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推荐丁裕国教授遗作《回眸成长 感悟人生》,兼论科学家学术遗产

已有 7031 次阅读 2012-11-26 04:13 |个人分类:告别的年代|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教授, 科学家, 感悟人生

  科学网上第一个去世的博主是杨汝清教授,在博客上以“青水洋”的名字为科学网网友熟知。
 
  由于杨教授是在科学网上留下最后一句话后离开的人世,因此可以说与科学网的缘分之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是绝唱了。
 
  关于博主的离去,之后又有过几次。最近则连续俩个,一是年轻的杨磊,一是丁裕国教授。
 
  丁教授的离去让人惋惜,翻看他以前的博文,却才知道自己并没有特意关注过丁教授,这就更觉得遗憾了。陈昌春老师精心地编撰了丁老师的遗作,给我短消息提醒了一下,我这才细细地翻看了一遍,发现这些文章其实是很成系列的,顺下来竟然可以成一部短短的个人史,这终于让我感慨了。
 
  看到丁教授谈到自己发表的论文情况,其中有一句是“在国内大气科学界,除了独领风骚的中科院大气所以外,学界强手如林的局面依然不可低估”让我一下子联想到自己刚刚写的争议博文。
 
  后面的文章中,丁教授不断引用华罗庚先生的论述,让我更是感觉亲切起来,至少我们尊重的人是一样的,推测也许很多想法也会是接近的吧。
 
  个人史之外,这部丁教授遗作集还收录了他的一些文论,或短或长,有些虽不能独立成篇,但真知灼见也见于短短的段落里,充分说明一个自然科学家的人文素养。
 
  整部遗作用word编撰,看前面的封面上有“北京天禾佳诚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字样,应该是即将(或已经)出版本书的出版社。看到丁教授的同事弟子们如此用心,就让人感觉格外欣慰些,尤其是陈昌春老师,为这部书的编撰怕是花了很大的功夫,有同事朋友如此,丁教授九泉之下应该很欣慰了。
 
  ————————————————————————————
 
  其实,今天的出版变成一件容易的事情,科学家们也有了充分的网络空间来发布自己在科学上的创建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旁顾”之作,真的可以正式出版或者网络出版,成系列之后给后人的启示应该还是可以期待的,丁教授的弟子为此做了很大的贡献,可惜之前杨汝清教授的作品没有成集,否则也是一件幸事了。
 
  一个科学家离开了,精神会留在朋友和弟子们的心中,大科学家们则可以由政府支持留下一些珍贵的学术遗产,如钱学森的手稿集在正式出版后我就在文献中心看到过,华罗庚先生的诗文集和各类科普小册子我也大都翻过,《数论导引》更是我大学学数论时的必备参考书。但是,名气不如这两位先生的“小”科学家,其真知灼见也应该作为学术遗产流传下来,或者至少留存下来。也许会有一天,当哪位后辈困惑于某些问题时,翻看这些前辈的博客或者书籍,竟然能够找得到答案或者启示呢。
 
  如此,则甚好!
 
  此书稿在陈昌春老师博客里有全文下载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635188.html


悼念远行的博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636220.html

上一篇:由临沂大学改革想到高一时的化学老师
下一篇:陈热闹艰难的小学抉择
收藏 IP: 188.250.4.*| 热度|

17 庄世宇 曹聪 喻海良 陈桂华 肖重发 陆俊茜 武夷山 张焱 杨晓虹 白图格吉扎布 李宇斌 李土荣 李庆祥 lingling101 haoye ddsers yxh316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3: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