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科学本真,领悟人生真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ujiangwen 格局决定人生的深度,眼界决定人生的广度,心胸决定人生的气度,人品决定人生的高度,知识决定人生的厚度。思想有多远,你才能够走多远。

博文

美国22个州120多名儿童突然感染神秘病毒,新发病毒传染病将进入高发期

已有 4484 次阅读 2018-10-20 16:18 |个人分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美国神秘病毒, 宇宙射线, 预测, 预警

 美国22个州120多名儿童突然感染神秘病毒 且无药可治

2018-10-1709:59:28来源:北青网

北青网讯 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周二透露,在美国,有127例确诊或疑似罕见脊髓灰质炎病例。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国家免疫和呼吸疾病中心主任南希·梅索尼尔(Nancy Messonnier)博士表示,已在22个州确认了62例急性弛缓性脊髓炎(AFM)。

此前,该机构报告说,在16个州有38例确诊病例。

同时,另外65例AFM正在接受调查,其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影响的儿童平均年龄为4岁。

卫生官员已确定病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但他们无法确定与之相关的病毒是何种病毒。

梅索尼尔博士在一次媒体电话会议上说,我们感到很沮丧,我们无法找出病因。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二透露,22个州的62名儿童被诊断出患有急性弛缓性脊髓炎(AFM),其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

治疗因具体情况而异。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当支持呼吸的肌肉变弱时,可能发生呼吸衰竭。明尼苏达州的四个孩子(如下图)可能是该州最早的确诊病例。

AFM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会影响神经系统。特别是它攻击称为灰质的脊髓区域,导致身体的肌肉和反射减弱。

症状通常在病毒感染后发生,例如肠病毒或西尼罗河病毒,但通常没有发现明确的原因。

患者开始出现流感样症状,包括打喷嚏和咳嗽。这慢慢变成肌肉无力,眼睛移动困难,然后出现类似脊髓灰质炎的症状,包括面部下垂和吞咽困难。

   AFM没有具体的治疗方法,通常建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干预。


http://news.ynet.com/2018/10/17/1476261t70.html

https://www.cdc.gov/features/acute-flaccid-myelitis/index.html


     英国科学家预测太阳活动从2020年左右进入极小期,并可能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历史上的蒙德极小期和道尔顿极小期,都伴随出现了极寒天气,并出现了霍乱和鼠疫大流行,很可能与这一时期太阳黑子活动减弱,宇宙射线大幅增强有关。从2009年开始,太阳活动不断减弱,进入现代太阳黑子活动极小期,因此全球近些年不断出现了甲流,MERS, H7N9人感染禽流感,埃博拉,寨卡等新发病毒传染病。随着太阳黑子活动的继续减弱,全球在未来30~50年内会不断出现各种新发病毒传染病,包括流感大流行。全球公共卫生将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强监测预警!详细分析见论文

Sunspot Cycle Minima and Pandemics: The Case for Vigilance?(附件)

Sunspot Cycle Minima and Pandemics  The Case for Vigilance.pdf

以下为太阳活动进入现代极小期的证据:


                     太阳活动达到近百年来最弱的时期

image.png

科学家预测太阳黑子活动即将进入现代极小期

全球特别是美洲地区宇宙射线正在全面加强


冰河世纪到来?!罕见极寒“杀手”气温袭击北美,全美一片恐慌!

https://m.sohu.com/a/215117490_659084/?pvid=000115_3w_a

Is a mini ice age on the way? Scientists warn the Sun has 'gone to sleep' and say it could cause temperatures to plunge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2541599/Is-mini-ice-age-way-Scientists-warn-Sun-gone-sleep-say-cause-temperatures-plunge.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141883.html

上一篇:印度寨卡病毒爆发, 2019年前后南美洲或再次爆发寨卡和流感病毒大流行
下一篇:为什么必须重视开展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预测预警工作?
收藏 IP: 111.167.18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15: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