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表面现直径4万公里巨型黑子,未来流感流行形势值得关注!
已有 3657 次阅读
2011-11-7 13:29
|个人分类:兴趣爱好|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太阳黑子, 流感, 预测预警, 禽流感, 最大
太阳表面出现今年最大规模太阳黑子之一。其直径宽达4万公里,相当于三个地球还不止
北京时间11月7日消息,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台”(SDO)近期观测到今年年内太阳表面出现的最大规模太阳黑子之一。其直径宽达2.5万英里(约合4万公里),这相当于三个地球还不止。11月3日时,它正在日面的东北部缓慢移动。在接下来的数天内,任何一位天文爱好者使用自家望远镜都将可以清晰目睹这一黑子。
太阳黑子是日面上相对低温的区域,其形成和强烈的磁场活动有关。它们通常会伴随出现爆发现象,如太阳耀斑,以及日冕物质抛射(CME),这是太阳突然释放大量能量和带电粒子进入太空的事件,有时会对地球上的通讯系统造成干扰。
美国宇航局通报称监测显示这一区域已发生8次太阳耀斑事件,其中包括一次M级耀斑,发生在11月2日。这是耀斑分级中第二强烈的等级。宇航局还警告称这里发生最高等级X级耀斑爆发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甚至可能发生顶级的X10级或更高级别的爆发。(晨风)
来源:新浪科技
|
|
甲型H1N1流感发生以后,全球对流感的关注明显减弱,媒体几乎不报道关于禽流感和人感染禽流感的相关情况,禽流感正在淡出普通民众的视线,这种关注的减少会导致民众对流感大流行这种公共卫生威胁毫无防备,但是目前专家对流感的认识远远不足,起源也搞不清楚,自然谈不上预测与预警。然而世界卫生组织的简报表明,禽流感时刻在发生,时刻在威胁我们。我们需要持续关注H5N1禽流感变异,警惕新发流感大流行,提高民众认知程度!太阳黑子对流感大流行的发生有重大影响,对未来的预测预警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目前尚未得到专家的认可。然而得不到认可不代表这种观念不正确,需要继续验证,以实践和事实说话。甲型流感病毒时刻在进化,需要公众和专家持续关注其发生发展!近期处于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期和鸟类迁徙的季节,未来一段时间内流感和禽流感或许会不断出现,公众和专家尤其需要关注未来可能发生的新发流感大流行。
关于流感的病因,人们曾经进行过许多猜测:最早认为是天上星星的影响引起的,接着又认为与气候不正常有关,以后又推想来自沼泽地的毒气。到了19世纪末,关于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说法已找到了肯定的依据。人们又从许多流感患者的咽喉部发现了溶血性流感杆菌。于是有人就认为流感的病原是溶血性流感杆菌。直到20世纪初,科学家才把制造流感的真正“凶手”——病毒“捉拿归案”。1930年,美国人索普成功地从猪体内分离到了猪流感病毒。接着英国人史密斯等参照索普的方法,于1933年首次从流感病人中分离到了流感病毒(后定名为甲型流感病毒)。目前学术界关于流感起源学说有几个方面,包括(一)突变选择学说(或称自然选择学说,认为新亚型是由旧亚型经过一系列突变,并在此基础上再经过机体自然筛选形成的新种)。该学说认为流感病毒的大小变异都是人群免疫压力造成的,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变异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程。为何量变必然导致质变,还有两种不同解释:一种认为量变是在决定两种表面蛋白的基因某一部位上的改变,在多年不断变换之后达到极限,因而突变必须转移到另一部位上,从而引起抗原空间结构的根本改变。另一种认为流感病毒基因上有许多隐性基因,决定着不同亚型的抗原性,原来的显性基因关闭,隐性基因开放成显性,形成了另一亚型。突变选择学说又分2个支派:1)无止境变异学说:机体是受流感病毒感染后,产生免疫力以消灭病原,同时防御和抵抗相似病原的再感染,使病毒发生变异,否则被淘汰,病毒发生变异后再次获得感染机体的能力,病毒得于不断地无止境地变下去。2)重复循环学说: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不是无止境的,而是重复循环的。此学说的主要根据是血清学调查得出。(二)动物源学说。