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chaod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chaodong

博文

第一届昆虫物种多样性监测网络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

已有 4064 次阅读 2015-9-27 21:1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研讨会, 纪要, 青年工作委员会, 昆虫物种多样性, 监测网络

中国昆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十届学术研讨会

暨第一届昆虫物种多样性监测网络研讨会总结

“第一届昆虫物种多样性监测研讨会”在中国昆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组织和支持下取得了圆满成功。会议为中国昆虫多样性监测网络建设提出了设计思路和具体实施的基本框架,为国内昆虫多样性监测和保护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会议建议在中国昆虫学会和昆虫分类学主要科研单位(如中科院动物所等)的主导并参与下,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昆虫多样性监测网络的管理、协调,以加速中国昆虫多样性监测进程:

1)分类人才是多样性监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传统分类学从事人员仍然在持续减少。尽管分子生物学技术为生物多样性发现提供了部分弥补选项,但我们仍需加强和引导传统分类人才的培训。监测、调查和分类队伍的持续稳定也是多样性监测的关键因素。

2)多样性监测方法和手段层出不穷,为了能够积累有效的多样性数据和规范地比较数据,建议将监测流程规范化,形成行业标准,同时也考虑和国际接轨的问题,充分保障多样性监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从生态功能的角度,选择具有代表性或有显著意义的昆虫功能类群进行监测,如传粉昆虫等。结合我国目前环境持续恶化的生态现实,必须监测水生、土生昆虫类群,如弹尾虫、毛翅目、蜻蜓等,为国家环境评估和保护提供支撑数据,建设可持续生态文明。同时,考虑到公众参与度和影响力,像蝴蝶等观赏昆虫也可列入监测目标。目前的专家人力和经费并不允许同时监测所有昆虫,目前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做到。因此,为了避免浪费和将来的拓展,收集昆虫时可以多考虑使用马来氏网、吸虫塔等工具进行广谱、高效的调查和监测方法。

4)加强学会的组织、协调和参与,如提议建立“传粉昆虫专业委员会”等。加强协调和管理,如部门之间的合作互补、研究团队之间合作方式,有目的性地持续推进多样性调查与监测工作。建议在启动阶段就将顶层设计好,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去推动实施,以防止多样性监测的零散、低效、浪费。

5)加大公众参与力度,加大昆虫多样性保护宣传力度。江苏蝴蝶监测中公众参与方式并不是偶然形成的。这在发达国家中早有先例,多数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效率、科学性、成本上达到可控平衡。科学家们有必要走出实验室,以科普的方式多参与公众和媒体活动。

6)“经费、队伍、监测技术”的稳定是昆虫多样性监测网络有效运行并获得长期数据数据的有力保证。目前网络还没有形成稳定的财政支持,建议从国家、部委层面推动项目的设计、经费的申请、落实和监管。


中国昆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十届学术研讨会

暨第一届昆虫物种多样性监测网络研讨会纪要

 

会议时间:2015921-23

会议地点:黑龙江省农科院创新大楼4楼学术报告厅

举办方:中国昆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协办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会议纪要

921日全天报到

 

9228:30-9:00,开幕式

1. 黑龙江农科院李院长介绍了省农科院的总体情况,并特别指出黑龙江粮食产量、存量和害虫防控方面形势喜人。

2. 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乔格侠研究员回顾了近10余年中国昆虫学会青工委的工作要点,并对中国昆虫多样性网络的建设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同时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国内牵头单位动物研究所及其动物标本馆在多样性调查、监测和评估方面已有的相关措施和贡献。

3.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吴军博士介绍了国家在多样性监测方面现有政策、需求和动向。

 

9229:00-2312:00,学术报告和交流。

53位正式参会代表中,30位向大家呈现了他们在多样性工作方面的思路和现有进展,主要涉及到多样性监测网络的设计和建设、监测方法和设备的创新、地区多样性监测、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以下作简要总结。

 

1. 多样性监测网络的设计和建设

朱朝东研究员介绍了中国昆虫多样性监测网络目前的建设情况,如监测站点、监测方法、参与单位、监测类群等,指出了当前多样性监测和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提出了国内网络建设的重要思路和后续推动计划。整个监测网络不仅联合国内多个单位系统、部门,同时还计划融入亚太和全球生物多样性网络,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和方式与国内外同行通力合作。

梁红斌副研究员介绍了国家动物博物馆在中国昆虫分类研究、学术交流、标本收藏、公众推动等方面所起的示范作用。国家动物标本馆将继续为相关多样性工作继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2. 监测方法和设备的创新

与会代表充分认识到昆虫多样性调查与监测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如人力成本高、监测范围广、持久性、易用性、经费缺乏等,并建议了一系列新的采样方法和设备,以有效地提高监测效率。马来氏网是其中的佼佼者,成本低、可持久使用、高效运行并可以收集到主要昆虫类群,可作为国内陆生飞行昆虫大范围持久监测的首选工具。太阳能吸虫塔能够在复杂气候环境下监测迁飞昆虫,是农业害虫研究的重要手段。人工巢管、深土层捕虫管等也为传粉昆虫、土壤动物的长期监测提供了新器材。乔慧捷博士的昆虫自动计数系统、白明博士和陈小琳博士的昆虫物种自动鉴别和识别系统、张磊博士的IT技术也将为多样性监测提供了新思路。

 

3. 地区多样性监测

涉及地区性多样性监测报告包括了东北长白山和大兴安岭、云南西双版纳传粉榕小蜂、江西大样地传粉昆虫、江苏/安徽蝴蝶、新疆小蜂、内蒙古水生昆虫、河南宝天曼数字植物园等,覆盖中国主要气候带地理区域。其中,李朝晖教授在江苏省蝴蝶监测研究中,大胆推动公众参与程度,爱好者、中小学生等人员的参与不仅提高监测的力度和范围,降低了监测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公众的科学素养,为多样性监测培养了大量的“后备军”。监测结果完全能和国际标准接轨,是少有的“花小钱办大事”的代表。蒋国芳教授以广西多样性监测为例,提出了很多在地方上做多样性工作中所需要的流程建议,有利于后续多样性监测网络工作的具体实施。

 

4. 其余研究

部分报告也涉及到昆虫物种多样性的发现、系统发育关系、分子鉴定、生物防控、多样性数据库等研究方向,从多个方面为生物多样性的应用及推动提供了借鉴。


记录人:南京农业大学张峰博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罗阿蓉博士

记录时间:2015年9月23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6560-923903.html

上一篇:第十四届昆虫分类区系学术年会总结报告(2015年7月17日)
下一篇:昆虫学交叉学科讨论组
收藏 IP: 159.226.67.*| 热度|

1 梁红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2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