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田生产方式
【图书索引】
EISA20180214 大野耐一 著,谢克俭、李颖秋译《丰田生产方式》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年4月第1版
【作者简介】
大野耐一,日本复活之父,生产管理教父。他是从生产现场走出来的实践管理学宗师,在世界管理学界与理论见长的彼得.德鲁克各树一帜,并驾齐驱。
1912年,出生于中国大连
1932年,毕业于名古屋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科,同年进入丰田纺织公司。
1943年,调入丰田汽车公司。
1949年,任丰田汽车公司机械厂厂长;后来历任丰田纺织公司和丰田合成公司会长。
1954年,出任丰田汽车公司董事。
1964年,升任常务董事。
1970年,任专务董事。
1973年,荣获蓝绶带奖章。
1975年,担任丰田汽车公司副社长。
1990年,5月28日去世。
【背景简介】
1973年秋,石油危机爆发。石油危机对当时的日本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都很大,第二年,日本经济一落千丈,增长率降到零,当时整个产业界都有万劫不复的感觉。
正当各家公司因为经济萧条而一筹莫展时,丰田公司开始引起大家的注意,大家发现,丰田盈利虽然一开始有所减少,但在经济危机后,特别是1975年到1977年间,其盈利依然逐年增加,逐渐拉大了同其他公司的差距。这意味着这家企业的结构是经得起冲击的,可持续发展的。
在1973年之前,日本企业大多都推崇来自美国的大批量生产方式,日本经济也一直处于持续高速增长态势,但经历了石油危机之后,这种高速增长态势突然嘎然而止了,当增长率下降之后,日本企业慢慢发现,这种来自美国的这种大批量生产方式开始越来越行不通了。
1945年8月15日,这一天是日本战败的日子,当时丰田汽车工业公司社长丰田喜一郎(1894-1952)说,”要三年赶上美国!否则,日本的汽车工业就建立不起来。“为此,丰田决定必须了解美国,向美国学习。
其实,早在1937年,大野耐一还在丰田纺织工厂做事时,就曾听一个人说日本和美国的工业生产力的比例是1:9。那个人之前曾去过德国,曾说过德国人的生产力是日本的3倍,而那是德国和美国的比例是1:3,所以日本和美国之间的比例就成了1:9。当时大野耐一听了十分惊讶,他很好奇,为什么美国1个人做的事情需要9个日本人来做呢?
1945年,美国驻军登陆日本不久,大野耐一又从麦克阿瑟将军口中得知,日本的生产力是美国的1/8。这说明战争期间日本的生产力还是有所增加,但是还是有限。所以丰田喜一郎提出三年赶上美国的想法时,大野耐一就开始琢磨,要用三年的时间把生产率提高8倍、9倍,这不就意味着想让10个人去完成100个人做的事情吗?这好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换个角度思考,美国人总不会是在体力上多付出10倍于日本人吧,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日本人在某些方面有巨大的浪费。大野耐一认为,只要杜绝浪费,生产效率就有可能提高10倍。“杜绝浪费”就成了丰田生产方式改善的出发点。
【内容提要】
1、什么是丰田生产方式?
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是提高企业生命力的一整套概念和方法的体系。它是丰田通用的制造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彻底杜绝浪费,通过生产的整体化,追求产品制造的合理性以及品质至上的成本节约。
2、丰田生产方式具体怎么彻底杜绝浪费?
大野耐一强调,对于现代企业,想追求效率、降低成本,必须要彻底杜绝浪费。因为消费者从不考虑产品的成本是多少,他们更关心的是该产品对自己是否有价值。如果企业由于成本过高而定价昂贵,消费者就不会问津。所以,“彻底杜绝浪费”是丰田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而贯穿其中的有两大支柱,那就是准时化和自动化。
3、那什么是准时化呢?
所谓“准时化”,就是将需要的零部件,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数量供给每一道工序。大野耐一认为,从生产管理方面来看,这是一个理想状态。但只要在通过流水作业装配一辆汽车的过程中,将所需要的零部件在需要的时刻,以需要的数量,不多不少地送到生产线旁边。如果公司上下都能做到这一点,起码在丰田汽车工业公司内部,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库存”在物资和财务上给经营管理造成负担的问题。
4、那究竟怎样才能做到准时化呢?
大野耐一坦言,自己喜欢逆向思考问题,在他看来,生产的流程就是物的移动,于是,他试着逆向思考物的传送问题。当大野耐一倒过来观察生产流程,他想:如果“由后一道工序在需要的时刻去向前一道工序领取所需数量的所需东西”,行不行?那这就意味着,“前一道工序只要生产后一道工序所需求的数量就行了”吗?换而言之,只要明确提出“某种东西需要多少”,不就可以把许多道工序联系起来了吗?于是,大野耐一开始设想:是否可以通过一种在各道工序之间轮流传递的“看板”来控制生产量,即需求量呢?后来“看板”就成了顺利推进丰田生产方式中“准时化”的重要手段。
5、那什么是自动化呢?
大野耐一坦言,丰田生产方式的另一个支柱就是“自动化”,但自动化可不是单纯的机械“自动化”,而是强调“包括人的因素的自动化”。
6、什么是”人性自动化“精神?
人性自动化精神,最初始于丰田公司的创始人丰田佐吉(1876-1930)老先生发明的自动织布机。这种自动织布机,在经线断了一根或者纬线用完的时候,能够立即停止运转。有了这种带自动停止装置的机器,人只需要在机器发生异常情况、停止运转的时候去处理就可以了,所以,一个人可以管理好几台机器。正是受到这种自动织布机的启发,大野耐一产生了新的想法,在手工作业的生产线上,如果发生异常,作业员只需要自己按下停止开关,就可以让生产线立即停止。先把问题搞清楚,然后分析毛病到底出在什么地方之后,再立即改进,而不是避开管理监督人员耳目,把问题藏起来。要知道问题只能藏一时,不能藏一世。人性自动化的作用,就是赋予机器以人的智慧,杜绝生产现场中过量制造的无效劳动,防止生产不合格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5: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