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柔性电子技术是研究柔性电子器件及其系统的新兴电子技术。柔性集成器件相对于传统的无机信息器件具有天然的优势:可承受弯曲甚至拉伸较大的变形、能够包覆在人体柔软组织的复杂曲面上,柔性电子器件可集成有机和无机材料的电子元件,并具有重量轻、可大变形、功能可重构等优点,极大拓展了传统半导体器件的物理形态及应用范围,未来将在健康医疗、脑机融合、物联网等领域产生巨大影响。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8年第6期由冯雪教授和黄维院士共同组织了“柔性电子技术”专刊。专刊紧密围绕柔性电子技术,从材料、化学、信息、物理等不同领域,以多学科深度交叉驱动发展的视角,深入研究了柔性光子/电子器件制备、柔性信息传输、柔性集成电子电路、新型柔性材料等,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超薄类皮肤固体电子器件研究进展” 概述了超薄类皮肤固体电子器件在体温、体表应变、血氧、血糖等人体基本生理参数连续监测以及生物能量收集方面的进展,并提出类皮肤固体电子未来在人类生命健康领域的重要作用。
---------------------------------------------
陈颖, 陈毅豪, 李海成, 陆炳卫, 冯雪
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 2018, 48(6): 605-625
“电子皮肤的研究进展” 概述了近期国内外用于模仿皮肤感知和生成仿生信号能力的材料、设备以及改善电子皮肤性能所采用的先进技术。
---------------------------------------------
刘广玉, 徐开凯, 于奇, 刘洋
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 2018, 48(6): 626-634
“氧化物功能薄膜材料在柔性传感器件中的应用” 分析了目前氧化物功能薄膜在柔性传感器件中应用所面临的重点科学技术问题,并介绍了近年来在基于氧化物功能薄膜的柔性传感器件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和器件应用上的研究进展。
---------------------------------------------
潘泰松, 廖非易, 姚光, 王宇轩, 高敏, 林媛
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 2018, 48(6): 635-649
“柔性自修复材料与传感器研究进展” 总结了柔性自修复材料的主要修复机制和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自修复材料和传感器的现有挑战和解决方案。
---------------------------------------------
张珽, 白元元, 孙富钦
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 2018, 48(6): 650-669
“单晶硅/锗薄膜材料的转移技术及柔性器件应用” 探讨了单晶硅/锗薄膜柔性电子器件制备不同转移策略的特点,并介绍阐述了当前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及需要重点解决的科学问题与技术难点。
---------------------------------------------
李恭谨, 宋恩名, 郭庆磊, 黄高山, 梅永丰
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 2018, 48(6): 670-687
“面向柔性光电子器件的低温外延技术” 综合分析了国际上低温外延技术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近期新提出的低温外延方法——电感应耦合等离子体金属有机化学气相外延。
---------------------------------------------
罗毅, 于汪洋, 王健, 等
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 2018, 48(6): 688-700
“基于蜂窝拓扑结构的柔性电子系统通信架构设计” 针对岛桥结构的柔性电子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蜂窝拓扑结构的片上网络通信架构以及相应的路由算法,该结构相比于传统结构可有效避免过大局部变形导致的互连导线断裂问题。
---------------------------------------------
徐长卿, 刘毅, 杨森, 郝智彪, 汪莱, 孙长征, 韩彦军, 熊兵, 李洪涛
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 2018, 48(6): 701-712
“内含四棱台空腔电磁辅助转印印戳的力学模型” 提出了一种内含四棱台空腔结构的电磁辅助转印印戳并建立了该印戳的力学模型,并系统研究了结构、材料参数等对转印效果的影响规律。
---------------------------------------------
于庆民, 陈福荣, 周红磊, 余旭东
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 2018, 48(6): 713-723
“基于PDMS衬底的可延展柔性倒F天线设计” 在柔性衬底PDMS材料上设计了一款可延展柔性倒F蓝牙天线,通过辐射臂曲流形走线和地平面的分割设计,实现了天线的可延展柔性。
---------------------------------------------
何鱼, 刘毅, 杨银堂
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 2018, 48(6): 724-733
“柔性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的瞬态传热分析” 采用分离变量方法针对具有轴对称形状柔性无机发光二极管瞬态传热过程建立了理论和有限元仿真模型,该模型对于柔性电子器件热管理及热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
殷亚飞, 崔赟, 李宇航, 邢誉峰
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 2018, 48(6): 734-742
专刊链接:http://scis.scichina.com/ssi2018.html#rxdz
识别二维码,免费下载原文PDF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