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平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赵安平 健康时报资深记者

博文

5分钟能救多少命?

已有 2424 次阅读 2007-11-14 17:46 |个人分类:健康时报原创文章

名神经外科专家凌锋呼吁
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凌锋呼吁组建脑卒中急救协调组织

健康时报记者  赵安平 文     编辑  张伟   

   阅读提示北京市脑卒中患者从发病到急救平均耗时11.4小时,而世界医学界对脑卒中急救的有效时间最长也不过6小时。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凌锋牵头承担的“5分钟工程”,将革新脑卒中急救模式,比如,120在规定的时间不接听电话,或者不能及时到达就是违法。遇到交通堵塞,参与这项工程的交通局要负责留出专用车道,不得占用等等。    脑卒中患者很少有及时赶到医院的,偶尔有及时发现,也是“做别的检查治疗时顺带看出来的,只能算是搂草打中的兔子”


    秋风起,天气凉,按照神经外科医生们的说法,又到了脑卒中(中风)的高发时节。
    最近就有这么件事:北京的张大爷在家中突然中风了,家人急忙背着老人下楼,打了一辆车,往医院赶。这时正是下班高峰期,等赶到区医院,时间已经过去了3小时。
    医院急救室检查的结果是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需要马上对堵塞部位进行介入放射溶栓治疗。可是这家医院没有这个技术,听说北京宣武医院脑血管急救中心是专门做这个事情的,等家属张罗着再把张大爷送到宣武医院时,时间又过去了4小时。
    脑梗死病人的溶栓最佳时间是3至6小时。过了这个时间窗,缺血的脑细胞完全坏死,张大爷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已成定局……  
    “这种事情,我们做医生的见得太多了,只能用‘遗憾’二字来表达我们的心情。” 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教授说。
    40年前,医学界认为脑卒中发生的时候,也是结束的时候,后果已经造成,而且是不可逆的。11年前,《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可用于3小时以内脑梗死治疗的研究结果,使脑梗死治疗进入了一个“时间是大脑”的新时代——在时间窗内,及时溶栓,能够让患者“躺着进来,走着出去”。
    在日前举办的第九届世界介入神经放射学大会上,专家们普遍认为,介入放射治疗以其微创、安全、并发症低等特点,成为治疗脑卒中的一把新铸的利剑,对脑梗塞的患者,用介入放射手术,血管造影找到栓塞部位,然后把溶栓的药物通过导管直接打到血栓上,“化”掉它,或者安装支架,把堵住的血管撑开。
   “在脑卒中检查和治疗的手段上,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同步,但是,总体效果却很不理想。”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高国栋说。
    高国栋主任所在医院接到的,多是动脉瘤破裂造成脑出血的患者,或是脑梗死已经过了时间窗的。很少有在时间窗内及时赶到医院的。“我记得在最短时间接受溶栓治疗的一位是患者是病发3小时内开始的,不过患者是本院的职工,算是近水楼台。还有几例动脉瘤的及时发现,是做别的检查治疗时顺带看出来的,只能算是搂草打中的兔子。”
    法国的急救是由紧急医疗救助中心负责的,不但有医生,还有警察、消防队员。警察负责疏通交通;如果遇到楼梯过窄等情况,就由消防队员负责把病人从窗户里接出来。
    “5分钟工程”是凌锋教授牵头承担的北京市科协委托的一个项目,负责脑卒中急救模式的革新。
    凌锋说,这里的“5分钟”是一个时间概念,表示迅速的意思。   
    经过凌锋小组对北京市117家医院的问卷调查:脑卒中患者在医院外平均延时7.2小时,患者送到医院后到开始有效治疗平均还要延时4.2小时——也就是说,一共平均耗时11.4小时。
    而世界医学界对脑梗死急救的有效时间,最长也不过6个小时。
    脑卒中对人类的威胁很大,检查治疗的方法又很先进,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为什么患者不能及时到达呢?为什么会延时如此之长呢?
    凌锋认为,中国这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群众的知晓率太低。群众对脑卒中的预防知识知之甚少。一个人如果突然头痛、恶心、呕吐,很可能是动脉瘤破裂造成脑出血了;如果感到一侧肢体麻木、失灵则有可能是脑梗死的症状,应该马上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治疗。即便是没有上述症状,每年例行体检的时候,能够做一个脑部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如已出现斑块或血管壁已经开始不规则,那就是脑梗死的前兆,患者要提前采取针对性综合措施,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进行预防;如果发现动脉瘤则应该及时封堵,防止破裂危及生命。
