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不幸福在于我们自己,世界上没有哪个人生下来就注定幸福或者不幸福。那么,怎样才会更幸福?快来get提升幸福感的方法吧。
人际关系需要经营,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很多事想着想着就忘了,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再去找到这些人谈谈心,没有在想事情的时候多一点体验。多用一点心,多一些接触,他们不会散,它们不会忘。
我们需要构建自己的人际交往圈:能够友好地和身边的朋友、同事、同学交往;能够结交几个知心的好朋友;保持和家庭成员亲密的友好关系;和一个人能够友好、清晰地沟通;等等。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个体会感受到一种归属的需要,能够爱别人,也能够被别人爱,扩大了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在遇到困难或者不顺时,个体能够得到亲戚或者朋友的支持,不会感到那么无助与不幸。
改变已经形成的习惯、想法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得到他人的协助能够帮助我们。选择那些真正关心你、爱你、对你有积极影响的人成为你的朋友。你们可以时常会面或者通过电话、视频、微信等进行沟通,告诉他们你自己的幸福计划,让他们及时地提一些建议,让他们监督你计划的执行情况,和他们讨论哪些方面需要改变或者需要进一步的提升等。
我们可以接受他人的帮助,也可以帮助他人,所以,让自己成为他人圈子内的成员,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帮助自己,就如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样。当我们在监督他人的幸福计划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幸福问题也会有很多的反思;当我们告诉他人幸福是多么重要的时候,我们也在间接地强化自己对幸福的追求;当我们给他人一些幸福的建议的时候,我们自己更有可能去做这样的一些事情。
有研究显示,强烈的积极情绪和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在有植被、水和全景景观的地方积极情绪更多。所以,住在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地方不会是一个错误的选择,美丽的花朵、新鲜的空气、绿色的树木、蓝色的天空、温暖的阳光等可以让人感受到愉悦和快乐,个体会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如果你没有条件去选择自己的居住地,至少你可以将自己的家布置得温馨舒适、干净整洁,让自己在家里生活得轻松和愉快。
你可以按你喜欢的方式装饰你的生活环境,可以将它装修成你自己喜欢的样子:可以是现代简约风格,可以是田园风格,可以是碧海蓝天,可以是自然风光旖旎的东南亚风格,等等。房间里可以放置你喜欢的几株植物,净化空气的同时也让你感到赏心悦目;可以放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总之,按你喜欢的方式去布置自己的生活环境,你可以开动脑筋自己去布置,自己喜欢才是最重要的,住在里面能让你感到很舒适、幸福就最好。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能够有更多的幸福体验,因为锻炼促进了大脑里内啡肽的释放,内啡肽被人们称为“快乐荷尔蒙”,可以帮助人保持乐观的状态。因此,经常有规律地锻炼身体能够减少抑郁和焦虑的产生,让个体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
你可以为自己制订一些体育锻炼的计划。例如,可以每天花一些时间进行一项体育锻炼,按照你自己方便的时间进行安排,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锻炼身体。体育锻炼对提高个人管理情绪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它可以培养个体面对困难时坚持到底的决心,当一个人每次遇到困难,都能打倒困难的时候,他会体验到一种成功感、成就感,这种成功感、成就感也会拓展到其他领域,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讲的自我效能感。当一个人形成只要我努力,就会达到我的目标的信念时,他会感受到一种控制感,这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很多人在开始的时候有很大的热情,慢慢地就变懒散了,这样个体就不会形成每天锻炼的习惯,也就不能体验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所拥有的那种幸福感。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上课的时候,老师带去一个学者,并对自己的学生说:“这位是德国著名的化学家,他正在试验一种新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遇到空气蒸发之后会让人头晕,但对人体不会有任何的副作用。”然后,那位化学家拿出一瓶液体,到每个学生的桌子前面晃了一晃,并且用德文说道:“觉得头晕的同学请举手。”结果,很多学生举起了手。实验结束后,心理学家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我们刚才做的并非一个化学实验,而是一项心理实验。刚才介绍的那位学者并不是一名德国著名的化学家,而是本校德语教研室的助教。所谓的化学物质只不过是一瓶蒸馏水而已。”(章立早,2000)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语言、表情、行为等都会起到暗示的作用。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很多人都会有意无意地使用暗示,甚至在有些时候,有的人的暗示真的会如愿以偿。比如,在经过自己努力学习之后,你在语文考试开考前5 分钟,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这次考试一定要得130 分以上,一定要得130 分以上……”,也许结果会是你真的得到了这样的一个分数。
这种暗示的方法同样可以用到我们自己的幸福当中。我们可以努力地去让自己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可以每天对着镜子对自己大声说:“我是幸福的人,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追求自己的幸福,我一定要幸福!”每天时不时地对自己做这样的暗示,我们就不会那么在意与他人之间的一点小误会,不会因为他人一句无心的话而伤心很久,也不会因为一些蝇头小利而与人争执。如果自己的内心是幸福的,天空飞过的小鸟是在欢乐地唱着歌的,飞舞的杨柳枝是在热情地跳着舞的,早上的朝霞对你而言也是充满活力与激情的……
