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见李勇教授是在人事处实习的时候,那时临时接手了一个任务,所以有机会坐在李勇教授对面,听他讲解跟任务相关的一些主题内容。具体讲什么内容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印象深刻的是,他讲解时状态很好,很热情。
第二次再见李勇教授是在食堂,当时礼貌的打了一个招呼。他问我为什么这么晚才吃饭,我礼貌回应了一两句。
第三次再见李勇教授是在统计学院楼下,之前跟他通过两三次电话,主题是咨询统计学院最近的研究动向,那也是我第一次听说”智能大数据统计“这个主题,有点好奇,所以很想一探究竟。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远远看着他背着双肩包走过来,春风满面,活力满满。后来才知道,他已经五十多岁了,但面对自己发起的新的研究主题,他很是兴奋,可以聊很久。
第四次见李勇教授是在一次教师培训课上,听他讲统计学的发展历史,他的研究视角和之前我所了解的其他研究视角不同的是,他没有把统计学限制在经济学的范畴,而是跳脱出来,从自己数学专业的视角去重新审视统计学的发展历史。这对我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启发,是呀,为什么不换个角度去重新认识统计呢?从原有计算机的角度跳脱出来,再进一步,从自己感兴趣的数学角度去重新认识统计。
虽然三四次见面不算多,但对我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不仅坚定了我专注教学和科研的信心,还激活了我对数学历史、统计历史研究的兴趣。其实在这之前一直很想系统梳理一下信息科学发展的历史,现在想着,干脆把三条线协同起来,拧成一股绳如何?
翻箱倒柜,翻出了几年前打印的一本博士论文,论文的主题是统计思想,作者是窦雪霞,导师是李金昌教授。再次打开,发现里面密密麻麻记录了第一次看论文时的所思所想。不由佩服过去的自己,总是可以心动就立马行动,总是相信自己潜力无限。
当然,偶尔也会很好奇自己哪里来的自信,如此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攀登任何一座未知的学科高峰,现在想来,可能是因为自己曾经在不经意间创造过一个接一个的奇迹,次数多了之后,自信心就越发充盈了。当然也不是每一次心动都会心想事成,也有一些惨痛的失败经历,可能正是这些或成功,或失败的学习实践经历,造就了现在的我。45岁的人,依然有一颗5岁孩童的心灵,对所有未知事物都抱有好奇,无知无畏地想创造更多美好记忆。
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陪孩子去看了一场电影,电影的名字叫《茶啊二中》,里面记录了一个看似很彪悍的女老师,说实话,一开始我很讨厌这个角色,但看到最后时,突然莫名被她感动了。可能想起了自己成长过程中也曾遇到过的那些看似彪悍的老师们,可能他们的内心和片中石妙娜老师一样,初衷是好的,虽然过程并不太美好,但庆幸自己的没心没肺,最终选择了理解和原谅。
有时候,理解和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所以,忘掉所有不愉快,继续专注教学和科研吧,适时清空自己,保持童心,从数学角度重新认识统计,经历就是财富,坚持就是胜利。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6: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