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箱贴里的世界》之澳洲篇,总第41篇】
一
袋鼠当然可以作为澳大利亚最为活生生的象征物,我手头的冰箱贴里半数以上都有袋鼠(图一、图二、图三)。
还有一些是也很可爱的考拉熊(图四、图五),我不管在什么场合下见到的考拉,都是爬树的形象,也颇为有趣。
当然,还有一些“什锦冰箱贴”,能集成于上的特色产品都一起放上(图六),在这个冰箱贴里总算也同步出现了鸭嘴兽,哪怕只是在底下很不起眼的位置,真不容易啊。
这样的倾向性选择让人毫无办法。实际上,整个澳大利亚一共有120多种有袋类动物呢——可谁让这两个小东西是如此人见人爱呢,就如中国的熊猫一样,连根彩色的毛都没有,可是,就是可爱至极,我见犹怜。
比袋鼠更为人熟知的澳大利亚象征的代表物是悉尼歌剧院(图七),那四个部分像船帆一样立在悉尼海港附近的奔尼浪岛上,显得格外扎眼。比歌剧院更大的悉尼海港大桥由于过于一般,即便它在冰箱贴上,也不会引起人多大的注意。
从专业管理的角度看这个超越了袋鼠的巨大国家级工程,悉尼歌剧院其实违背了很多基本的工程管理规范。从招标到设计到完成,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出现过致命的问题,因此可以说,这个伟大建筑能够最终落成,幸运的成分其实更多。好在,矗立于悉尼湾畔三面环水的悉尼歌剧院已经在那里了,而且会继续在那里,这是澳大利亚的幸运。
二
悉尼歌剧院的建设严格来说从1956年就开始了,当时的澳大利亚总理凯西尔有个担任乐团总指挥的朋友,他建议由政府出资建一座歌剧院,招标的时候全世界都很热情,30个国家送来了220多个个方案,由美国一位建筑师为主的一个评委会进行评选。
这位来迟了的美国人对十个候选方案均不满意,就又从淘汰的方案中再次挑选,丹麦建筑师Jorn Uzon(伍重)的方案最后入选。这位美国评委认为此方案如能实现,必能成为伟大不凡的建筑。而当时这个方案不过还只是一个示意草图,不过由于他的巨大影响,评委会还是最后采纳了这个方案。
当方案付诸实施时却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根据当时的估计,壳顶厚10厘米,底部厚50厘米,但是经过计算,如此巨大的薄壳根本无法在现实中获得实现。Uzon只好求助于英国工程师阿鲁普,就象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者之一怀尔斯在遇到苦难的时候求助于他英国的朋友一样,后者对于歌剧院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尽管不是最大的作用。
但历时三年,多次的理论计算和试验均告失败,最后不得不放弃单纯的薄壳观念,而代之以预应力Y型、T型钢筋混凝土肋骨拼接的三角瓣壳体。至此,壳体施工才得以进行。但当工程进行到第九年时,歌剧院的始作甬者凯西尔总理猝然去世,自由党上台,想以造价超过预算的五倍为由拒付拖欠的设计费,而此时工程的主体结构已告完成,实际上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最后,政府组成了一个三人小组取代了Uzon负责工程的进度,这个伟大的梦想才算得以最终实现。这样,带有近似完美的帆状轮廓线的悉尼歌剧院才在空旷的海湾中得以显现。
这样,整个工程从于1957年的设计,1973年建成,历时17年,耗资5000万英镑。
三
于是,才造就了几乎全世界人都熟悉的悉尼歌剧院,它最夺目的地方就是外观,巨大的壳片分为三组,耸立在一个南北长186米、东西宽为97米、海拔19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面临大海,整体好象一艘乘风破浪的大船,细看时又似群帆泊港,或如白鹤惊飞。很有象征意义。
悉尼歌剧院占地1.8公顷,最高处距海面60米,总建筑面积约88000平方米,包括一个可容纳2700人的音乐厅,一个1550座的歌剧院,和一个420座的小剧场。除此,还有一些录音、酒吧、餐厅、供展览用的艺术画廊、一个电影院和一个图书馆,大小房间共900个,可同时可容6000多人在其中活动。
这些都是属于内部的一些基本信息了,对于看客,大家更在意的还是它的外观。
悉尼歌剧院的薄壳一共可以分成两大组,每组四个,分别覆盖两个主要大厅。第一组壳片在地段西侧,四对壳片成串排列,三对朝北,一对朝南,内部是大音乐厅,也就是我曾经进入过聆听贝多芬第五的地方。第二组则在东侧,与第一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规模略小,内部是歌剧厅。另外有两个小壳置于小餐厅上,壳下掉挂钢桁架,桁架下是天花板。两组薄壳彼此对称互靠,外面贴乳白色的贴面砖。其他房间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内,整个建筑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宽97米的大台阶,车辆入口和停车场设在大台阶下面。
尽管它的外观如此夺目,但是有人认为内部音响效果并不十分完美,甚至有些音乐家认为音效差到极点,后台空间也小得不成样子。据说,歌剧院的内部最初计划采用丹麦人Uzon设计的方案,但有人认为他对音响不够了解,所以最后换了其他的方案。于是,欣赏Uzon的就认为,如果按照最初的设计,歌剧院的音响效果应该是完美的才对。
根据我见到的剧场,虽然觉得也有不理想的地方,比如乐队的演奏席有点狭小,但是倒是听不出来象有些人说的“咿呀难听”,也许是我的耳朵不太好吧。对内部设计有意见的人还觉得台上演出的演员只要一不小心,就会从尺寸未达标准的舞台上掉下来,这个恐怕就是夸张之词了,至少我看演出时并没有觉得乐手们需要多么小心翼翼地上下台阶。
四
在悉尼歌剧院的主要入口处摆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是个有四幅画面组成的铜雕,这是个高1米的碑,其中第一幅图说明了整个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过程和设计思想,当时设计师们为设计好这个构图,从开始到最后成型一共花去三年时间。
剩下的三幅则用了立体图来介绍了如何从一个球冠上生成悉尼歌剧院的整个建筑样式。第二张就是在球面上挖去了四个三角形以后的形状,是最初粗略的设计思想的几何再现,第三幅则是根据歌剧院的需要从球面上挖出深浅不一的四个三角帆形状后的轮廓,最后第四幅图则是把挖掉的那四个三角帆形状放置在一个平面上,看上去就很象现在的悉尼歌剧院了,看到这几幅图,我感觉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结合简直是太神奇了。
我原来从来没有想到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居然有这么深的几何背景,还一直以为就是艺术家从贝壳那里获得了启示,然后凭空地画出现在的实际外观来的呢!
看来大谬不然,这促使我思考起悉尼歌剧院的最重要的东西来,它究竟是艺术的,还是科学的?
仔细思考之下,我感觉,悉尼歌剧院的天才设计不只是艺术的,更是科学的。从它的几何构图的最初设计思想,到薄壳的应力计算,再到工程的实施和完工,每一步都浸透了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奇思妙想,这一点是艺术所无法完成的,只有科学和技术才可能把一个看上去完美的东西展现在人们面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