该学说有3个观点,1是新亚型来源于动物流感病毒发生突变而获得对人的致病性;2认为新亚型是人流感与动物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组而形成的;3认为老的人类流感在人间消失后转入某种动物中保存下来,在一定条件下又引起人间的流行。(三)潜伏感染学说。该学说认为流感病毒能在动物或人群中以不易发现的传播方式潜伏下来,或流感病毒的基因与宿主细胞的基因整合在一起,或潜伏在患某些特殊疾病和有免疫缺损的病人中,受到一定条件的刺激时,又在人间造成流行。(四)气候突变学说,又称寒潮诱发学说,该学说指出流感的流行是由于寒潮所诱发。流感的发生以冬春两季为多发,其原因,一方面是寒潮袭击后,日平均气温以及最低气温相差较大,甚至可相差10℃以上。此时,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往往不能适应气候的突然变化,因而突然着凉,诱发流感。另一方面,冬春季节气候干燥,鼻黏膜与口鼻腔的局部温度可降至32℃。这样的温度很适合流感病毒的复制繁殖。与此同时,由于鼻咽部血管收缩,黏膜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减少,更为流感病毒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个学说指出在突如其来的寒潮时期,应加强预防才是。 (五)飞禽传播学说。该学说认为传染源是飞禽,近年来,国外学者发现了一条有趣的规律,每当流感在人群中发生大流行之前,流感病毒总是先在飞禽之中广泛传播。由于气候变化和寻找食物等原因,飞禽需要进行季节性的迁飞,这时它们便成为造成人类流感流行的一个重要媒介。实验表明,飞禽对流感十分敏感,它们比人类察觉流感大流行的时间往往提早一个星期左右,无怪乎也有人称这些飞禽为流感的“预报者”,起到帮助人们提早掌握流感动态,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的作用。目前,一些国家正在进行飞禽的流感病毒分离研究,争取尽早提供新疫苗,以控制流感的大流行。 (六)太阳黑子学说。该学说认为认为流感的流行和太阳黑子活动因素有关。国内外一些医学专家认为,流感病毒的不断变异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他们分析了19世纪以来的10次全球性流感的发生时间,发现有9次是在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峰年间。尤其是本世纪5次大流行,都与太阳黑子的大量出现和耀斑爆发的高峰期相吻合。专家们认为,太阳内部的剧烈活动是太阳热核反应增强的表现,这时向地球释放的能量骤增。太阳辐射的高能带电粒子、紫外线和X射线等,对容易变异的流感病毒来说,无疑是一种物理性诱变因素。据天文资料分析,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每隔11~12年为一周期,如联系流感流行,值得研究。又有流行病学家指出,差不多每隔19年就会有一种新型流感出现,威胁着全人类的现象,对此现象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此外,还有天外来源学说,认为陨石将流感病毒带到地球上,也有人提出地理环境学说等,都尚无定论。一些科学家想通过一个学说来解释所有的起源,然而除了太阳黑子学说以外,至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学说能完全解释所有起源,而只有太阳黑子宇宙射线学说可以完美的解释流感大流行的起源问题,因为太阳黑子和宇宙射线的活动可以影响动物活动,气候变化和基因变异等,详细解释请参见(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29903&do=blog&id=483438),其他学说只能部分的解释流感起源问题。更有意思的是流感的英文单词“influenza”最初起源于意大利,十五世纪意大利的人们认为流感是由天体的影响造成,所以他们把这种病称作“大灾难”(influenza的词源是意大利语,原字是influencia,衍生自influence的意思。中世纪的人们认为,很多灾难都和星球、天象有关,认为宇宙中的星球可以放出影响到地球的东西。这从当时许多用来表示灾难的词汇或多或少都和星象有关就能看出,比如disaster=dis(恶)+astar(星球)。人们对于占星术的信仰使当时的医生非常热衷于此,并以此来解释一些疑难杂症。人被视为宇宙的一个小模型,人体的各个部分也被相应的对照为宇宙的某个天体或者某些天体。比如“人体黄道带”据称就将人体同黄道十二宫联系了起来,根据太阳所处位置来制定治疗方案比如太阳位于金牛、双子、狮子、处女、摩羯几大星座时,就不能采取放血疗法。