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angw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angwei

博文

禹城站的三位老先生对我的论文的意见

已有 4009 次阅读 2011-11-3 19:22 |个人分类:明师指路|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论文, 测量, 冬小麦, 老先生, 含水量

    今天把我的论文初稿给禹城站的程维新、张兴权和谢贤群三位老先生看了。他们在禹城做了几十年试验,对农田生态很熟悉。我的试验是今年四五月份在禹城做的,测的是不同灌溉处理的冬小麦水分交换的特征。去年开题报告的时候,本来是想做气孔导度模型的,把主要的气孔导度模型都认真看了一遍。但是限于数据的数量和质量,(例如只有两天的全天观测数据,其余的基本上都是10:00-12:00的观测,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范围有限),拟合的质量不高,暂时做不了模拟了,就想做一个基本特征的分析,分析气孔导度对空气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状况的响应特征,(这是普遍都了解的现象,水分状况差的,气孔导度低,以减少植物耗水)。他们很认真看了我的论文,给出了意见。
    程老师,问我的材料与方法中的禹城站的自然地理状况,是从哪里来的。我说是从别人的论文中抄来的。程老师告诉我这些禹城站的像无霜期和降雨这些数据都已经不是这些值,这些气温、降水数据是1979年以来到现在多年的平均值,不能用以前的数据。还有测量项目和仪器要列清楚,不要像一锅粥似的。中子水分仪测量浅层土壤的含水量是不准的,最好用烘干法测量。像VPD这样的专业术语要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就把它的含义说明白,不要让读者去猜。试验进行期间的降水量是需要在文章中写明的。水分池没有雨棚,能不能实现想要的土壤水分含量,降雨的影响很大。降雨大的话,雨养,40%田持的土壤水分状况和60%田持、80%田持就没有什么差别了。就是在同一生育期,降雨前后,四种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对比排列顺序也是会有差异的,降雨后,雨养的可能会比其他的高。所以观测期间的降雨状况要写清楚。
    谢老师说我论文的目的不清楚,还给我分析了我试验设计中的不足,我的试验是在不同灌水量处理的水分池中进行的,有雨养、40%田持、60%田持和80%田持四种。这四种处理是希望得到不同的土壤湿度水分处理。试验进行前就应该得到土壤田间持水量,以控制灌水量。结果分析中,60%田持的产量比80%田持的略高,可以参考小麦生产函数中,小麦产量随着蒸腾量的增加而增加,到一定程度,保持峰值,而后随着蒸腾量的增加,产量下降。以此来说明,适当的亏缺灌溉能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可以不会影响作物产量。其实,我现在得出的结论,站上已经做的很深入了。谢老师建议我看看张喜英老师做的亏缺灌溉,现在石家庄的农田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地下水位已经降到二十多米了,考虑如何节水灌溉,又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不大,是很重要的。还有王菱老师的在禹城做的地下水对作物需水的贡献,禹城的地下水位是比较浅的。他们有一年做实验,发现用雨棚遮盖的水分池的产量比其它的组还要高,这可能是地下水的供给作用。于强老师在禹城也做了很多作物生产力、气孔导度的工作,做得很深入。袁国富老师在禹城站做的关于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的研究。这些都是可以学习的。谢老师借给我四本关于农业生态的书,让我参考。论文还需要大改。
    今天请教这些老师的收获,远大于自己一个星期在电脑前与数据的相互折磨,呵呵。还是要多请教!不因为自己做的差,就不好意思问。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问。不是自己躲在角落里。成长总是要接受阳光的。
    今天的体会:勇敢地去问,保持低位,周围的老师、同学是非常愿意分享自己的智慧,分享阳光的。
 

禾本科植物的气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6092-504247.html

上一篇:参加涡度相关野外观测技术研讨班的收获
下一篇:草坪和小麦一样都要浇越冬水
收藏 IP: 159.226.110.*| 热度|

2 曾新林 虞左俊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