    另外,群众对哪些医院的什么机构能够治疗脑卒中,不清楚。遇到情况只能是采取就近原则——到距离最近的医院,但是,就近不等于就好、就对,盲目的就近实际是耽搁宝贵的时间。不少患者家属,发生情况后乱了方寸,不是打120呼救,而是抬着病人打车去医院,遇上交通堵塞,只能干着急,耽搁了时间。
    凌锋介绍,5分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将来有关的规定要通过市人大以法规的形式定下来。比如,120在规定的时间不接听电话,或者不能及时到达,就是违法。遇到交通堵塞,参与这项工程的交通局要负责留出专用车道,如果谁占用这个车道,也要负法律责任的。
    煤炭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张涛去年曾经到法国学习过急救,他介绍,法国的急救是由紧急医疗救助中心负责的,不但有医生,还有警察、消防队员。警察负责疏通交通;如果遇到楼梯过窄等情况,就由消防队员负责把病人从窗户里接出来。一次,一名越南籍的非法移民突然出现急性脑血管的症状,他的家人拨打了“15”(相当于中国的“120”),接线医生经过判断之后,立刻就派出了一组急救医生和护士到达厂区。医生到达现场之后诊断他是脑栓塞,病人急需进行融栓手术。
    融栓手术是一个需要在CT病房进行的高风险的手术,当时厂区周围并没有很好的医院,调度医生联系好的值班医院在巴黎的南部,而工业园区是在城北,两地相距30多公里。张涛清楚地记得,当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按照正常的情况,从城北到城南开车需要1个多小时,显然这对救治病人十分不利。就在这个时候,调度医生立即联络了直升机。但是很不巧,当时直升机在执行另一起急救任务,不能赶往现场,于是,调度医生又联系了两名交警,全程由北向南实行一定的交通管制。
    急救车一路风驰电掣,而与此同时,调度医生又联系医院,要求医院的大夫做好一切准备,病人一到马上实行融栓。15分钟后,病人直接推进了手术病房。“整个救助过程仅仅只用了45分钟。”张涛说。
    北京市17%的医院有绿色通道,但能不能真正绿起来,还是个问题。“如果患者送到医院后到开始有效治疗平均延时4.2小时,那么绝对够不上‘绿色’。”
    “比起患者,中国医生对脑血管疾病的知晓率也不高。”高国栋说。
    内科医生遇到脑出血的患者,采取的措施是让患者卧床,服用凝血药物,等患者自身把脑部出的血吸收后,患者症状消失,就算是治疗结束了。实际上,问题的根本——脑部动脉瘤并没有消失,还有可能再次出血。对脑梗死的患者,通过服用抗凝药物,疏通以后,患者症状消失或部分消失,也就认为治疗结束了,对脑部再次梗死缺乏针对性措施。
    高国栋说,脑卒中患者的凝血或抗凝血治疗只是稳定病情的第一步。第二步是通过神经影像学的检查,找到病根,实施介入放射手术的方法,把动脉瘤拴住或把堵塞超过50%的血栓部位通开,这才是长治久安之举。
    病人到了医院后,要有绿色通道,保证病人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凌锋小组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北京市17%的医院有绿色通道,但能不能真正的绿起来,还是个问题。“如果患者送到医院后到开始有效治疗平均延时4.2小时,那么绝对够不上‘绿色’。”
    凌锋说,2001年,北京宣武医院组建各学科合作的平台——脑血管病中心,成立卒中小组,内科、外科、介入科都参加,保证患者来到后在45分钟开始有效治疗。救护车还没到医院,电话就已经过来,全套综合抢救班子已经等着了。专门的小组全天24小时值班。神经外科有7套班子守候。秋冬季节是脑卒中的高发期,监护室14张床,加到18张,一天要做四五台介入手术。
    据介绍,治疗脑卒中患者延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费用问题。凌锋说谁也不可能兜里揣着2万元等着脑卒中发作。她曾经建议从医保基金里面拿出一部分钱,设立急救基金,脑卒中患者来到医院后,家属只需要报一下医保号码,不耽搁抢救。
    凌锋说,5分钟工程将在2008年3月份开始实测。届时,北京市将有15家医院成为脑卒中急救的定点医院。近期的目标是60%的脑卒中患者能在6小时内赶到医院,10%的患者能在时间窗得到有效治疗。

    健康时报特别提示    入秋后温差较大,易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液浓度增高,促使血液中栓子的形成而导致脑中风的发生。中老年朋友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患者,在初秋时节,更要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保持血压稳定,早晨晨练不要太早,因初秋温差大,以免发生意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10-11086.html

上一篇:长城脚下的交响乐
下一篇:看彭帅“跳舞”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