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自己名下招收硕士生3名(学术型1人、专业型2人),招收博士生1名。所在课题组的2名青年教师招收了3名硕士生。感谢课题组的青年教师在协助我指导研究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课题组毕业博士生2名,1名去北京地区的高职院校任教了、1名去北京的汽车行业国企就业了;课题组毕业硕士生3名,2名去双一流高校读博了、1名去北京的汽车行业国企就业了。
(3)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顺利结题,将参加12月23日举行的结题项目申优答辩;与外校合作的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顺利结题;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顺利结题。
(4)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作为负责人,总计到校科研经费21.5万元。今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失利,对后续工作产生了若干不利影响,只能坚强面对;今后的科研方向也需要认真思考,战略布局方面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还是自身的功力不够、积累不够。
(5)由于前几年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被引量的关系,侥幸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2021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这项指标是在我意料之外的。
(6)主讲三门本科生课程(汽车制造工艺、能动专业科研方法导论、汽车文化)和两门研究生课程。鉴于疫情防控形势,三门本科生课程继续坚持“线下线上融合式教学”,达到了预期效果。其中,主讲汽车文化课程共计两轮(299名学生,每个学期各一轮);能动专业科研方法导论为首次开课。
(7)牵头参加学校首届“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大赛,最终获得了一等奖。
(8)牵头成功申报了1项学校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面上项目、牵头成功申报了1项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项目、牵头成功申报了1项北京工业大学第三批抗“疫”主题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9)课题组的1名硕士生获得了学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这主要得益于课题组年轻教师的协助培养。
(10)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了SCI期刊论文14篇(排名第2的有5篇、排名第3的有8篇、排名第4的有1篇);另外,以其他作者身份,发表了SCI期刊论文12篇(通讯作者均为所在课题组的其他师生)。上述论文的第1作者均为课题组的博硕研究生。
(11)年初撰写了一篇教学研究论文并投稿,已经被录用,将于2023年上半年发表见刊。今年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的计划(2至3篇)没有完成,需要在寒假期间补课。
(12)课题组的1篇论文新入选ESI热点论文(在读博士生为第1作者,本人为第2作者和通讯作者)、课题组的1篇论文新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在读博士生为第1作者,青年教师为第2作者和通讯作者,本人为第3作者和通讯作者)。
(13)由于疫情原因,博硕研究生参加国内外的现场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受到影响,主要以线上参会或旁听为主。自己全年宅在学校和家里,没有外出参加现场学术会议与交流,只参加了数次线上学术会议与交流。
(14)课题组获得授权实用新型2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方面,有些惨淡,正在想方设法改进。
(15)在相关研究生同学的大力帮助下,指导了2022届本科生毕业设计8人。
(16)与课题组的青年教师联合指导,课题组的博硕研究生组队获得了2022年“六百光年杯”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1项。
(17)自感培养研究生的功力在下滑,对学生的指导尚未充分到位。针对该问题,需要自己继续学习和保持斗志,另外需要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和课题组的力量,但也不能损害青年教师的利益和学生的利益,同时需要激发相关同学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2022年,我工作中的关键词有如下几个:
线下线上融合式教学的坚持、对课程思政的持续关注、前期科研论文发表带来的意外惊喜、国基金项目的失利及今后科研方向的布局思考。
最后,祝自己、家人、亲人、同学们、同事们、还有大家,元旦愉快!祝大家在2023年里一切顺利!
2022年12月21日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南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3: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