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唯变化永恒...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hua 世间唯变化永恒,以开朗的心简洁地生活...

博文

走近PIECES(2):它到底是什么?

已有 5707 次阅读 2011-10-10 12:48 |个人分类:随便想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信息, style, border

    很多年前就发现了PIECES(罗超理,李万红编著的管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P74,第二版中仍然介绍了它,但还是内容依旧,没有拓展,见"走近PIECES(1)"),一直觉得它是一种帮助企业发现信息系统问题的可行的方法.但闵老师说它不是一种方法,那它究竟是什么呢?它是怎么来的?到底是否如感觉中的有用....这些我都还说不太清楚...先把能够搜集到的关于PIECES的信息消化...再来天马行空下(见下表)...到底对不对?呵呵...大体琢磨了一下,感觉路漫漫...不过我还是打算继续决定走走看看...
先谈谈我初步看了PIECES框架后发现的一些问题,当然,可能还会陆续发现一些,也有可能我的发现只是我理解能力有限,产生歧义了。
在初步查看教材上的PIECES框架时,发现有些给予的内容描述不太好理解,比如
1 信息和数据-输出类:提到了缺乏必要信息,缺乏相关信息,必要和相关该如何界定呢?
2 :经济收益类,提到当前的市场营销方式已经改进了,意思是否是说通过系统提供的服务,使得市场营销方式得到优化呢?
我初步理解的PIECES:
PIECES可以为我提供五个维度来观察企业信息系统,首先是系统性能,然后是信息质量,接着是经济效益,还有安全控制和服务质量,稍微增加的部分有:
1.系统性能方面,增加了一个兼容性,为什么增加?其实我还是说不清楚,原来是放在服务里的。
2.安全控制方面,把指标细化了一下,原来是控制手段太少和控制手段太多,然后再进行了详细的内容描述,本来想把安全和控制分开来分析,但觉得一来就把大框架弄变形了好象太冒失了吧。。。最后打算按照信息系统安全体系框架里的东西来分析
3.服务质量方面,我也做了我自己的理解,最后归为了用户信任度,人机和谐度,系统应变度...
当然,还有一些细节上的增删....
完工后,说实话,突然感觉更迷茫了,因为一开始原信源(罗超理的教材)是把这PIECES用在系统分析阶段的,用来做信息系统项目确认阶段时的问题发现工具...可现在,当我使用它时,发现其实这个框架只能给出了一个发现问题的方向,还有很多细节的地方需要落实....
类号 英文含义 中文含义 小类号 一级指标 说明 备注 考察点
P Performance 系统性能 P1 吞吐量 给定的时间内,系统所能处理(输入、加工、输出)的任务的数量 吞吐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处理的任务的数量,在不造成混淆的情况下,一般把吞吐量等价于吞吐率。
P Performance 系统性能 P2 响应时间 系统对请求作出响应的时间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RT)是用户提交请求后,输出开始之前的时间。完成时间(Turn Around Time,TAT)是指某一事件从发生到结束的这段时间,TAT=输出时间+RT。但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不区分这种差别,将他们统称为响应时间。因为用户在得到输出结果前,难以确定其请求是否得到了系统的相应。 0.1s:用户感觉不到任何延迟;0.1-1s:用户愿意接受的系统响应时间;1s-10s超过1s用户感觉到有延迟,但只要不超过10s,用户还是可以接受延迟;超过10s:用户会在等待计算机完成当前操作时转向其他任务
P Performance 系统性能 P3 兼容性 兼容性指一个系统的硬件或软件与另外一个系统或多种操作系统的硬件或软件的兼容能力,指系统间某些方面具有的并存性,即两个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通用性。 兼容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数据和文件的兼容,程序和语言级的兼容,系统程序的兼容,设备的兼容,以及向上兼容和向后兼容 硬件;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通信
I Information 信息质量 I1 输出 用户从系统中可以得到的信息 如果把计算机当成发信方,而用户当成收信方,而把计算机输出的结果称为消息的话,那么通常人们在接受到消息时首先关注收到消息的形式,如果形式能吸引用户注意力,并且是用户喜闻乐见的,那用户就会快速关注消息的内容,理解数据背后的信息具体含义,形成一定概念后,用户再进一步,对这条消息的价值进行判断,首先是逻辑上判断是否具有时效性,是否有用,然后通过某种行为进行验证其逻辑判断的准确性,然后更新头脑中对发信方的态度 信息表达形式的友好性:信息格式是否符合要求;信息内容的可理解性:信息过载,信息过少,是否有所需要的信息;信息的时效性:信息是否实时,是否及时,速度是否可接受;信息的准确性:信息是否准确,是否全面。
I Information 信息质量 I2 输入 系统可以采集到的信息 信息无法捕获,很难捕获,可以捕获,但捕获速度很慢,可以实时捕获;捕获信息不准确,不全面;数据重复捕获,捕获到的数据太多了,捕获行为是否合法
I Information 信息质量 I3 存储 系统已经保存的信息 已存储信息不可访问;可以访问,但存储的组织方式是不合适的,不灵活的,不容易满足新的信息需要,信息不准确,存在不一致,一个数据在多个文件或数据库中存储,信息不安全,容易无意或被恶意窃取,破坏
E Economics 经济效益 E1 成本 需耗费资源价值 成本是未知数,成本不可跟踪,成本不能独立核算,成本过高
E Economics 经济效益 E2 收益 激发了新的需求,创造了新的价值 新的市场需求已经形成,当前的市场营销方式已经改进了,订单数量提高了
C Control 安全可控 C1 实体 在信息系统中,计算机及相关设施、设备(含网络)统称为系统的实体 实体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设备、设施和其他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有害气体和其他环境事故(电磁辐射)破坏的措施和过程。 实体安全主要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媒体安全
C Control 安全可控 C2 运行 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侵扰而遭到破坏,使系统可靠、连续地运行,服务不受中断 运行安全包括系统风险管理、审计跟踪、备份与恢复、应急等4个方面的内容 可实时监控运行状态
C Control 安全可控 C3 信息 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 信息安全是指防止系统中的信息被故意或偶然的非法授权访问、更新、破坏或使信息被非法系统识别和控制 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网络安全,病毒防护,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和认证(鉴别)
C Control 安全可控 C4 人员 使用计算机的人 安全意识(没有保护数据隐私的意识,过多权限设置,未设置访问权限)、法律意识(自己非法使用,允许他人非法使用)、安全技能(出现了不规范地,比如同一数据多次、多处存储,错误的操作,决策错误,)、管理机制(过多的复杂的官僚体制降低了系统处理的速度)
E Efficiency 资源效率 E1 时间效率 重复操作、操作时间长
E Efficiency 资源效率 E2 劳动效率 为了完成任务所付出的努力是多余的
E Efficiency 资源效率 E4 物料效率 为了完成任务所付出的物料是多余的
S Service 服务质量 S1 用户信任度 用户信任度:用户是否持续使用该系统,对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的准确一致性、及时可靠性表示认同。
S Service 服务质量 S2 人机和谐度 人机和谐度:学习当前系统是否困难,使用当前系统是否方便,
S Service 服务质量 S3 系统应变度 系统应变度:维护当前系统是否容易容,集成当前系统是否兼,是否能与其它系统协同工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0919-495199.html

上一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案例分析-餐饮类
下一篇:是助人为乐还是多管闲事?
收藏 IP: 222.18.127.*| 热度|

1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3: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