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现代应急管理应用与实践》前言

已有 4290 次阅读 2009-11-16 07:26 |个人分类:专论—应急管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们应该早就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的存在,那就是:应急管理本身并非是一个全新的学科方向,但是,当前的应急管理与以往的应急管理相比又确实存在着差距。

??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就是现代应急管理和传统应急管理的分界。

??以往的突发事件和现在的突发事件有了很多本质性的差异,所以,需要的应急策略也应该相应地有所改变。

??当然,这并不是说传统类型的突发事件就不发生了,在更多的情形中,发生事件中的最大比例依然是这一类型,所以,传统应急依然需要继续存在并发挥效力。但是,对于一些非传统类型的突发事件,传统应急的策略则不一定还能继续奏效,这就需要现代应急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在本系列丛书的第一本《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中,集中阐述了现代应急管理的主要特质,初步提出了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突发事件和现代应急的机理分析方法,侧重于事中且面向“未来”的“可减缓性”、“可挽救性(又称可救援性)”、“可恢复性”事件与应急评价新策略,以及用于应急的资源优化管理策略等。

??而归根结底,应急管理更应重视实践而非理论,所以,在丛书的第二本《现代应急管理应用与实践》中,开始对如何促进现代应急理论在行业、专业、领域、区域中的应用,尤其是在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事件和未知传染病事件等方面的现代应急实践进行了探索,还特别地考虑了供热、发电、煤炭等几个典型行业的现代应急应用。

??除了狭义上的应用与实践,本书也包括一些现代应急理论上的内容,包括侧重于事先风险分析的扩展风险矩阵分析方法,包括监控机制、终止机制和补偿机制在内的应急机制设计理论,以及深化的突发事件演化机理分析方法与应对策略,人力、物资和资金这三类不同应急资源的分配模型等。同时,关于现代应急的技术平台方面也做了初步的探讨。

??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在安全方面的合作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2008年“两院”共同组建了一支“应急管理创新团队”,并在2009年度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加上2007年9月11日河南大学成立的全国较早的应急管理研究所,三家机构的成员五年多来共同工作,精诚合作,成果的一个显性标志就是这套丛书。

??作为“现代应急管理”丛书撰写主体的三方联合团队目前已经在应急管理领域发表了五十余篇学术论文,主编着目前中国应急管理领域第一个电子学术期刊——《应急管理汇刊》。该刊迄今已经发行5卷22期,产生了较大影响;此外还举办了十余次国际和全国性的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学术沙龙、双边或多边研讨会、课程班等,成员参加了30余次国内外相关领域研讨会,主办的应急管理研究网(http://emr.casipm.ac.cn)访问量也已经超过15万次。团队还主持和参与了多个相关项目,目前,以上的成果已经并将继续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本书就是这个联合研究团队五年来在应急管理应用实践方面的一个集成,全书共分十二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从传统应急管理到现代应急管理的嬗变过程,对于安全生产、非传统安全与现代应急的关系进行了说明;随后提出了现代应急管理中的九大核心问题,讨论了现代应急管理的学科背景、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最后对现代应急的全功能管理与全过程管理进行了说明。

??第二章比较了应急管理当前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可能的演变趋势,从国外几个典型国家开始,对我国应急管理的理论化、理性化、体系化以及一般化等几个方面还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剖析,接着对区域与行业应急管理的现状从洪灾与农业灾害出发进行了介绍,还介绍了应急演练脚本的设计与编写情况,最后对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评述。

??第三章提出了突发事件演化机理与应对策略,延续丛书第一本的突发事件与现代应急的机理分析,从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理与防范、应对策略,到突发事件的发展机理与控制、应对策略,再到突发事件的四类演变机理与相应的应对策略,最后到突发事件的终结机理与应对策略,提出了突发事件的控制模型、对承载体的影响模型和承载体可救援评价等三类模型。

??第四章从现代应急机制的设计与应用出发,先对现代应急机制做了简单介绍,随后着重就应急监控机制,处置与协调机制,指挥和监督机制,以及特别重要的基于最优停止理论的应急终止机制进行了介绍,并对典型案例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物资补偿机制的定义、分类、流程进行了详细阐述。

