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初的营养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形成的,母亲的营养观念是,什么都要吃,荤素要搭配。而父亲更是身体力行,直接为我们编织了营养食谱,每周炒、炖、蒸、煮的菜都有,现在记忆最深刻的有四道:1、韭菜炒鸡蛋;2、沙参炖鸡;3、辣椒炒肉;4、土豆丝。我是属于有点神经大条的孩子,对于切土豆丝这样的事情总是提不起兴趣,所以至今我们家切土豆丝我都是最差的。这些从小在家里养成的营养饮食习惯对我参加工作之后的经济开支助益非常大,记得2000年参加工作时,每个月工资才1200多,但我每个月可以存800元,因为400多元钱就可以让我吃得很好,穿得很好,玩得很好。因为别的同事都喜欢吃食堂或下馆子,我却喜欢自己在家做饭,而且每次做饭的速度会非常快,可以在做饭的同时看看书什么的,所以工作一开始就感觉如鱼得水,早上六点多起床,十二点多睡觉是常事,但精力却很充沛,加上又是学计算机专业的,人机协同,工作效率非常高,可以抵挡传统2-3个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所以工资也自然是同时入职的小伙伴们里最高的。
但真正开始深度关注“营养科学”,特别是“食育”的问题,却是在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才有的事。因为觉得很委屈,为什么自己身体这么好,孩子刚出生时各项检查都很好,但满月之后却爆发了大面积的“婴儿湿疹”。这个看似常见的“婴儿湿疹”困扰了我大概近一年的时间,直到遇到“夏隆江”医生,看了他给我推荐的郝飞老师的《特应性皮炎》这一本书,我才知道原来困扰孩子这么久的“婴儿湿疹”背后有如此多复杂的社会原因,但是对于一个普通妈妈而言,要改变整个社会的大环境犹如天方夜谭,所以只能改善自己的小环境,改善自己、改善孩子的体质、改善家庭关系、改善社会关系...
最初的学习是基于网络的,不管东方还是西方,都会去看去做实验,后来发现失败率挺高。然后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书店,买专业书来看,发现效果不明显。最后思量再三,还是花钱报了专业的“公共营养师”培训,去考了“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证。但考完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更专业的是“注册营养师”,感觉学无止境,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快速的把所学转化成应用,让自己及其家人、亲朋、甚至更多的人过得更好?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小范围的试点,现在准备开始实施一系列“魔力书箱”活动,在自己经常做义工的一个生态农场实施“家庭食育引导计划”,哈哈,心动不如心动,继续前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2: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