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高兴程代展博主的《自传》还在继续,中国改革开放后才有机会活跃的很多知识分子思想复杂,经历坎坷,很值得以自己的经历来映射整个社会的变迁,也让我们这样的文革时期及以后才出生的后辈从中体悟更多。
同样地,东南大学吕乃基教授退休后对自己从迷惘的青春到随着时代大潮而渐次展开生命之花的过程叙述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选择与困扰,以及内心的坚定。
我在吕老师最近的一篇关于选择的文章后留言道——
“达己,及人,兼济天下,这个顺序是不能差的
所谓纯奉献式的‘宗教情怀’可以起作用于一时,但却无法持续”
我猜测吕老师可能还是受“人一生都应该无偿奉献”思想毒害时间太长,所以才会有在考上研究生之后面对自己学生“走”和“留”的困扰。实际上,他囿于时代当时无法看到的是,那些高声提倡这种精神的人,自己的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当然,对于吕老师而言,也是当时的困扰,现在回想当初,已经不再纠结。
知识分子们其实很容易产生“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宗教情怀”,因为拥有相对而言更多的知识,因为圣贤书读得很多,觉得自己在理论和行为上都应该超越时代,超越别人。其实,超越别人需要自己已经解决了别人当前的问题,而超越时代则需要“牺牲”自己的当下。
吕乃基教授三篇回忆文章的链接如下——
《不同的人生》(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715622.html )
《不同的人生2——我的1978》(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716144.html )
《不同的人生3——选择的维度》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716927.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06: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