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gduizh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ingduizhang

博文

曲阜师范只是躺枪罢了 精选

已有 4750 次阅读 2014-1-13 17:3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写在前面:我知道一定会有人骂我,除非这篇文字没人看到。爱怎么骂怎么骂,从转基因这件事开始,我就对中国网民不抱信心了,喷子太多。

 



这两天这事闹得沸沸扬扬,刚刚申请到科学网的博客,所以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看过一些老师的博客,以及一点评论。总体来说,同情曲师的多。确实,对于一所非211大学来说,先天就有很多劣势,经费,生源,等等。这些都是客观现实,没法回避的。

但是在评价这件事情之前,我想说说我自己的一点经历。

 

我高中毕业于辽西的某所高中。该高中处于某蒙古族自治县,因而有一些针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蒙族生考汉语和蒙语。汉语的难度低于语文,蒙语难度低于汉语。最终算成绩的时候,是蒙语加汉语除以二。另外,还有少数民族加分10分。放在一起,蒙古族学生比汉族学生,有20~50分的差距。

别不信,2005年真的就是50分的差距,那年语文题特别难,到100分都是高手中的高手了。而汉语+蒙语,尖子生可以轻松达到280分,即折合后140

2008年高考,我语文是122分,这个差距对我来说,是25分。

也就是说,光因为政策,我就吃了25分的亏。

因为我考的是理科综合,所以时间优势并不明显。如果是大综合,因为要学习9科,所以蒙古族学生的时间压力会大一些。

这个政策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这是为了照顾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不发达而制定的。可是我们都是在一起上课,平时生活也没谁说蒙语,这个地方基本是汉族地区,还有这么个东西,那就变成汉族吃亏了。

2002年我姐高考,那时候那个高中八个班,蒙班只有半个。2008年我高考,11个班,蒙班7个半(1,2,3是汉族班,4班重点班70人有15个汉族生,5班混合文科班是30左右汉族生)。同时蒙班(70多人)的人数多于汉族班(60多人)。

是蒙古族学生突然增多了吗?不是,是汉族学生去改户口,想占政策的便宜。当然,有少数人失败了,因为没能改,只好以汉族生的身份去参加高考,结果当然是不好的。

说这个不是为了抨击某些制度,而是想说在某些制度下,我们无法改变制度的人,该怎么生存。

鄙人高考621分(语文122数学133英语131理综235),最终被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录取。我所在高中最高分638。我们县,非蒙古族学生,只有我到600分了。

我这个人语文并不好,中考才112分(都是150满分)。同时物理学的也不行,总想不明白题在说些什么。上高中之后,因为语文上的劣势,不得不多花很多时间来加强。同时还不能把别的科目落下。所以我付出了比我的同学更多的努力。当然,这些努力得到了回报。

 

回到正题。

 

社会是有很多规则的,这些规则残酷,毫无人性。我们暂时无法改变这些规则,那就只能顺应这些规则。比如某些单位招人,就是要硕士,那你本科毕业就是去不了。怎么办?读个硕士。再比如大学老师,就是要求有博士学位,一个连学士学位都没有的人说破大天也不可能去做。说白了,就是提升自己的实力。社会上喜欢211985的,那让自己变成211或者985的学生不就行了?

有人会说“你知道河南山东高考竞争多激烈吗!”“你知道河南500多分连三本都不够吗!”这事我还真知道。那没办法,您命不好,只能更努力。不管怎样,我621分放在任何一个省都够一本线的。如果说考虑到题的难度,也能上一个不错的二本。不论是辽宁还是山东河南,都是要踩掉几十万人,区别只是踩掉20万人还是80万人。只要你足够努力,这些都不是事儿。去看看衡水中学吧。

别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你不够努力。

 

对于已经无法改变自己大学出身的人来说,我觉得不是一点办法没有。

读大学的时候我也做过一些实验,在实验室接触过一些外校来读研的学生。和我的同学比起来,他们确实差一些,但是不是全都差。比如我的一个2010级的师兄,现在在美国。在高级微生物进展这个课上,副院长在课堂上点名表扬,因为人家确实很努力,一篇文献准备很充分。这个师兄是河南大学来的。只要你真的下功夫了,老师都会喜欢。同一个实验室的一个2011级的直博生,相比之下差很多了,做实验毛手毛脚,文献讲的也很粗糙,没下功夫。

