,湖北恩施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任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第一任院长,现任大连理工大学科技伦理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顾问、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原副理事长、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长期致力于科学学理论探索,在我国首倡知识计量和知识图谱研究,创办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博士点,培养了我国该学科第一批博士人才。
王贤文,男,1982年生,湖南省双峰县人,管理学博士,大连理工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科学计量与科技管理、经济地理学。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务院侨办重点课题等项目,在Scientometrics、《情报学报》、《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等期刊发表SSCI论文2篇、CSSCI论文20余篇。
目录
第0章富可敌国?中国部分省市GDP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第1章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
1.2.1 中国区域科技发展的显著空间差异
1.2.2 中国东西部区域经济日益扩大的差距
1.2.3 科技进步对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
1.2.4 地理信息系统从空间角度对区域研究的优势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1.4.1 区域科技空间因素的研究现状
1.4.2 区域科技与经济关系的研究现状
1.4.3 GIS与空间计量方法的研究现状
第2章中国区域科技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其演变过程
2.1 测度指标和测度方法
2.1.1 测度指标选择
2.1.2 测度方法
2.2 测度结果
2.2.1 三大地带科技投入产出指标的宏观比较
2.2.2 区域科技发展的全局空间趋势分析
2.3 空间差异的演变过程
2.3.1 变异系数变化
2.3.2 泰尔指数分解及其变化
2.4 小结
第3章中国区域科技发展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3.1 区位优势与区域科技集聚
3.1.1 区位优势的演变
3.1.2 科技集聚地形成的科技区位条件
3.2 区域科技发展集聚的GIS探测
3.2.1 ArcGIS9.2 中的空间统计工具
3.2.2 方差变异分析
3.2.3 区域科技发展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3.3 区域科技发展的Voronoi图分析
3.3.1 常规Voronoi图分析
3.3.2 加权Voronoi图分析
3.4 区域科技发展的集聚度划分
3.4.1 划分方法和指标选取
3.4.2 数据处理和主成分得命计算
3.4.3 聚类分析
3.4.4 区域科技集聚度的划分和地图表现
……
第4章 中国区域科技产出的合作网络及其空间结构
第5章中国区域科技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空间分析
第6章结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6 2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