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g主人按:本部分将在本周六下午16:10开始讲授,共有40分钟】
—————————————————————
如何衡量人在应急状态下的心理?以及行为?
这是一个几乎无法完成的课题,甚至,这是一个几乎无法开始的课题。
因为永远不可能存在这样的场景:一个受难者一边在遭受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害,然后一边有心理学的研究人员在通过观察其外在表现或者用仪器测量其生理反应的某些数据来搜集信息。
类似地,当一个应急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心理学的研究者也很难对其进行实时的观测或测量。
————————————————
而目前的心理学研究人员涉入到应急管理的研究,所做的事情只能是做模拟场景的实验,有趣的是,当我问道这方面的著名学者如何选择“应急决策人员”时,他的回答是:“用了研究生扮演应急状态下的决策者”。而稍微显得科学一点的做法是:在受试的研究生头上胳膊上缠了上类测量电压电位以及血压的仪器,用以得到虚拟场景下的实际数据。这就很物理了,比之前的心理学方法先进了些。
哦,我明白了。
————————————————
当然,心理学的研究不止用此方法,还可以使用各类调查的方法,比如:问卷调查,比如:访谈,等等,所以,我每每会收到这类研究的问卷,让我填写。甚至我也曾经试图用这类方法做应急心理特征的研究,虽然后来自己主动放弃了。
心理和行为总是相伴,所以,其研究也往往难以完全地分开,但是稍有不同的是,行为研究有很好的模拟软件,比如集体疏散,采用社会力、元胞自动机之类的方法或技术,可以在软件中实现给定场景模拟,我有很好的合作者做过天安门广场的人群疏散模拟,不同城市的不同地铁站的疏散模拟,看上去都很美。
除此之外,我刚刚审过并pass了的某篇论文做的则是蚂蚁,我还特意写了一篇博文说及此事,留言者有专业人士,告诉我说用蚂蚁做疏散模拟或者应急状态群体反应研究的只有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一个团队,且似乎只有他们做蚂蚁,都做成“精”了,我稍微惊愕了一下,看来自己对于应急群体行为研究的论文看得还不够,居然不知道这个团队的工作。
不过,这个留言者也说:刚开始这个想法给出来的时候还挺新奇,但是似乎后续的工作也没多大意思了。
————————————————————
这应该算作仿生实验方法,而蚂蚁和人群在遇到突发事件后的行为应该找得到相似的地方,但是一定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但是,正如我上面说到的,个人和群体心理在突发事件状态下很难研究,甚至无法研究。那么,采用一下蚂蚁也无妨,因为不用蚂蚁用其他动物也不合适,猴子?猩猩?蜜蜂?你们想想就知道难度有多大了。
据我所知,中国科技大学还做过人群在礼堂的应急疏散实验,我个人相信,也许比用蚂蚁或者模拟软件更有意思,但是,要说是否能够和真正应急状态下的心理与行为情况相同,怕也是不可能的。
————————————————
当然,还有一个方法是对已经发生过的应急管理案例进行细节分析,然后得出一些结论,这个在今天有大量摄影头获取数据的基础上有了实现的更多可能。而在以前,则可以根据当事人的回忆来重现当日的应急场景,然后根据这种部分内容再现的群体行为特征推断一般的规律性。在海地地震后,大量的由于摄像头获取的信息发布在网上,有些学者就从这里给出了地震后当地民众的反应刻画。而纽约的911事件后,也有大量的类似数据成为媒体报道的内容,而世贸大厦内部的逃生状况也为一些被政府的机关和科研机构所研究。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10: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