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的教育产业在面对中国学生的过程中,出过几次问题,都是群体性的,大规模的。比如在英国某大学中出现的申请材料的大规模造假事件,据说造价的都是当初帮着学生们联系学校的中介机构,而在杜克大学舞弊案中,我们中国学生喊冤的话里有一句是:“我们花钱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惩罚!” ??让我又想起了现在的收费教育尤其是在职的收费教育的一个倾向性的看法:教育是服务,教育是商业行为。 ??我从来不认为教育是服务,也没有认为过教育是商业行为。即便我们可以找到收费教育中商业行为的味道或者某些特点,但是,教育的目的和过程实在是太特殊了,即便是商业行为,也是一种极其特殊,乃至于和一般商业行为可以完全分开的行为。 ??俺觉得,教育首先还是一个实现理想的重要过程。教育,区别于一、两次集中进行的培训行为,是希望从整体的专业知识体系到行为过程到思维模式到思想方法的一个相对完整对受教育群体进行熏陶教化。而这就可以孕育培养受教育者对于未来生活和事业追求的理想,基础教育阶段老师的言谈举止行为对于学生的影响可能是终身的,基础教育的结果可能更侧重于人格培养和直觉反应的成型,而一般的高中以及高等教育则对形成基本世界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会促进处事技巧能力和基础专业知识的掌握。到了更高等的研究生教育阶段,则主要是培养人的创造创新能力,使思维模式从模仿到创造有个本质性飞跃式的发展。 ??过了基础教育阶段,学费问题就总会存在,或多或少,人们好象越来越习惯,但是,到了研究生阶段的学费收取,对于很多学生就会有些不习惯,这很正常,因为目前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基本还是免费的,尽管对于在职生和部分统招学生的收费现在成了一般现象,但是因为要比照那些不收费的研究生教育,会提高收费研究生的胃口,如果全面形成收费制度,大概就都不会有太多异议了。 ??杜克大学舞弊案中的中国学生大概就没有想清楚自己来学习的目的,以为拿了高额学费就应该受到照顾和服务,而不是惩罚。他们喊出来的“花钱要的是教育”其实里面包含的意思是“花钱就要得到很好的服务”,这样的说法自然不会收到公众的认同了,教育和吃饭不同,花大价钱可以吃到更优质的饭,而且可以享受到更贴切的服务,而且如欧那西斯这样的船王,甚至可以把一个饭店全部包下来,所有的服务人员全为自己服务,而且一旦有那里不贴切就可以发怒或者投诉,教育则不同,花大价钱表达的意思是可以有更优秀的教师传授知识,或者通过努力可以拿到不同于其他大学的更具含金量的文凭,学会更多更新颖的知识,学到更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这才是教育的初衷或者目的。如果把被服务作为追求的目标的话,来受教育一定是个很痛苦的事情。 ??其实,近几年欧洲美国澳洲很多大学开发教育市场,已经出现了多次高收费学生闹事而学校官方有所让步的事例了,尤其对于那些来自亚洲的越来越财大气粗的学生,我在澳大利亚的时候就听说过老师过于认真让留学生们纷纷不及格而以后不再获得聘任的事情,但是在这样的事情中,也仅仅是下次不请严格的老师教课而换成“老好人”罢了,不象在中国的很多大学,一旦学生不满意,那就抓紧换老师,一切都是老师的错。所以说,中国的收费教育尤其是在职收费教育比起西方来,越来越象服务了。 ??在某次在职硕士培养的会议上,说到研究生质量控制问题,有提到要求写出发表论文的建议,也有其他一些建议,其间,不少说要保证质量的大学负责人士,一旦落实到具体的保障质量的措施,就绝口不说了,想来还是说到达了质量要求就算达到了吧?而实际上,如果是你,是否会相信所有的在职学生最后都很合格获得硕士学位这样的最终结论? ??杜克大学以及其他类似的事情会更加矮化中国学生的国际形象,我觉得根源其实还在于中国的某些大学在这个问题上的弱视行为,恶劣的做法很容易传染,即便是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求学的学子也一样会受影响。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