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特意把这篇文章放到了自己博客的“史论”栏目中,其实它是距离现在并没有多久的事情,但是已经成为“历史”了。
??现今,中国的学术界好像显得特别不宽容,甚至比西方国家都不宽容。我见过不少西方的治学大家,一生(有的是前半生,后面日子还长呢)发表了数百篇论文,牛者有500多篇的。有些属于我的领域,我就会发现,这群家伙好像也一稿多投耶,同一个玩意儿,换换说法和重点就又换了一个学报。
??于是就笑笑,也没有太以为意。可是,现在的中国,如果这样的行径被人发现,轻则上上“新语丝”这样的地方露把脸,重则要接受批评处分了。
??中国的学术界太脆弱,太较真还是怎么了?
??其实,深入地追求缘故,是我们缺失学术规范太久了,加之竞争太过激烈,所以,一旦开始重新恢复学术规范,从民间监督的意义上说,就尽量地严格要求了。
??顾冠群院士的剽窃事件当时恰逢其时。东窗事发后,每个人看到这样的事就会义愤填膺,尤其是看到大人物如此就更加会目不斜视。看当时的资料,顾院士得知此消息时正在北京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开会,他的头一下子“炸”了,我个人相信顾院士至少是个明理的人,否则就会“你自叫嚣你的,我还岿然不动”就是。
??然后,东南大学旋即进行了处理,从现在看,处理的速度是太快了。第一作者也写信道歉,自觉接受处分,看上去此事显得很美;可是,不久,又一篇类似的文章再次被揭露出来剽窃,东南大学一下子哑口无言了——“一”则可以,“二”何以堪?
??可是,后面的谴责文章却继续连篇累牍地出现,连我这个阅读速度极快的人也有点招架不住了。顾院士所面临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接着,他自家的一些事情(好像是儿子和女儿工作的事情)又被人揭露出来,他扶持的一些教授在科研过程中存在的不妥当现象也被拿来说事,可谓一受株连,万人受罪。
??这样的事情一旦开始,就很难停止,除非发现一个更大的事情,或者大家烦了不再关注此事为止。
??三年后,顾院士从东南大学校长位置上黯然下台(说黯然其实并不确切,形式上应该是到届下台),然后转任江苏省科协主席,此事又引来嘘声一片。
??据我所知,顾院士是很知耻的人(这里,我个人相信那些文章他仅仅是署名者,他身份如此,肯定不会再对论文做具体指导了),此事给他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一生的英名毁于一旦,对于他本人,甚至可以说一蹶不振也是有的。
??再过了一年,从比较难以找到的一条新闻里,发现顾院士去世的消息,仅仅是一条消息,他众多的徒弟们好像也没有大张旗鼓地缅怀一下。
??于是,整个事件直到人离开这个世界,当时带来的耻辱依然没有完全洗清。
??那么,真要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处理才算恰当合理呢?本人提供一点思路,供参考。
??1,相关机构避开大人物而直接处理学生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即便大人物仅仅是一个署名者,对文章毫无贡献,同时对文章的剽窃也毫无知情,也不宜直奔最弱势的群体下手。事实上,公众也根本不会接受这样的处理结果。网络时代,傻子越来越少。
??2,“大人物”要有道歉的勇气,而且,道歉的时候不要去分辨和推卸责任,推卸责任的做法带来的只能是更加强烈的负面效果,仅仅是可以搪塞官方,或者是给官方一个对小人物发狠的机会而已。对于维护大人物的形象是更加不利的,大家的眼睛不会被蒙蔽。
??3,作为旁观者的其他学术界人士也应该对小人物持宽容的态度,同时,对于诚恳道歉的大人物也要宽容。一次犯错有一次犯错的代价,学术界给了他们舆论压力,那么,再次犯错的时候大家再不原谅也不迟。大家完全把当事人一棍子打死并不恰当,官方也是如此,处理时最好还能给年轻人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
??当一个国际期刊发现作者有剽窃之类的严重错误时,一般会在3年或5年内禁止在该刊发表文章,我觉得这样的处理比较恰当。人都是知耻的,尤其是经历过一件事情之后更是如此,所以,要给一个缓冲期来换取他下一步的重归正途。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