大学毕业之后我在学校做了一年科研助理。那个实验室比较大,有20多个研究生。有个师姐是07级直博,在我13年夏天离开的时候,博士论文仍然没有希望。农大好像规定最长直博是7年。现在6年半过去了,估计她也没法获得学位了。这是差的。但是12级的直博生里,一个山西农大来的男生,做实验非常努力,我在跟老师讨论工作的时候,老师不止一次提到这个男生,说他做实验很辛苦,要多发些津贴什么的。

 

出身确实决定了一些东西。你周围的人什么样,你很容易变成那个样子。如果他们都学习,那么你会不好意思不学。如果他们都玩游戏,你一个人也学不进去。

13级研究生复试的时候,有几个考生来实验室参观。老师随口问了一个男生“干法灭菌的条件是什么”,他答不上来。我在旁边幽幽的说了句“180℃,2小时”(好像是说的这两个数,应该是没答错),老师开了句玩笑:“看,我们这的工人都知道。”

不管出身如何,不管一个学生是否聪明,如果要去读研究生,基本的实验操作,理论知识,都是要知道的。可以有细微的差异,毕竟不同实验室的要求不一样。大四我做植物的实验,无菌操作,是通风同时不开酒精灯。而在微生物系,我学到的是点燃酒精灯不开风。这可是在同一个学院里学到的。但是要是一点都不知道,那可就说不过去了吧。

我前两天看科学网一位老师的博客,他提到面试一位学生,好像是曲师的,关于化学方面的操作。那个学生答不出来。我个人看法是没做过相关实验。这个是没有理由的,如果说有问题,那不在学生,在学校。最起码的教学实验要保证,否则别招生了,误人子弟。我知道有些学校经费紧张,但是再紧张不应该从这个地方抠钱。至于老师水平,那就只能呵呵了。别的不说,农大实验班原来上的遗传学实验,就够水的,水得让人怀疑这是不是实验班应该得到的待遇。

 

有人说,这是曲师的机会。我赞同。考研率高,真本身是个好的事情,证明学生勤奋上进。可是,不能因为学生考研了,就降低本科教育的质量。说实在的,农大的课也不是门门都精品,也有一般学生不去上的,鄙人也曾是逃课大军的一员。听老师念ppt,和我自己看书,有区别么?反正文字都是从书上来的,ppt念的还不利索。

我大学学习不好,成绩都七八十分。但是我认为大学四年我没浪费。原来的我只是个死读书死抠分的人,现在获得了一定的思考能力。我觉得大学的教育,传授知识是肯定的,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能力。对于生命科学来说,起码的,得有一定的设计实验的能力。用什么方法,对照组如何设置,等等。这些不是读书就能获得的,需要去做,去思考。同学之间也需要讨论,彼此可以激发更多的想法。尤其是实验,如果不亲自动手去做,很多问题发现不了的。做实验不是说一定要好的仪器,大把的资金。我的实验启蒙是遗传学实验,负责授课的杨大翔老师可以说是颇下了一番功夫。实验很简单,用果蝇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一个月期的话费也就几百块钱,110人吧,四个班。实验都是自己做,实验室大门开着,什么时候去都可以。消耗的无非就是玉米面,糖,酵母,就是市面上的安琪酵母。灭菌锅一口足够,还有些东西不是耗材,一次性置办齐了,一直可以用。类似的实验有很多,不怎么花钱却很锻炼人。再如生院的生物化学实验,那完全是老师的心血,学生受益匪浅。

啰啰嗦嗦说了不少,其实核心就是一个: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要么是高考前,要么是高考后。没有人会拒绝真正优秀的人的。陈景润先生的贡献,不在于他是否出身名校,而是那几麻袋算草纸。

 

插个小故事。

我刚上高中的时候,没人看得上我,觉得我能考上一本就不错了。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班主任跟我说,校领导看到我的成绩的时候,“眼前一亮”。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8800-758773.html


收藏 IP: 175.175.122.*| 热度|

24 李宇斌 吕喆 张永祥 李永丹 高岩辉 陈安 张骥 李云森 吴飞鹏 王文欢 李茂国 陈仁全 金勇 王春艳 王桂颖 梁进 文绍 姚小鸥 刁有彬 朱志敏 戴德昌 杨顺楷 chenhuansheng biofans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2: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