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教授针对王教授直接指控的争辩文最后果断地认下了“署名作者不知情”以及伪造邮件地址的“罪状”,很坦白,很好。
我觉得这就够了,可以因此而开始集体和稀泥了,“动机论”乃至“科研数据处理方法论”这玩意儿调查起来很累,我看调查委员会就别浪费那脑子了,让《自然》编辑部去费力气吧。
————————
前段时间中国农业大学的朱毅博士也是因为伪造导师的邮件地址投稿并最后发表而被方舟子们抓住把柄,朱毅也终于不敢向方舟子叫板了,一夜400微博骂方舟子的冲动怕再也不敢有了。稍有不同的是,朱的导师那啥院士对自己的弟子还是呵护有加的,懒得去抓学生的这类把柄,所以,我预测朱毅的事情已经结束了,方舟子的气也出了,再去纠缠的可能性不大了,除非朱毅再惹方舟子【但是陈氏预测总不靠谱,所以大家也别轻易选择相信】。于是,中科院仿似置身事外,朱毅所在的农大官方也尽可松一口气了。
————————
不规范的合作在国内很多,Nature Communication这样的期刊也会发生部分作者不知道投稿的事情发生,其他杂志恐怕也是这样。不管怎样,这都是错的,也所以,闻教授怕怎么解释都难脱干系,而调查结论从这里写起并到这里结束其实是最好的办法。其他数据处理的细节,即便真正弄清楚了后在处理意见里提起也不影响事件性质的判定了。唉,闻教授不知道是不会后悔转换单位的决定——在我国,还是原初路径依赖更值得选择,这样也防止了不经意间动别人的奶酪(很抱歉,这句话反倒是动机论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2: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