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科学系列学说精要7:安全管理学
文/吴超
【说明:从科学需求的视角来划分,安全科学属于应用层次的科学。实践表明,应用科学的发展都需要形成其自己的学说,安全科学也一样。安全科学是一门大交叉综合科学,因而安全科学的学说不可避免地包含着各相关学科的知识痕迹。】
安全管理的内涵非常宽泛,因为安全与管理两个概念本身都非常宽泛,因而作为研究安全管理的安全管理学也比较宽泛,对其开展研究时首先需要给予界定或预设。因此,安全管理学的定义及其内涵首先需要基于安全的定义或安全模型来确定,由此构建的安全管理学内容才比较成体系,如果凭经验来组织安全管理学的内容,则各部分关系的学理和协同性相对来说会有些欠缺。
安全管理具有非常宽广的领域,依据安全管理的空间尺度分类,有宏观的安全管理和微观的安全管理及以上两者复合的安全管理;依据安全管理内涵,可分为广义的安全管理和狭义的安全管理及其复合的安全管理。现有的安全管理相关著作大都是针对生产范畴的狭义安全管理,或具体称为生产安全管理,生产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计划、组织、监督、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安全管理学是研究安全管理活动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以所确定系统中的人、物、信息、环境、文化、体系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与安全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研究合理有效的配置诸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系统中安全状况的持续实现。安全管理学与安全管理和安全管理工程是有一些区别的,前者是关于安全管理研究的学问,而后两者更侧重于安全管理的实施过程和结果。安全管理学的学科基础涉及系统学、管理学、行为学和安全学等,上述学科的研究方法都可以作为安全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从实质内容上讲,安全管理学在某种意义上是个体和组织行为的安全管理的科学,安全管理学涉及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语言学、法律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的活动之中,从而达到为保障人类安全、健康和安全生产服务的目的。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企业或组织中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现象和规律及管控方法。
如果从行为视角切入,行为安全管理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安全活动中各种与安全相关的人的行为规律的揭示,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地建立科学的安全行为激励理论,并应用于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预防事故,从而合理地发展人类的安全活动,实现高水平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行为安全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的行为安全规律的分析和认识,安全需要对行为安全的作用,劳动过程中安全意识的规律,个体差异与安全行为,导致事故产生的心理因素分析,挫折、态度、注意、群体与领导行为等在安全中的作用,安全行为的激励等。
安全管理学的研究方向如:宏观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微观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标准与认证,安全行为管理,风险管理与评价,应急管理,事故灾难管理,安全监察和审计,安全规划与设计,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公共安全监测监控,公共安全预测预警等。
在欧美国家,一些大学较早就把“安全管理”设为一个学科专业。在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目录中,目前尚没有安全管理这个学科专业,研究生教育仅有“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之下设立“安全与应急管理”作为一个二级学科方向,另外今年“安全科学与工程”刚调整可以授予工学和管理学学位,本科教育仅有“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下属一个安全工程专业,而安全工程的大部分毕业生都去企业公司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安全工程专业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国外的安全管理专业;近年在“公共管理学”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之下新增设一个“应急管理”二级学科,而本科教育“应急管理”已经设立多年。在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体系》(GB/T13745-2009)中,在“安全科学技术”之下设有“安全管理学”和“安全管理工程”两个三级学科。
在生产安全领域,安全管理工作一直非常重要,长期以来都设立有相应的工作岗位;在国际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及其工作岗位已经延续很多年。从实际需要看,安全管理的确需要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学科专业,安全管理学是一门非常普适性和重要的应用型学科分支。
相关文献阅读:
田水承,景国勋主编. 安全管理学(第2版)[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傅贵 著.安全管理学:事故预防的行为控制方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3.
吴超.公共安全管理的若干基础理论[J].安全,2021,42(04):1-7+89. DOI:10.19737/j.cnki.issn1002-3631.2021.04.001.
吴超,王秉.行为安全管理元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14(02):5-11.
张舒,史秀志,吴超.安全系统管理学的建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06):9-1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0.06.00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