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老被指着鼻子提问,俺应该老老实实回答吗?

已有 4355 次阅读 2013-10-27 19:58 |个人分类:专论—应急管理|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最近老被科学网的朋友指着鼻子提问,唉,长叹一声,俺知道俺们在科学网上人品极好(科学网下也极好),大家指了俺的鼻子之后没啥后遗症。难道说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朋友才友好地伸出了食指,轮番地使劲指俺的鼻子吗?

  比如大毛忽洞就指着俺的鼻子问:副院士的提法合适吗?

  俺需要先“指出”的是,受俄罗斯和苏联副博士学位指导委员会的启发,俺给进入过院士正式候选名单但最终没能进院的人赋予了“副院士”的光荣称号。

  还需要感谢的是部分很有远见的大学,它们把“副院士”当成了引进人才系列中仅次于院士的第二层次人选,在院士一士难求的局面下,这其实是理性的做法。

  因此,对于大毛忽洞的回答是:“副院士”这个说法很创新(尽管也还是有参考文献作为辅助材料的),也很贴切。其他称呼没有这个更好。

  ————————————

  袁贤讯则指着俺的鼻子问:哪五篇文献是应急管理的经典文献?

  俺如果老老实实回答,并将链接给出,那就当了这个江西老表的大当了。

  俺做如下回答其实也是老老实实的,而且有充足的理由:

  1,突发事件及应急管理机理分析方法论,作者:陈安,等,初稿先发于某国某会议论文集,后经大幅度改变、改进、改善、改头换面后发在XXXX国际知名SCI期刊,是该领域的top journal。

  【Highlight:本文给出了多类典型突发事件内在机理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以广泛用于常规与非常规突发事件,是在以往的事故分析方法之外提出来的更富想象力和应用性的新方法,而方法的研究是所有研究中层次最高的.....】

  2,管理机制设计理论及其应急应用,陈安,等,先刊载在某国际不知名期刊,后经大幅度改变、改进、改善、改头换面后发在YYYY国际知名SCI期刊,是该领域的top journal。

  【Highlight:本文在研究经济学机制设计理论的基础上给出了管理机制设计理论的基本框架,这一问题目前是管理学与管理科学中最富挑战性的问题(没有之一),也是管理界少有研究者涉猎的所谓基础性问题。本文首先给出了六类管理目标的划分,随后给出了管理机制设计的3部分7元组基本构成,并提出了设计的4种基本模式。应急管理中的十类机制都可以从这里获得设计思路与启发。】

  3,During-incident assessment........,作者:陈安,等,先刊载于俺们自己主编的无刊号、无影响因子、无收录的非法出版物《transactions on Emergency Management》,后发表于国际知名的SCI期刊ZZZZ。

  【Highlight: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应急事件发生后的三类评价策略,区别于事前的风险评价、应急能力评价和事后的损失评价,文章还生生造出了四个英文单词,让英美加澳的人都读不利索.......】

  4,机制失效分析方法及其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作者:陈安,等。刊载于俺们自己主编的非法出版物《transactions on Emergency Management》,尚未正式发表,拟投稿。

  【Highlight: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对多类在现实中失效的管理机制都可以进行全面分析的方法,而应急管理中恰恰会出现各类日常机制纷纷失效、且各类应急机制也会失效的集中现象,而在失效分析后快速给出更具适应性的新机制设计则是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属于管理机制设计理论的组成部分,也是本文中的另外一个亮点。】

  如此回答,老袁你满意不?

  ————————————

  多说一句,管理学有所谓丛林现象,和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一根筋不同,有人曾经说如果管理学界有诺贝尔奖,则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应该每年都得。这当然是偏爱他的话,实际上,彼得-德鲁克只是经验管理学派中的一位前辈,和经验管理学派并列的至少还有10几个另外的管理学派呢。

  如果我未来能够领导一个管理学派,我愿意称它为“管理机制设计”学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736591.html

上一篇:方舟子不喜猪和老鼠,其实八戒和米老鼠挺好【松子再被方点名】
下一篇:科学网上哪位博主的博文最没营养
收藏 IP: 114.66.193.*| 热度|

11 陈楷翰 李世春 徐晓 谢力 赵序茅 曹聪 张忆文 王春艳 陈龙珠 ljxm zzjtc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