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面对热情相邀,基金官员们该咋办?

已有 3485 次阅读 2008-10-30 16:21 |个人分类:时论

【注:本文是为《科学时报》写的时评,原文题目为:《面对频频相邀,科研项目管理官员何以自处?》,发表时改为《科研项目管理官员首先应洁身自爱》,链接地址是http://www.sciencenet.cn/sbhtmlnews/2008/10/212213.html
不少科学家很羡慕项目管理官员这一角色,毕竟,后者在某种意义上把握了前者的部分命运。
 
有笑话说,一些科研项目管理官员在天上的时间比在地上的还多,甚至比空姐都多。我开始不相信,后来有幸看过某些人员繁密异常的日程安排,只好长叹一声,在事实面前低头了。
 
其实,这些外出除了有些是单位开会之外,其他的活动基本是在赴各地会议的邀请,到各地讲演,内容则不外乎今年的项目评审情况如何、相比去年变化多少、未来动向怎样、大家在项目申请时需要注意什么,如此等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说项目管理官员见得多,也识得广了。那么,他们评选出一些有远见、有潜力的项目也应该更容易些。但事实上,业内人士以及一些关注中国科学发展的业外人士都知道,我国的科研水平距离先进国家还相去甚远,而这距离近年来似乎还在扩大。
 
于是,我们就有了疑问:是因为中国人不聪明吗?答案是“否”;是中国人不够努力吗?也不是。那么,是中国人选错了方向?可是,我们的项目管理官员比国外的忙多了,出席的各类会议和研讨的场合都远远多于海外人士,眼光还不够好?
 
我们需要审视一下这些人士“忙”的真正来由,往往会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项目申请者会千方百计靠近官员,开会邀请官员作个本领域发展前沿和趋势的报告,最后再给上一份厚厚的红包就是很体面的接近项目管理者的方式。等到未来某一刻用得上的时候,至少在项目的竞争方面不会有什么坏处。
 
可是,这样就对那些不这样做的学者有不公平之嫌了。他们只为学术之事忙碌,人情世故统统不懂或者不愿意去懂,为了学术而学术,尽管理想主义味道十足,但由于不主动在官员面前展示自己的成果,不主动加强与项目管理官员的“交流”,即便方向选得再好、基础打得再扎实,却由于不受重视乃至可能没有基本的经费支持,最后很多好的思路与想法胎死腹中或半途而废,结果是很可惜的。
 
那么,从科研管理的角度说,能否不去关注招摇的人,而去关注那些“一心只为科研忙”的人?
 
应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必须一有眼光,二有公心,三有抗拒诱惑之心。第一点需要在学问上逐渐积累,第二点则需要个人的品德修养,第三点需要的是抗拒人类最原始的情感——欲望,难度其实最大。
 
比较一下,有两个学术会议,一个热情邀请项目管理官员前往指导,属于头等接待标准,甫一开口就是千人瞩目、鸦雀无声,最后红包奉上,香车相送;而另外一方则置官员于度外,偶尔光临也无迎来送往,随其进退,只让其做听众而无由发言,清茶一杯,颔首送别。官员们会愿意去哪个场合,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而在这样的选择中,很多促进科学发展、促进人类(中国)进步的机会可能就丧失了。
 
我一直笃信,一个人如果在某一方面发展了,在另外一方面就会有所欠缺。同理,在会议组织的过程中,如果组织者刻意以打动官员为目标,在学术交流方面则一定会弱一些。如果这个假设正确,官员们常作选择的荒谬之处也就显而易见了。
 
(作者系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44776.html

上一篇:来到重庆
下一篇:吸血鬼:西方传说里的这个特殊的家伙
收藏 IP: .*| 热度|

2 王伟 曹天德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9: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