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yew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anyewei

博文

真假难辨的伪书

已有 2841 次阅读 2011-6-17 10:44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原业伟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一天是国人擦亮了眼睛,紧盯着日常所见的商品打假的日子。从2005年开始,伪书这个词风行图书业界,成为一顶人人嗤之以鼻又躲之不及的大黑帽子,一时间伪书变成了做书人最大的敌手。可这个敌手不是光明正大地挑战,甚至没有一个完整明确的形体,连一个确切的定义也不曾达成一致,所以我们必须厘清:

    谁来翻译一下,什么叫伪书?

    这个问题提出来,不同的做书人有不同的答案。“伪书”这个词来源古老,魏晋时期的一批古代的“playboy”对现实和历史抱一种犬儒主义的态度,以模仿古书的措辞和时代风格为乐,展现了一场超级模仿秀,留下的伪书如《列子》《古文尚书》等,直至晚清民国官司还纠缠不清。现在看来,这些模仿秀自有其文献、文学、社会学等几方面的价值,远在一般的图书之上。如今能写出这样文字的作者,是绝顶的文坛高手。比如徐来写的《想象中的动物》,以翻译的汉学家口吻,评价《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明摆着在版权页标明就是小说。还有波兰作家莱姆的《完美的真空》以及这本书的中文翻唱版——比目鱼的《虚拟书评》,为虚拟书写书评,前一本标明是科幻,后一本可算是文坛讽刺小说。这样的作品,属于化妆舞会的演出,肯定归不到伪书这一路。

    广义上说,盗版书自然不是真书,但业界很少有人把盗版书放在伪书的范畴内。伪书可都是有书号的正规出版物,只是书名或者作者冒用了某位知名人士或者畅销书籍的名头,跟风借力。新闻出版总署下发《紧急通知》展开专项检查的正是这种书。可这个定义过于宽泛了,善于钻空子的国人可以找出若干种巧妙的解释;如若认真起来,又无所不包。认真的例子来自葛红兵,认为丘吉尔回忆录、李光耀回忆录的中文版里面删节了大量所谓敏感内容,对读者是一种蒙骗云云,是一本彻头彻尾的伪书,这就言重了。删节本如果算伪书,在目前的审查制度下,我们的电影图书娱乐界就没有什么真货了,就算删节的是关键部位,也只能算是货真价实的阉割版本。另一些封面雷同、推荐人虚假、假冒权威部门认定,没有哪家国内出版社没有打过这类擦边球。与整体内容山寨的伪书相比,窃钩者和窃国者的分界线又在何处?

    单本图书获利微薄,像郑州某市民因发现买的《决不找借口》等书是伪书,将出版社、书店告上法庭,这种官司绝无仅有。从理论上说,“消费者可要求书店方或出版方退还书款,并依据《消法》49条要求出版方增加赔偿一倍的书款,以及因退还图书而产生的必要费用,如交通费等。”不过,谁为了一本书找这个不痛快呢?再说,即使是枪手攒稿的“编著”,也存在些微原创性,书店和图书公司完全可以找出几万字的原创部分证明此书非虚。至于调查作者背景、出版资质、内容差错等,不要说对一般读者,就是图书业内人士、专业侦探也难辨是非。

    因此出版界不打伪则已,若打伪必先限定何者为伪,这样打伪的同时还能避免出版业海量的资源浪费。况且自2005年以来的图书业打伪法规政策,一曝十寒,严打令不过年,只有遭到强烈质疑才针对某一类图书作伪下重手,造成压下了保健书作伪,财经伪书兴起的尴尬局面。各行业伪书的严格标准相对一致,才能廓清旷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5279-456225.html

上一篇:初春季节读风筝
下一篇:科幻年代的怀旧情结
收藏 IP: 59.108.68.*| 热度|

1 刘全慧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6: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