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森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汉森 Welcome to my blog!

博文

梁菁:北大应有保护历史文脉的自觉

已有 3233 次阅读 2011-6-8 09:45 |个人分类:教育视窗|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6月5日,北京大学原16-18号楼院内的10棵大树被砍伐,许多学生到现场“悼念”大树。在人们眼中,砍掉的不只是大树,拆掉的不只是老楼,而是在伤北大的校园文脉!

北大南门建筑群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1952年“院系调整”时,组建了以周培源为主任、梁思成为设计处处长的“三校建设委员会”,负责新北大、新清华校舍的建设。北大南门校舍作为新北大的核心区域,得到了三校建设委员会的精心规划和建设。

南门建筑群风格样式同燕园一脉相承,每组楼群都用三合院形式,以半围合的院落布局,散落在“中轴线”南门林荫大道两侧,洋溢着斯文而质朴的校园气息。每幢建筑都是中式筒瓦硬山坡顶建筑,饰有鸱吻,楼与楼之间用“柱廊”加以连接,在大树、藤萝掩映下,处处体现了梁思成“民族形式”的理想。

北大南门的每一寸土地都写满了历史。这里承载了新中国许多著名历史事件,1981年北大学生“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就是从这里喊出的;1984年“小平您好”的横幅,也是在这里写成的。失去了“南门记忆”,北大的历史就不完整了,中国现代史也失去了一处宝贵的历史印记。可惜,可惜!

通观海外各名校,无不注重保护历史文脉,上百年楼龄的建筑比比皆是,通过精心维护,仍然具备重要的实用功能。如今,南门一带的老楼和大树何去何从,不仅值得北大主事者深思,也应得到文物部门的重视,共同保护好弥足珍贵的“20世纪大学遗产”。

(本文来源:新京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414-452842.html

上一篇:中科院院士普遍长寿: 寿命与教育水平有关
下一篇:每日闲情:不要嫁给没有朋友的人
收藏 IP: 65.95.183.*| 热度|

1 蔣勁松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