??第五章的内容主要涉及现代应急平台的分析与设计,首先对区别于传统应急平台的现代应急平台的定义、特点、总体设计思路,四类基本的现代应急技术进行了评述,然后就应急平台的开发、实施与应用给予了具体说明。

??第六章主要介绍了现代应急管理的全过程评价。全过程就要包括事先、事中、事后这三个主要的阶段,在事前的风险评价中特别介绍了我们提出的扩展风险矩阵方法,事中评价对我们在丛书上一本中提出的“可减缓性”、“可挽救性”与“可恢复性”评价进行了比较分析和应用举例,最后对事后评价中的价值损失核算方法、人员伤亡损失评价方法等进行了介绍。

??第七章集中阐述了重大突发事件的资源保障问题,主要包括应急人力资源、应急物资资源、应急资金资源三个方面,随后对应急资源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分配原则和分配模型进行了深入分析。

??第八章集中于重大传染病这类突发事件及其应对。首先是历史上的重大传染病从发生到发展再到演变的机理及相应的应对策略,然后是传染病的终结,最后基于2009年世界范围的甲型H1N1流感这一重大传染病进行了案例研究。

??第九章主要介绍了大规模食品安全事件及其应对方法,在介绍了历史上的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后,对大规模食品安全事故的定义、分类、机理与应对策略基于我们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就轰动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进行了案例分析。

??第十章对典型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及其应对情况进行了介绍,先从历史上的重大自然灾害开始,随后从灾害的机理出发对洪灾和旱灾(尤其是2009年初的旱灾)这两个相反相成的灾害事件进行了对比。

??第十一章对几个不同行业的突发事件应急进行了分别介绍,包括供热系统事故的应急管理、电力事故应急管理、煤矿应急管理,在这几个不同行业的应急管理中都应用了我们自己提出的分析方法和评价策略。

??第十二章是本书的最后一章,对我国最佳应急管理实践案例之一的浙江杜桥的风险与应急管理从组织体系、规章制度建设、应急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然后还对杜桥应急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就该地一个典型企业的应急实践和一个具体灾害事件——“云娜”台风——的应急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书的主要内容由陈安博士提出。陈安博士还撰写了第一章,第二章的后三节,合写了第四章以及第六章的前半部分,并最后审订了全书内容。

??山东经济学院副教授马建华博士撰写了本书第三、七章,并审阅了本书第一章。

??李季梅撰写了第二章2.1中的一节,第六章的6.3和6.4两节,第九章9.1节,并与武艳南合写了第十二章吗,并审阅了第八章和第十一章。

??亓菁晶撰写了第二章2.1中的一节,以及第十章。

??在本书的成稿过程中,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的研究生倪慧荟、张昊宇、王光辉,中科院与山东大学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武艳南、郑晓洋,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张雪,煤炭工业郑州设计研究院的吴国强高级工程师,华能集团王海军,中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王玲高级工程师,任职于斯派莎克的张劲松,波尔图理工学院陈宁博士,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上官艳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赵燕老师,西南财经大学的研究生刘敏和王俊,河北工程大学程瑶老师,以及河海大学博士生陈蓉也参加撰写了部分章节内容,对本书各有贡献。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河南大学应急管理研究所、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在本书的前期研究和后期成书过程中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博士,浙江杜桥的郑德军先生,以及很多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研究生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本系列丛书的责任编辑、科学出版社的鞠丽娜老师对丛书的出版一直都在各个方面给予大力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作为“现代应急管理”系列丛书的第二本,本书的出版希望能够成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从理论逐步走向实践的一个尝试,并期待着有更多学者和行业、领域专家加入现代应急的研究行列,最终为作为和谐社会之首要特质的“安全社会”做出贡献。

??限于作者的水平,书中的疏漏及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2009年11月16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271300.html

上一篇:停步问流云,落雨何匆匆——
下一篇:北大的中学校长推荐制度何时烂掉?我估计3-5年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