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yew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anyewei

博文

调丹弄朱说色彩

已有 2325 次阅读 2011-6-10 19:46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色彩

英国人对待香港这个继子的感情,可以从两件红白鲜明的事情看出来。白的例子是石灰:20世纪初的香港,刷石灰被认为是一种最好的防止瘟疫的方法,警察会定期抽查殖民地贫民棚户区,看看他们的外墙是否刷得足够白。红色的例子是邮筒:早年英国的邮筒都漆成绿色,但人们抱怨不醒目,走路会误撞在上面,于是漆成了靓丽的红色。20世纪晚期,红色邮筒成了英国的一项标志,当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时,邮局职工悉数出动,到街上将邮筒刷成一种新的祖母绿和紫的混合色,作为一个帝国终结的温柔提示。
    通过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颜色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远远超过光波对人眼的刺激。在某种情况下,对颜料的争夺甚至可能导致战争,或者爱情。16世纪,英王亨利八世娶安妮,只是为了占有她的明矾矿。1798年,英国和西班牙在英属洪都拉斯(今伯利兹)展开了圣乔治沟战役,其目的在于赢得制作红黑色颜料的洋苏木,结果英国赢得了这一片红树林。
    我们今日作画,从牙膏管里挤出一点混合有颜料和胶的成品,便调出绚丽五彩,且不易褪色,真是方便之极。与之相比,古人对颜料的追求匪夷所思。17世纪一种臭名昭著的黑色颜料是骨黑,传说来源于人的尸体,其实是来源于牛羊腿骨的深蓝黑颜料。而真正恐怖的是绘制阴影的一种特殊颜料,称为“木乃伊色”,是从木乃伊的干尸身上提取出来的褐色,厚重如沥青,研磨这种颜料时弥漫着蒜味和氨水的强烈气味。
    如果埃及褐色缺货,画家就自己制作。1691年时一位教授写下的配方中描述,要一副被谋杀的(不可以病死)红头发青年人的骨架,在清水和空气中放置24小时,将肉切成小块,加入芦荟和没药粉,放在酒精和松节油的溶液里浸泡24小时……一位19世纪的画家听说自己的颜料来源于真人的尸体之后,将自己的管装颜料埋在花园,给了它们一个体面的葬礼。
    讲述颜料最好的书,是维多利亚·芬利的《颜色的故事·调色板的自然史》,共分十章,按照颜色划分,赭色、黑色和褐色、白色、红、橙、黄、绿、蓝、靛、紫。如果你只想知道每种颜色对应的心理和文化内涵,比如:如果说一个英国人是蓝色的,意思是他很忧郁;如果说一个德国人是蓝色的,意思是他喝醉了,那么你最好选择德国爱娃·海勒的《色彩的性格》。如果你想知道颜色在物理学上的成色机制,以及在测量计算中量化的数据,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叶鸿盘编著的《颜色科学》虽然旧了些,但阐述很详细。
    说到我们中国画颜色的历史,维多利亚·芬利也有提及,比如敦煌壁画错误地使用了铅白,导致1400年之后飞天的粉白面庞变成了鬼魅般的黑色。但要系统地了解,不妨读国画家于非闇的《中国画颜色的研究》。中国画的色彩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再从10世纪的文人水墨画渐占优势、重新趋于简单的过程,雕青嵌绿成为匠气的同义词受到贬抑,然而在民间和院体画中,颜料不断发展,及至19世纪,有了“蒋思绪堂”这样的颜料铺,不再需要画家自制颜料。铁锅炒颜料,成为了惜春和宝钗在大观园里逗趣的话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5279-453752.html


下一篇:巴洛克时代的科学家
收藏 IP: 219.141.190.*| 热度|

1 马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