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与国际接轨不可狭义理解安全科学 精选

已有 3702 次阅读 2024-1-28 13:20 |个人分类:安全科学理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与国际接轨不可狭义理解安全科学

吴 超

对什么是安全科学?安全科学的内涵包括什么?安全科学的意义何在?这些问题世界各国的认识是不同的。其主要原因是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人们需要解决的主要安全问题不同、还有安全工作者的安全认识论和思维方式不同等所导致的。

在西方国家,安全科学的定义及其内涵一直是在演变的。在1986年德国安全专家库尔曼A.出版的国际首部《安全科学导论》[1]书中,对安全科学的认识也是比较粗浅的,该书中没有对安全科学的概念做出一个严谨的定义,只是基于安全技术是事故预防的主要工具,提出安全科学是研究技术应用中可能产生危险的安全问题,认为安全科学是能够为与安全技术有关的活动提供理性的基础。

多年来,由于安全问题非常复杂,安全科学是一门大交叉综合学科,安全工作者大都没有功夫去纠缠安全科学的定义和具体内涵,也不追求安全科学定义的统一性,大家根据自己的具体安全工作内容来理解安全科学和给出安全科学的定义,甚至许多安全工作者一辈子都没有好好思考过什么是安全科学。但对于学科建设和科学学科学研究来说,有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定义,还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安全科学关联一切,是否一切都是安全科学?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学科还是需要有分类的。

国际上比较正式开展有关安全科学的定义和内涵的研讨,可能可以拿2014年国际著名安全学术期刊Safety Science组稿的一期主题为安全科学基础的专刊来说事,在该专刊上来自欧洲和澳洲多国的安全科学理论知名学者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包括:安全是一门科学吗[2]?什么是安全科学[3]?安全的本体论[4]、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5]、安全科学的若干问题[6]、安全科学与实践[7]、权力与安全[8]等,Safety Science原主编HALE还为该专刊做了总结[9]

2019年,包括Safety Science杂志主编、副主编及来自10个国家的编委一并提出,Safety Science要有新的范畴[10],认为安全内涵延伸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安全相关主题已经覆盖从组织安全评估和人的工作行为管理,到安全与健康方面的经济和法律等问题,安全科学是多学科的。

20222月,Safety Science主编及编辑团队在安全科学的未来专刊征稿的总结文章中指出[11],安全科学正处于转型期,面临许多新挑战,如公共安全的问题增多,提高人们对风险的认识和社会安全的需求增加,全球金融和贸易对从业人员以及组织安全管理系统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等新风险的出现,社交媒体和假新闻在风险感知与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等,安全科学的内涵正在不断拓展。

从上面的简单综述可以看出,安全科学的视域是非常广阔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与其他现有的学科相比,其重要性是毫不孙色的。同时也可以看出安全科学学科的大交叉综合属性。

国内在1991年《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创刊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安全界人士对安全科学怀着巨大的热情和期望[12-14],并对安全科学的一些基础问题做了不少探索,兴起了一个安全科学理论的研讨热潮,但当年国内对安全科学的诠释,基本限定在生产安全领域,即以前的劳动保护领域。如刘潜阐述了安全科学为什么是一个发展中的交叉科学领域[15],程映雪综述了当时中国安全科学发展的现状[16],隋鹏程等探讨了安全科学的发展方向[17],吕安庆阐述了安全科学研究的特殊矛盾[18]1997年刘潜和王东岩开始探讨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专业的问题[19]1998年何学秋介绍了安全科学基本理论规律研究成果[20],金磊等展望了跨世纪的中国安全科学学科建设及新拓展[21]2000年吴宗之回顾展望了中国安全科学技术[22],隋鹏程论述了安全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3];之后,张景林等探讨了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与知识体系[24],胡双启探讨了安全科学研究的方法论[25],吴超研究了安全科学学的学科理论[26],毛海峰研究了安全科学的若干基本规律与概念[27],吴超和杨冕研究了安全科学原理及其结构体系[28]等。但总的说来,多年来安全科学的基础问题研究还是偏少的,安全科技研究者都比较重视解决安全实际问题,对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缺乏足够重视。

近十多年来,大安全的提法在国内安全界比较盛行,尽管安全的内涵越来越大,生产安全、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公共安全、国家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如火如荼,但许多安全研究者并没有意识到安全科学可以囊括所有安全领域的基础问题和为各领域的安全问题提供重要支撑。按安全科学正常的发展规律,安全科学的概念及其学科应该赋予更大的空间和地位才是,但遗憾的是,国内的很多安全工作者反而越来越小视安全科学的概念,把安全科学仅仅当作是无足轻重的安全理论或安全软科学,并用非常狭义的视角去诠释安全科学的定义和内涵,基于实践应用量的大小和市场人才需求量多少,去衡量安全科学的地位与作用,这显然与世界发达国家对安全科学的认识是无法接轨的。

