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网的美丽江湖
曾泳春
李健,《抚仙湖》。
爱恨离别的我们 多为难啊
初识科学网,我正在好山好水的北卡享受好寂寞的访学生活——那是2008年,科学网刚进入第二个年头,我以匿名游客的身份开始进入科学网。
那时,这个网上最活跃的博主应该是王鸿飞、杨玲和李亚辉,他们几乎每天都有更新,我很幸运地读到了他们许多新鲜出炉的精彩的博文,比如王鸿飞的《中国99%的博导不合格》,杨玲的《道德是蟑螂》,迄今为止依然是科学网的经典博文。而被称为“鬼王”的李亚辉则因为一篇链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博文而让我迷上了看他那些似乎毫无章法的思想。那天清晨,我一边吃着当成早餐的donuts,一边浏览科学网,顺手打开了一篇李亚辉的博文。几乎在我点开博文的同时,《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那昂扬的旋律响了起来,在北卡一个生活小区的上空回荡。
遥想那一个清晨,时光已经走过了九年,弹指一挥间。在这弹指一挥间,科学网伴着我走过了一段不短的人生。这段人生长得足以怀旧,容我怀想一下当年如大观园诗社一样热闹雅致的科学网诗词圈,以及他们引领的那段曼妙的诗词时光;再容我回忆一下当年那一小批活跃在科学网上的海外年轻人,他们的思想年轻、真诚、谦虚又不失睿智,给科学网带来了可贵的朝气;甚至容我提一下当年和我一起活跃在网上的匿名游客,比如建一、老修、金庸,我在当了三年游客后扯下面纱成为博主,而他们到今天还是个迷。值得一提的是,实名博主与匿名游客思想碰撞、交相辉映,这是科学网的与众不同。
如今,科学网上的诗词人有一大半都已隐去,在人间烟火间修行;那些海外年轻人都已完成了学业,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为生存或理想而奋斗。但他们都会偶尔回到这里,在曾经带给过他们热情和快乐的科学网上留下回眸的印记。
虽有旧人离去,但有更多的新人踩着旧人的脚印进入科学网。在这十年的时光里,科学网从一个非常小众的阳春白雪般的网站逐渐变得热闹,有时热闹得让我这样的“老人”感到陌生。所幸,我们还有孜孜不倦的常青树,孟津和武夷山,他们的风格从开始到现在始终没变过,孟津一直在叙述和拍摄着他的双脚走过的地方,武夷山一直在拾掇着他的读书笔记。在如此纷繁的时代,他们为我们展示了什么叫云舒云卷的自由自在。我们还有贾伟,虽然他越写越少,但曾经的那些睿智、幽默、见识和品味,都在科学网上挂着,只要往前翻,就能翻出你想要的味道。
科学网走过十年,我相伴着走过了九年。不出意外的话,我会一直赖在这个网上。老文说过:退休后还指望科学网呢!我深有同感!如果老文赖下去,我也会一直赖下去。这不是最好或最坏的时代,因为承载着众多科研人的寄托,科学网还可以调整步伐,走出更有意义的轨迹。
注,本文发表于《科学新闻--科学网十周年特刊》。
附上初识科学网江湖时的旧照,同时附在《特刊》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