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关于转化、耦合机理以及管理机制失效分析的讨论

已有 5351 次阅读 2011-5-4 17:41 |个人分类:专论—应急管理|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转化, 应急管理, 机制设计, 耦合, 失效

  2011年5月3日17:00,应急管理创新团队讨论班在中科院政策与管理所413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讨论班由迟菲博士主持。
  讨论班的主要内容依然围绕团队成员近期的学术思考与进展,本次讨论班的主讲人为陈安老师、迟菲博士与郑晓洋同学。
  首先由郑晓洋同学做了题为《转化机理》的报告。报告主要分为转化机理特征、转化因素、转化模型以及转化机理在演化机理中的关系地位四个方面。她认为,转化因素应按逻辑关系可分为结果因素和起因因素,按因素状态可分为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其中,结果因素是指在事件A转化为事件B的过程中,事件A可能导致的结果;同样,起因因素是指这个过程中可导致事件B的起因因素。转化模型亦建立在转化因素分类基础之上,而由于转化与耦合间的紧密联系,她认为,演化机理中的耦合可作为演化机理的基础机理进行研究。
  团队围绕该报告进行了讨论,主要从结果因素和起因因素的命名、建模等方面展开,在建模过程中也许会出现数据支持的难题。
  接着,迟菲博士做了题为《突发事件耦合模型》的报告。报告从耦合的定义、现状引入,分别介绍了突发事件的耦合类型、机理分析与案例分析。迟菲博士按照耦合对象之间的关系将耦合分为单向耦合、双向耦合、非直接耦合、复合型耦合四种,并分别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机理分析部分主要包括耦合因素的类型、耦合对突发事件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以及耦合因素在突发事件中的效应。其中,将耦合因素按照因素的功能属性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耦合因素在突发事件中的效应则分为各自效应、相似效应、交互效应、促进效应和消除效用。报告最后以2008年南方雪灾为例介绍了事件耦合的类型、结果。
  团队随后围绕报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耦合因素分类、效应分类的标准方面,认为各类别之间的界限应更加明晰化。另外,迟菲博士用“拼图”方式形象表达了各效应的特征和区别,大家一致认为这种表达方式具有创意。
  最后,陈安老师做了题为《管理机制失效分析以及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的报告,报告介绍了团队接下来的研究重点,同时也为即将入学的刘霞拟定研究方向。报告分为五部分:①管理机制设计理论概述;②机制设计理论的应急管理应用;③机制失效:从现实到概念;④机制失效分析方法;⑤机制失效的应对策略。
  其中,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管理机制设计理论的理论核心以及目前需要研究的问题。第二部分则主要讨论了如何从机制设计理论角度考虑十大应急管理机制、几个风险管理机制以及几大预警机制。第三部分讲述了如何从选举机制、矿产安全机制等故事中设想机制失效的原因、结果等,进而将其提升为一般性的机制失效理论。第四部分从机制失效的原因讲起,阐述了机制失效分析的目标设计、失效具体表现、关联要素、面向对象与全过程五个着眼点。第五部分则从单个策略、集成策略、主线策略以及机理归因与分析策略方面介绍了应对策略的大致框架。报告不仅是介绍相关研究,也在引导大家思考讨论。
  讨论班于20:00左右结束。
  【武艳南整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440409.html

上一篇:得瑟一下:我在科学网当上了老大
下一篇:陈安: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1【注,自己玩,不参加征文】
收藏 IP: 193.136.60.*| 热度|

1 罗帆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