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筑梦科学:一个国立科研机构科学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已有 3153 次阅读 2019-11-6 13:51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科学是持之以恒的事业。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科学家的奋斗史和科学家精神的传承史。

 

回望新中国建立 70 年来我国科技发展的峥嵘岁月,从“两弹一星”到“北斗”“蛟龙”“悟空”,从杂交水稻到分子育种,从人工合成胰岛素到量子科技与通信,我国科技工作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创新奇迹。

 

640.webp (18).jpg

2002年4月5日,《科学》发表《水稻(籼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序列图》,并以云南哈尼梯田作为该期的封面。2005 年2月,中国水稻(籼稻)基因组精细图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


2013 年 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科学院,强调中国科学院“是一支党、国家、人民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遗传发育所)是中国科学院一百多个国立科研机构中的一员。在党的领导下,几十年来,研究所传帮带文化代代传承、历久弥新,“厚德、笃志、求索、创新”的精神在每一个遗传发育所人心中扎根,激励大家奋力探索。作为一个国立科研机构,如何在国家未来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是一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稳定,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遗传发育成立于 1959 年,60 年来,一直秉持科学植根于人民、造福于人民的理念,先后在小麦远缘杂交、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渤海粮仓、分子模块设计育种等重大专项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撑。60 年来,遗传发育所涌现出了童第周、李振声、李家洋、曹晓风等一代又一代杰出科学家,他们的典型事迹和奉献精神值得我们记录和传承。

 

640.webp (19).jpg

转战渤海粮仓。李振声开创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育种新领域,获得 2006 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640.webp (20).jpg

攻坚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南皮站的旧貌(上)和新颜(下,2015 年建)


回顾遗传发育所 60 年发展历程,从 1951 年为解决国家粮食不足问题而成立的遗传选种馆,到 1959 年正式成立的遗传研究所,再到 2001 和 2002年,遗传研究所相继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组建为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一路走来几经变革,每一步都烙印着国家战略意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几任领导班子励精图治与全所人员以及各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遗传发育所得以全面发展,并跻身世界知名研究所行列。

 

640.webp (22).jpg

理论普及、启迪创新:遗传所编著出版的《怎样种杂交高粱》(1968 年)、《杂交高粱工作经验汇编》(1969 年)、《杂交高粱向阳红》 (1969 年)和《杂交高粱》(1972 年)


640.webp (21).jpg

‘科农 199’‘中科 804’“籼稻基因组序列精细图研究”“黄淮海科技

会战”入选中国科学院改革开放四十年 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干细胞治疗卵巢早衰”“人类基因组测序”“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

“引导脊髓损伤再生智能生物材料转化”入选中国科学院改革开放

四十年 40 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审时度势确立并深入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640.webp (23).jpg

携手共建,惠及民生:机械化收割甜高粱(2018 年,摄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


科学精神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求索精神,是对知识的确定性的追求,是超越短期功利而对绝对真理渴求的意念。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科技工作者“要恪守科学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韧不拔、不畏挫折,淡泊名利、不浮不躁,始终保持探索真知的坚定意志和创新创业的高昂激情”。 无论是在“一穷二白”、跟跑追赶的过去,还是在创新引领、加速跨越的今天,一代代遗传发育所人追求真理和勇于奉献的初心没有变。


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国立科研机构,遗传发育所要继续传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加快实施“率先行动”计划,锐意改革、攻坚克难、牢记使命、砥砺奋进,面向我国农业和人口健康的科学前沿和重大战略需求,努力产出更多原始创新成果、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将砥砺“以国家之务为己任”的报国热忱,激扬“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的勇毅担当,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散发光芒,创造出无愧时代、无愧历史的更大业绩。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在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同我国产业结构性调整的历史性交汇期,遗传发育所主动作为,打破学科壁垒和所际藩篱,协调集成院内院外育种领域优势研究力量,牵头建设种子创新研究院,打造成一个全链条的集设计育种理论、核心技术和品种创新为一体的国际一流研发机构。

 

薪火逾涯,创新不止。当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的国家需要更多站在科技高地的队伍,瞭望远方,谋划未来。

 

恪守初心,不负使命。已经迈入国际知名研究所行列的遗传发育所,在未来绚烂壮观的光辉岁月中,将以出重大成果、出优秀人才、出前瞻思想为战略使命,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人口健康持续释放创新能量!


