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第六届中韩危机与应急管理双边研讨会纪要1

已有 3592 次阅读 2013-7-12 14:26 |个人分类:专论—应急管理|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研讨会

  2013年6月22日上午8:30,亚太暨第六届中韩“危机与应急管理”双边研讨会(PASCEM‘2013 & 6th SKSCEM)在大连煤矿工人疗养院四楼海景会议室如期举行。
  中韩“危机与应急管理”双边研讨会是中国和韩国危机与应急管理领域学者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平台,目前已经成功举办六届,分别在中国上海、北京、济南、韩国清州以及中国西安和大连举办。
  本次研讨会由韩国忠北国立大学、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所、大连理工大学等学术机构的学者组织,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承办,并有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波尔图理工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多所国内外大学协办了此次研讨会,参加的机构还有北京交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在大会开幕式上,主办方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副院长西宝教授、韩国忠北国立大学李在恩教授以及中科院政策与管理所陈安研究员分别致欢迎词。
  上午的主题报告会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韩国忠北国立大学李在恩教授主持,三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危机与应急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做了主题报告。
 
  第一个报告者是李在恩教授,报告题目是“Classifying National Crisis under the concept of Comprehensive Security”。首先,李教授指出危机的类型和内容随着时代不同而变化,这使得人们很难去预防和应对它们。他并提到自己刚刚出版的“危机管理学”一书,书中将危机管理的定义与尊重和实现人尊严的过程结合起来,指出“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接着,他详细介绍了“国家安全”的新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并以2013年春季中国爆发的禽流感为例,进行了详细介绍。然后,李教授从过去与现在的定义以及概念涉及的范围三个方面展示了全面安全、人员安全、公共安全、国际威胁安全、灾难等“国家安全”的多个层次,并介绍了全面安全视角下的国家安全危机及其类型。最后,报告人根据传统的国家安全的定义和分类,将国家危机重新分成了生存安全和灾难危机。李教授还指出,作为学者,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的世界是我们的责任。
  第二个报告者是来自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Joop Koppenjan教授,报告题目为“Government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Conflicts in China -The Panyu Incineration Power Plant, Guangzhou, China”,分别从如何管理环境事件冲突、中国对环境冲突的管理案例、番禺区事件的分析结果做了介绍。第一部分中,对环境冲突模式、如何防止冲突升级、以及环境冲突管理进行了介绍。在报告的第二部分,介绍了研究设计和方法,主要包括:9个环境冲突案例的比较研究(初级分析)和现场调查分析工作(深入研究)。接着,报告人详细介绍了中国广州番禺区因垃圾焚烧而引发出来的事件背景、冲突的几个阶段等研究结果。最后,报告人分析了从中国政府管理环境冲突的案例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
  第三个报告者来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Martin De Jong博士,报告主题为“Identifying organizational and contractual drivers behind subway construction accidents in China: a tale of three cities”。Martin博士从北京、大连、杭州三个城市的地铁建设出发,介绍了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事故,包括事故的发生、发展、造成的死伤数目等。然后,他从组织管理和合同签订两个方面,介绍了导致这些事故的原因,包括偷工减料、缩短工期等。最后,又采用了“安全边界”迁移和成本-效益比等工具分析了地铁建设事故。
  第一部分的主题报告于上午10:30正式结束。在茶歇时间,学者们的热情仍然未减,继续就上述报告进行讨论。
 
  上午十点四十五分,亚太及第六届中韩危机与应急管理双边讨论会进入第二场。本场会议由陈安教授主持。会议由三位分别来自日本、中国和葡萄牙的三位女教授进行各自的报告,每场报告持续时长为半小时。
  首先进行报告的是来自日本Saga University(佐贺大学)的Keiko Kitagawa(北川庆子)教授,报告题目为The resilience strategie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policy from disaster experience,她通过一系列图片向大家展示了日本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带的地理位置等环境因素,并重点介绍了日本2011年3·11地震后的应急救援工作以及灾民们的生活状况。在她关于社会福利设施危机管理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在以往的灾难管理中,人们只关心灾区的人民,对于社区的福利设施人们一致认为它们是安全的,而事实并非如此;然而在大地震之后,人们则注重从受灾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两个方面去更多关注灾区人民的生活。报告最后总结认为在大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可以获得灾难应对、防护以及减缓灾难影响的一系列策略经验。
  紧接北川庆子之后进行报告的是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宋艳教授,报告题目是Reliability of collaborative decision-making system in nuclear power plant accidents。报告包括背景、研究问题、方法、建模与仿真、结论以及展望六个方面,介绍了中国核能源发展现状、核事故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损失、核电站紧急决策系统是一个大而复杂的多因素决策系统等,并提出如何改进和评价决策质量这两个问题。报告指出,当前研究的重点是如何通过协作决策制定方法来提出和筛选应急方案以最小化核电站事故的负面影响,而通过提高协作决策质量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是一个有效的核电站安全管理方式。在该方案中使用的方法为:利用协作矩阵和协作熵值来建立核电站事故中ECD(紧急协作决策)中主体之间的协作程度模型,然后利用Netlogo仿真软件对可靠性进行复杂系统的Multi-agent仿真。该研究旨在加强应急辐射控制、提高核电站应急材料分配的有效性、核电站事故信息发布的即时性和权威性以及核电站事故中个ECD主体间的协作程度。此外,报告强调,要进一步将公众影响纳入核电站事故决策系统可靠性评估,通过改变不同人群组成来分析系统可靠性变化,并将通过整合研究来构建核电站事故应急协作可靠性模型。
  最后进行报告的是来自波尔图理工学院的Goreti Marreiros教授,报告题目为GIGADESSEA SYSTEM:Group idea generation,argumentation,and decision support tool that considers social and emotional aspects。报告开始引入智能环境与环境智能这两个概念,指出研究对象:模拟决策过程中的情绪环境、将产生想法的会议结果最大化,其中包括产生想法的数量以及创新性、利用设施处理,通过情绪环境管理来改进产生想法的会议、以及利用推理论证过程来支持决策阶段这四个部分,并进一步介绍了群体决策、情感情绪及人格模拟的方法和理论基础,包括OCC模型(由Ortony,Clore和Collins三人在1998年提出)和PAD模型(Pleasure,Arousal,Dominance),进而给出Goreti研究团队近期的两个研究应用——S-IGTAI(Social Idea Generation Tool for Ambient Intelligence)和ABS4GD(Agent Based Simulation for Group Decision)。报告中,Goreti教授指出,如今有几个群体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将选择与工作本身的协作性结合起来;而在涉及到理念产生、推理以及决策的工作中,群体参与者的情绪化本性仍然被忽视。报告最后,认为应该构建真正的有效的智能决策环境,必须考虑到情绪及社会智能、隐私、安全、用户接受度以及多用户支持等方面的因素,并且希望这项研究工作能够对建立有效的环境敏感型决策有一定贡献。
  上午十二点十五分,会议第二场圆满结束。  
                          (刘霞,汪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707450.html

上一篇:哈工程“危机与应急管理”研究团队来京与陈安团队进行双边交流
下一篇:第六届中韩危机与应急管理双边研讨会纪要2
收藏 IP: 210.77.2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