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yew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anyewei

博文

热烈的书与高尚的灵魂

已有 2605 次阅读 2011-10-27 12:0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瑶草

    林贤治先生喜欢读热烈的书,热烈到充满焦灼感,思想必然是不安分的、泼辣的、挑战社会的,从中可以读到作者浇入的热血。无独有偶,曹禺先生借助万方之口,留下遗嘱,说要做伟大的作家,必须有崇高的灵魂,卑污的灵魂写不出让真正的人称赞的东西。这两篇文章一前一后,都出现在《博文——社会·人文001》这本看似驳杂的杂志模样的书中。有的读者已经顾名思义认为所谓“博文”就是网络博客的汇编,而更多的人看到封面上作者有易中天、刘再复、钱理群、张鸣这样响当当的知识分子名头,认为这是一部思索者的文集。

    编者在卷首语中声称编著目的是为了提供读品的精粹,自然取材不仅仅局限于博客,阅毕全卷,不同于一般博客和学者互相称颂之文的凌厉雄健之气扑面而来,编者的选择自有其内在逻辑。关于探索何以形成雄健的灵魂,钱理群先生自谦地认为,当知识分子具有知识断层,与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隔膜的时候,会造成视野、修养的狭窄,只有完善知识结构,才能达到相应的精神和学术境界。而单士兵先生从反面论证,北大对所谓思想偏激的学生进行会商,将会矮化北大的精神传统,造成精神坍塌。

    伟大崇高的灵魂,并不一定具有无可指摘的人格。关于这一点,刘擎《回顾马丁·路德·金抄袭事件》追溯美国知识界和公众主流平静接受一位有污点的伟人的过程,让我们在“偶像崇拜”和“极度幻灭”之间,找到一条理性的新路。是的,马丁·路德·金的博士论文,甚至他扬名四海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都有大篇幅的抄袭,没有必要为尊者讳,甚至重新界定“抄袭”概念本身。一桩意外的丑闻不能影响一位英雄的整体形象。

    《博文》中几乎每一篇都是热烈的文章,作者和所描写的人物也许并非热烈的人物,甚至是争议较大的人物,如刘再复先生所写的周扬,然而即使周扬在用“文革绞肉机”榨尽最后的一点气力,想好每一篇文章的主旨,让人代笔写作,仍能在最后5年的时光中,让朝夕相处的刘再复先生受益无穷,大大提升写作宏观把握能力,可见其生命燃料的充足。还有范曾先生的自述,叙述自己求学时代过目不忘、三遍成诵的记忆,以及几位大学者大画家师友的知遇之恩,让我们在嘈杂的议论声中,也能听到一个灵魂是怎样从“一路名列前茅”的求学过程中成长突变到如今的。

    关于这些躁动不羁的灵魂的当世际遇,王俊义钩沉出鲁迅曾经受到西北军阀刘镇华的善待,而鲁迅则可以辞谢刘镇华下级的晚宴,保持文人的尊严。在何兆武先生的讲述下,在干校钱钟书先生背着邮包充当邮递员,陆志韦八十多岁左手拿棍子、右手拿饭碗去打饭,看上去颇似乞丐,形象体现了知识分子在整个国家青春叛逆期的境遇。而这些,在易中天先生《劝君免谈陈寅恪》中有深入分析,在学统承担者的心中,道德、人品与气节,高于君主民主之争,陈寅恪先生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否定马克思,最为陈寅恪深恶痛绝的审查送检,正是马克思所反感的。而马克思所提出的“治疗书报检查制度的真正而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废除书报检查制度”,奉行马克思主义或者声称奉行马克思主义的机构里,却从没施行过。

    愿高尚的灵魂在他们热烈的文字中得到永生;愿每一位倾心的读者在展读的时候都被先辈热忱的灵魂烫伤;愿《博文》这样炽热的文字继续编写,如岩浆喷薄,涌动不息。
 
http://a.xhsmb.com/html/2011-10/27/content_34484.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5279-501563.html

上一篇:当人性教育遇到职场前辈
下一篇:光合作用之殇
收藏 IP: 59.108.68.*| 热度|

2 金小伟 柳林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1: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