习近平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的贺信


       值此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向全院科技工作者和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

  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科学院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勇于实践,解决了一大批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科技问题,突破了一大批制约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一大批一流水平的原创成果,书写了新中国科技创新的辉煌篇章。中国科学院几代科学家求真务实、报国为民、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现出我国广大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格。

  当今世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希望中国科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抢抓战略机遇,勇立改革潮头,勇攀科技高峰,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

2019年11月1日


本贺信引自http://www.xinhuanet.com/2019-11/01/c_1125182965.htm


 

本文摘编自《筑梦科学:一个国立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的创新之路》(杨维才、胥伟华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9.09)一书,有删减,标题为编者所加。


640.webp (24).jpg

《筑梦科学:一个国立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的创新之路》

ISBN 978-7-03-062313-3

责任编辑:王玉时


《筑梦科学:一个国立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的创新之路》集中展示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成立60年以来所取得的若干项重大科技成果、重要的管理和合作经验,以及历任所长和科学大家的真知灼见,立体展现了一个国立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的科技创新之路。


本书目录


目录
序一 科学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序二 以醉心科研的初心迎接百年未有之大变革
总论 薪火相传一甲子/001
第一部分 科技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杂交高粱碱地上绽开的生命之花/023
小麦花粉育株神奇花粉孕育的生命世界/029
胚胎移植家畜繁殖的第二次革命/036
细胞核移植小核背后的大意义/043
小麦远缘杂交倾情育种守望麦田/049
丰收南皮攻坚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055
渤海粮仓盐碱地里的增收奇迹/062
基因组测序从1%到第一梯队/068
植物生殖一段神秘复杂的生命之旅/075
水稻分子设计育种新一轮绿色革命/081
组织器官再生搭起患者康复的希望之桥/087
植物基因组编辑精准设计育种的加速器/093
第二部分 协同创新Synergy Innovation
孵化明天走出探秘基因世界的第一步/103
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连”/110
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奏一曲时光中的科研赞歌/116
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科学“浪尖”的制造者/124
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北京)支撑农业竞争力的战略“利器”/131
CEPAMS中英携手打造科研共同体/138
院地合作携手共建,惠及民生/144
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做好农业生态监测的哨兵/150
“分子模块”开启中国设计育种新篇章/157
种子创新院“让中国人的饭碗装满中国粮”/163
第三部分 管理创新Management Innovation
筑巢引凤汇聚一流人才/173
国际评估大浪淘沙沉者为金/179
全成本核算勇做管理创新先行者/186
研究生教育科学梦想在这里启航/192
植物温室和实验动物中心科学研究的基地/197
科学传播为知识插上飞翔的翅膀/203
党建为科技创新凝心聚力/210
第四部分 访谈录Interviews
让先进技术服务于解决“根源问题”陈受宜访谈/219
“把科学当作自己的主人”刘昌明访谈/224
“要敢于研究难的重大科学问题”孙方臻访谈/229
“一定要做开拓性、挑战性的工作”李家洋访谈/234
创新发展离不开“凝心聚力”薛勇彪访谈/240
解决“卡脖子”问题离不开基础科研曹晓风访谈/245
“中国科学的未来定会无限光明”约翰·罗杰·斯皮克曼访谈/251
附录一 遗传发育所重要成果/257
附录二 遗传发育所历史沿革/268
后记/271

(本期编辑:王芳)


640.webp (3).jpg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1205069.html

上一篇:开启探测宇宙的新窗口:大型中微子探测阵列GRAND
下一篇:《中国科学》杂志社诚聘科学编辑!生命与医学科学、地球科学、工程技术、物理学方向
收藏 IP: 124.17.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4 2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