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绅士 Vic Le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viclee 信息安全 IT 法律 经济 管理 生活 读书 交友 旅游 外语 咨询 合作 交流

博文

再顶邹恒甫

已有 6110 次阅读 2012-8-26 22:15 |个人分类:生活情趣|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color, 经济学家, 中央财大

再顶邹恒甫

 
这两天邹恒甫的微博炮轰“北大院长奸淫服务员”一事,在中国可谓是掀起了轩然大波。坦率的说,我是支持邹教授的!  
 
 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位中央财大的教授和校友,世界银行的高级经济学家,更是因为,他是一位真正的斗士!真正的斗士, 敢于直面腐朽的中国教育体制;真的斗士,敢于直面淫乱放荡的中国大学;真的斗士,敢于以微博搏击中国的大学叫兽;真的猛士,敢于揭下中国最高学府的遮羞布!所以,邹恒甫教授,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群微薄斗士在战斗!
 
2007年6月,当邹恒甫离开北大的时候,我曾经发过一篇博文叫《顶邹恒甫》,转在这里。今天,我要说:再顶邹恒甫!

 
   顶邹恒甫
 
邹恒甫这两天成了热点人物,先是发表了给周济部长的信,今天又发博客说“我必须说话以捍卫中国普通大学教师的尊严、权利和自由”!
 
特别喜欢他!喜欢他的学问、脾气和性格。不过他也真给部长和经济学圈子出了道难题。中财他还有一个教育项目,做的很好。建议校方欢迎先生在中财落户,安营扎寨跟北大叫叫板。也许是个机会,关键可能还取决于教育部长的态度,大家恐怕都要看看周济的脸色。
 
又是一个湖南人!这个暴脾气啊!唉,不这样,也就不是他拉!
 
其实,离开没什么不好,出走没什么不好,不就是北大嘛!看看名校史,我们发现是巴黎大学分出了牛津,牛津分出了剑桥。
 

早在1096年,在牛津就开始有学者从事学术和教学活动,但这种学术活动时断时续,公元1167年后才迅速发展起来。是年,国王亨利二世同法国国王发生争吵,便把英国学者从巴黎大学召回,并禁止英国学者和学生去巴黎大学讲学或求学。一些著名学者就来到牛津,从此牛津便逐渐发展成为中世纪的大学。

 

到了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牛津大学的教学活动涉及文科、罗马法和教会法、神学和医学,成为一所探索当时普遍学问的场所。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牛津大学有了由大主教任命的牛津学长,管理大学事务。公元1213年,牛津从罗马教皇的使节那里得到第一张特许状。大约在1214年间,杰弗瑞·卢西被任命为牛津大学校长。

 

在中世纪,那些思想活跃、生活不羁、赊欠债务和酗酒闹事的青年学生,常常不可避免地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公元1209年爆发的一次骚乱最为惨烈,牛津一名学生在练习射箭时,失手误杀了镇上一名妇女。愤怒的居民抓获了多名师生,严刑拷打,其中3名学生被残忍地吊死,数以百计牛津师生被追逐殴打,牛津学堂也被劫掠一空。在这次大规模骚乱中,为了躲避凶险,有12名牛津师生流落到剑桥,被当地的伊利主教收容,进而从事讲学活动,其他地方的一些学者随之慕名而来或讲学、或授业,于是,一所新的大学逐渐建立起来,这就是剑桥大学。


15世纪末,由欧洲通往美洲的大西洋航道被哥伦布开辟出来以后,欧洲人纷纷远涉重洋来到美洲。17世纪初,首批英国移民到达北美,在那里开拓自己的“伊甸园”——新英格兰。移民中有100多名清教徒,曾在牛津和剑桥大学受过古典式的高等教育,为了让他们的子孙后代在新的家园也能够受到这种教育,他们于1636年在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畔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学府——哈佛学院。1780年,即美国建国后的第四年,已经有了140多年历史的哈佛学院升格为哈佛大学。
 
后来,还有一个故事:一对夫妇的儿子在哈佛读书,有次游泳死了,夫妇想纪念儿子,想要哈佛校长给自己儿子在哈佛弄个雕塑。校长看着穿的土气的夫妇,摇了摇头。结果妻子对丈夫说,:“干脆我们自己建个大学吧。”这对夫妇叫做斯坦福。他们建了斯坦福大学。

呵呵,说远拉,上面故事的也是摘自一个中财博友的。引用一下邹恒甫自己的话:我想依着湖南人的个性,还是会垂死挣扎的,我还是会执着于自己的教育事业。当然,斗的方式可能不一样,狡兔有三窟,人就应有九窟。只要哪儿需要我,我就会到哪儿报到。

先生,一路走好!去中财吧!你太有才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6963-606259.html

上一篇:中日之间,必有一战;为钓鱼岛,不惜一战!
下一篇:再次关注聂树斌案
收藏 IP: 61.55.236.*| 热度|

8 李小文 吕喆 喻海良 贾利军 许浚远 sz1961sy hangzhou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0: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