Emmons 和McCullough(2003)的研究表明,那些每天在日记里记下至少五件值得感激的事情的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水平比一般人要高。每晚在入睡之前,静心想一想,写下一天让你感激的五件事情,这些事情可大可小,不要因为它是小事就忽略自己对它的感受,只要那件事情能打动你,你就可以将它记在日记里,可以是与亲密朋友的高谈阔论,可以是陌生人对你的帮助,可以是日出带给你的感受,等等。这些记录会让你再度体验那个美妙瞬间,让这种印迹更深刻,从而提升幸福感。
一个人有其明确的人生目标,对提升幸福感来说是很重要的。
曾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 千米以外的三个村子步行。
第一组的人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好。刚走了两三千米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时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段,但路边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凭经验估计行程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就想知道他们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3/4 时,大家情绪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时,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上每1 千米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1 千米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程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当人们的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照,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和与目标的距离时,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人们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我们应该重视与周围人的关系,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一步一步努力,去从事有意义的事情,帮助他人,关注当下的事情,尽量保持内心的恬静,减少焦虑等负性情绪。这些都会极大地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幸福既简单又复杂,既容易把握又容易失去。幸福是外在事物带给我们内心的感受,主动权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所以,幸福与否,我们说了算。
何谓当下?当下是一个佛学用语,一秒钟有六十个瞬间,一个瞬间有六十个当下。因此,活在当下,其实是要求我们品味现在的生活,感受生活的点滴变化,感受成长的欢乐。活在当下,过好自己的每一天。若时间就此定格,戛然而止,我们是否还会选择一如既往地生活着?毕淑敏说,苦难不是人生的真相,幸福才是。逃过苦难之后的时间是什么?那就是幸福。
1974 年,有两个心理学家让人们看一些搞笑的漫画,其中的一部分人看漫画之前被提示应该注意观察自己到底有多开心,另外一部分人没有得到这个提示。结果发现,那些注意观察自己到底有多开心的人觉得并不开心,评价这些漫画并不好笑。这就像是频繁地把鱼竿拿起来看看是否有鱼上钩,只会导致一无所获。
物理学中有一个海森堡测不准定理,说的是我们无法测量粒子的能量水平,试图去测量的时候,测量本身就会改变粒子的能量水平。幸福也一样,当我们拿了一把尺子去测量自己是否幸福的时候,测量本身就导致了幸福感的下降。
努力追求幸福,往往事与愿违。杜克大学的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Dan Ariely)做过这样一个研究,他找一些人来听音乐,把他们分为四组。第一组人单纯听了音乐;第二组人听音乐之前收到指示—听音乐时要尽量快乐;第三组人收到指示—听音乐的过程中需要关心自己的快乐程度;第四组人最为忙碌,他们收到指示—不仅要尽量快乐,还要关心自己的快乐程度。然后,所有的人都听到一段斯特拉温斯基的《春之祭》。听音乐之前和听音乐之后都测量了这些人的情绪。结果发现,监测自己是否快乐会降低人们的快乐水平,努力让自己快乐也会适得其反。
之后,丹·艾瑞里又做了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研究,那时候快到2000 年了,很多人都在计划各类千禧狂欢活动。丹·艾瑞里邀请人们到网站上填写自己对新年活动的期待,打算花多少钱找乐子,计划了什么活动。然后,等狂欢活动都结束后,他又邀请这些人回来报告他们在狂欢活动中有多快乐,结果发现,83%的人对新年活动感到失望。更有趣的是,花的钱越多,参加的庆祝活动越隆重,他们就越不快乐。在新年之前,那些花了大笔银子做了隆重安排的人预测自己将会更加快乐,可他们发现,越是用力去获得幸福,幸福就越像沙子一样从指间溜走。
本文摘编自王磊主编《心理学前沿》一书,略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心理学前沿
王磊 主编
ISBN 978-7-03-034750-3
责任编辑:付艳 崔文燕 柴江霞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心理学基本知识,掌握心理学基本规律,本教材从经典心理测验入手,介绍了解内在心理的方法和途径,从而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心理的奥秘。本教材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视角介绍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并结合心理学的经典实验,对心理现象的因果关系进行揭示。本教材从应用角度出发,让读者真正走入心理学的奇妙世界,并且能够利用这些心理学知识帮助自己、帮助他人,进而提升社会的幸福程度。本书适合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以及对心理学感兴趣的社会人士阅读。
(本期编辑:王芳)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