例如,新颁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中的0837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将前一版的二级学科:安全科学、安全系统工程两个二级学科(方向)合并为一个,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使安全科学又更小众化了,这个修改个人是不太苟同的,理由如上述。不过可喜的是,2023年清华大学安全学科成立了学院,其名字采用了“安全科学学院”,个人表示十分赞同,我想清华大学的安全学科是本着与国际接轨和大视域去理解安全科学的定义和内涵及意义来起这个名字的,这对中国安全科学的学科地位及其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安全科学作为一门科学,也必须符合科学的特征。许多人谈到科学时,特别是理工科人士,他们对科学基本是狭义的理解,主要指自然科学和数学等,这样狭隘地定义科学显然不适用于安全科学,安全领域需要理解的科学是广义的科学,是包括数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哲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学、经济学、交叉科学等的科学,这样定义的科学才符合安全科学的属性和特征。其实,多年前中国的安全科学研究者提出的一些安全科学的定义是值得借鉴和很有前瞻性及科学性的,例如中国安全科学的开创者刘潜[29]给出的定义是,安全科学是专门研究人们在生产及其它活动过程中的自身安全健康(含舒适、愉快乃至享受)与否的矛盾,以达到保护活动者及其活动能力、保障活动效率的跨门类、多学科、综合性的横断科学。张景林等[24]给出的定义是,安全科学是以人们在生活、生产、生存领域的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研究具有复杂的、巨系统特点的安全系统的结构,研究其由安全态如何通过突变、势垒跃迁转化为另一个安全态,研究消除或控制危害因素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如何控制和回避风险,研究安全观念和思维知识体系的一门交叉学科。吴超给出的定义是:安全科学是以安全的特定角度和着眼点来改造客观世界的学科,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对安全客观世界及其安全规律性的揭示和再认识的知识总结。吴超和杨冕[28]还基于对安全现象和安全规律的定义,给出的安全科学定义是,安全科学是关于安全现象与安全规律的知识体系,其中,安全现象是可观测的安全状态表象,安全规律是藏在安全现象背后的可重复联系。从科学学的视角,安全科学显然是广义科学的一部分,是广义科学在安全领域的应用,也可以说是广义科学的分支。

就科学的学科性质而言,安全学科既不能归属于自然科学,也不能归属于社会科学;既不属于纵向科学学科,又不属于横断科学学科,而是属于大交叉综合科学。随着社会和科技等的不断进步及人类活动空间的不断拓展和对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也必将不断拓展和细化,安全科学理论也随着越来越丰富,安全科学新分支也必将得到更快的发展[30]

与国际接轨,安全科学的定义和内涵及意义不可小视! 

参考文献:

[1]库尔曼A. 赵云胜,魏伴云,罗云等译.安全科学导论[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5.

[2]HOLLNAGEL E. Is safety a subject for science?[J]. Safety Science, 2014, 67: 21–24.

[3]AVEN T. What is safety science?[J]. Safety Science, 2014, 67: 15–20.

[4]HAAVIK T K. On the ontology of safety[J]. Safety Science, 2014, 67: 37–43.

[5]LE COZE J C. The foundations of safety science[J]. Safety Science, 2014, 67: 1-5.

[6]HOPKINS A. Issues in safety science[J]. Safety Science, 2014, 67: 6–14.

[7]ALMKLOV P G, ROSNESS R, STØRKERSEN K. When safety science meets the practitioners: does safety science contribute to the marginalization of practical knowledge?[J]. Safety Science, 2014, 67: 25–36.

[8]DEKKER S, NYCE J. There is safety in power, or power in safety[J]. Safety Science, 2014, 67: 44–49.

[9]HALE A. Foundations of safety science: a postscript[J]. Safety Science, 2014, 67: 64-69.

[10]Editorial. Safety science new scope[J]. Safety Science, 2020, 121: 651: https://doi.org/10.1016/j.ssci.2019.08.011.

[11]HALE A, MEARNS K, WYBO J L, et al. The future of Safety Science[J]. Safety Science, 2022, 150: DOI10.1016/j.ssci.2022.105705.

[12]李伯勇. 安全科学一定会在中国发展起来(代发刊词) [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1, (01): 1-2.

[13]杨沛霆. 我国安全科学进入黄金季节——祝贺.希望.繁荣 [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1, (01): 20.

[14]学报名称——《中国安全科学》的说明 [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1, (01): 89-91.

[15]刘潜. 一个发展中的交叉科学领域——安全科学 [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1, (02): 57-65.

[16]程映雪. 中国安全科学发展现状 [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1, (01): 21-23.

[17]隋鹏程,孙世昌. 安全科学及其发展方向 [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1, (02): 50-56.

[18]吕安庆. 试论安全科学研究的特殊矛盾 [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7, (04): 23-27.

[19]刘潜,王东岩. 关于安全科学与工程应单列一级学科、专业的调研报告 [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7, (06): 8-11.

[20]何学秋. 安全科学基本理论规律研究 [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8, (02): 8-12.

[21]金磊,徐德蜀,罗云. 跨世纪的中国安全科学学科建设及新拓展 [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8, (04): 4-11.

[22]吴宗之. 中国安全科学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0, (01): 12-16+88.

[23]隋鹏程. 安全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0, (02): 10-13+1.

[24]张景林,王晶禹,黄浩. 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与知识体系 [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 (02): 16-21.

[25]胡双启. 安全科学研究方法论 [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 (09): 4-7+1.

[26]吴超. 安全科学学的初步研究 [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 (11): 5-15.

[27]毛海峰. 论安全科学的若干基本规律与概念 [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 19 (09): 12-16.

[28]吴超,杨冕. 安全科学原理及其结构体系研究 [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2, 22 (11): 3-10.

[29]刘潜.从劳动保护工作到安全科学(初稿)之二:有关创建安全科学的问题[J].劳动保护, 1988(8):31-32.

[30] 吴超. 安全属性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3335):1-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419659.html

上一篇:“智能安全”二级学科研究啥?
下一篇:冬雨中的长沙洋湖公园
收藏 IP: 42.48.113.*| 热度|

9 葛及 张忆文 苏德辰 彭真明 陈波 汪运山 王成玉 王秉 崔锦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4: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