当1743年欧洲爆发了感冒大流行的时候,意大利人将之称作“influenza di catarro”,意即大灾难,其实是泛指,但是久而久之这个字就被用来专指流感了),由此可见古人在流感起源上的卓越见识和先见之明!在流感起源问题上,我们需要有大公共卫生观念,这种观念要大到什么程度?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大洲,整个地球?这都是不够的,要关注到我们的宇宙空间环境!医学专家不能只关注实验室微观研究,把流感病毒看的越来越小,越来越细致,把每个片段,每个基因都搞清楚(实验室研究是必要的,可以为流行病学提供认识流感的基础),还需要关注宏观环境因素(在出现禽流感或者流感大流行时出现了哪些关键因素),别忘了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将导致流感出现和流行的因素进行深入的流行病学研究,这种研究需要有广阔的视野,需要有交叉学科的理论方法,需要有创新思维和批判的眼光!因为纯医学和唯病毒研究不能彻底解决流感起源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流感大流行(影响世界大部分地区的疾病暴发)属于不可预测(注意:这种观点现在需要打破了),但又重复发生的事件,可对世界范围内的卫生、经济和社会造成影响。当关键因素出现交集时,就会发生流感大流行,即流感病毒的出现伴随着可持续的人间传播力,且大部分人对这种病毒具有较低或不具有免疫力。在当今相互联系的世界中,局部流行有可能迅速发展成为大流行,使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对公共卫生方应对做出准备,来遏制疾病的传播。根据世卫组织规定,流感大流行警告共有六大级别:
一级:流感病毒在动物间传播,但未出现人感染的病例。
二级:流感病毒在动物间传播,这类病毒曾造成人类感染,因此,被视为流感流行的潜在威胁。
三级:流感病毒在动物间或人与动物间传播,这类病毒已造成零星或者局部范围的人感染病例,但未出现人际间传播的情况。
四级:流感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并引发持续性疫情。在这一级别下,流感蔓延风险较上一级别“显著增加”。
五级:同一类型流感病毒在同一地区(比如北美洲)至少两个国家人际间传播,并造成持续性疫情。尽管大多数国家在这一级别下仍不会受到显著影响,但五级警告意味着大规模流感疫情正在逼近,应对疫情采取措施的时间已经不多。
六级:同一类型流感病毒的人际间传播发生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地区。这一级别意味着全球性疫情正在蔓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的定义是以监测为基础,通过监测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异常先兆或事件发展的不良趋势,进而对民众的预防行为进行超前调控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把事后补救转变为事先防范,建立一种积极主动的保障机制,对可能给民众造成的风险和潜在危害实行预先警报,并针对存在的危险迅速采取相应的紧急应对措施,避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影响的不断扩大(注意,这种定义只是本人自己的观点)。
预测预警的提前是弄清楚哪些是导致疾病或突发事件出现的关键因素,只有搞清楚这些因素才会做到心中有数,决定因素搞不清楚只能是猜测,而不是预测和预警!世界卫生组织的预警六大级别不能称为真正的预警,2009年发生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时候,这种病毒并没有按照他们的预警方案一步一步的出现,而这个罪魁祸首其实已经在猪群中蔓延10年之久,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发现,直到祸及人类才被发现,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2009年之前,世界卫生组织并没有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状况进行预警和告知,实际上也做不到,因为对动物流感开展完善的监测尚做不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预警方案只是针对禽流感病毒而设定的。这就是该预警方案的局限性。目前医学界由于搞不清楚哪些是导致流感大流行的因素,所以只能根据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发布预警,而这种预警方式实际上在真正应对大流行时起到的作用有限,因为这种预警方式只是关注在动物和人际间传播情况,对大流行发生的先兆只是根据病毒流行的趋势,实际上只是一种疾病流行状态的一种告示,不是真正的预警。而实际上先兆往往是决定大流行发生的因素,当这种决定因素即将出现时,大流行往往就会发生,而在这之前我们早已提前预知并有条不紊的做好了应急准备和应对方案,这才是真正的预警。根据太阳黑子活动规律、宇宙射线资料、气象学监测、动物流感疫情以及配合目前的流感样病例监测在内的综合监测,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流感大流行监测预警的一种趋势。
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或许只是未来流感大流行的开始
三十多年前,基尔伯恩根据二战之后全球流感流行的情况,总结出每11年一次大流行的规律,并预测下一次大流行发生在1979年,这个预测被证明是错误的,他的计算方法也是错误的,错在他混淆了流感全球大流行的概念。
1977-78年确实出现了被称为俄罗斯流感的流感流行,但相对来说,这是一场局部流行。称得上全球流感流行的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很快传遍全球,二是杀人以百万计,到目前为止,只有1890-91,1918-19,1957-58和1968-69这四次可以被称为全球性流感大流行,1946年流感流行达不到这个标准。
国际上对于流感流行的分级是按患者死亡率计算的,如果小于千分之一为一级,每年的流感流行都属于这一级;如果在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五之间,则为二级,1957年亚洲流感和1968年香港流感这两次全球性流感大流行都属于这一级;如果在千分之五到百分之一之间,则为三级;在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之间,则为四级;患者死亡率在百分之二以上为最高级五级,西班牙大流感属于这一级。1890年大流感没有可信的数字,不能分级。
西班牙大流感之下,隔了两级才轮到其他两次全球性流感大流行,足以证明西班牙大流感的威力。
美国官方预测,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按30%的人口生病来计算,发生二级大流行,美国会死9万到45万人,发生三级大流行,则死45万到90万人,发生四级大流行,会死90万到180万人,如果发生西班牙大流行那样的流行的话,最低死亡人数是180万人,没有上限。
如果将同样的计算方法来预测全球死亡人数的话,最低死亡人数是四千万,同样没有上限。现在世界人口是1918年的3.7倍,这样根据西班牙大流感最保守的两千万人死亡来计算,得出来的数字是7400万,专家进行了核算,得出的数字是6200万。但是,如果按近年来趋于一致的西班牙流感死亡在五千万到一亿来推算,下一次类似的大瘟疫全球死亡人数则在1.8亿人到3.7亿人之间。
这恐怕是除了核战争之外,最残忍的预测。
如此冰冷而又残酷的数字,看得人不禁发问:真有这个可能吗?
2005年,美国NIH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在接受NBC电视台的采访时,对类似西班牙大流感的大瘟疫再次出现的预测是在15到20年之内,也就是在2020年或2025年之前。
如果预测失准哪?
福奇回答:迟早会发生。
你相信宿命吗?
福奇的预测的根据是,从1836年开始,流感开始了在全球范围里的流行。流感流行的趋势是年年小流行,然后过一段时间后出现一次全球大流行。人类历史上的五次大流行,也就是流感流行二级以上的流行分别为1836年大流感、1890-91年大流感、1918-19年西班牙流感、1957-58年亚洲流感和1968-69年香港流感。
这五次流感大流行,第一次和第二次间隔54年,第二次和第三次间隔18年,第三次和第四次间隔39年,第四次和第五次间隔11年,也就是一次长间隔、一次短间隔、再一次长间隔。按这个规律算,第六次大流行应该是上一次大流行之后的半个世纪左右,也就是今后的十年到十五年之间。
2018年,是西班牙大流感的百年之祭,从2009年开始的十个春天的任何一个,都可能是大流感祭台上的祭品。
2009年春天,不过是一个开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505513.html
上一篇:
谈谈流感的起源与预测预警的问题下一篇: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建设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