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人和女人到底谁进化得更好?
...
最近科学网上出现许多赞美女性的文章…不知是大家刻意表示一些绅士风度以彰显自己是个大男人?还是象二傻一样是由衷地佩服女性?在她们对生命的理解尊重、她们天生的不讲逻辑和她们强大的直觉中蕴涵着多少惊人的智慧啊!
记得二傻在博文“致霍金先生的一封信”中说过如下这般赞美女性的由衷之言:
犹太人说:女人是一所学校!好象真的可以从中找到很多灵感...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她们懂得生命!其实她们本身就是生命的化身...我们男人只对非生命体如机器、机械、计算机程序等感兴趣,因为我们可以控制它、玩弄它、高兴了还可以毁灭它,感觉象上帝...但女人不同,她们对生命感兴趣!因为她们能孕育生命,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能、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她们孕育生命,却从不感觉自己象上帝---她们甚至敬畏自己孕育出的生命!她们从新生命在体内出现的一刹那,潜意识里就已经知道宇宙的真蒂了…
其实,关于男人和女人, 二傻一直在认真思考一个问题:
男人和女人,到底谁进化得更好一些呢?
[分析1]:从颅骨考古学分析上看, 如果将猿人、男人和女人的头骨摆在一起,傻子都看得出:男人是介于猿人和女人之间的中间进化物.
[分析2]:从人类胚胎发育的过程看,则可以看出:先有鱼、后有猴子、然后是女人、最后是男人!(男胎是女胎继续演化后的结果)...按所谓胚胎进化论的说法,则又容易判断出:女人是介于猿人和男人之间的中间进化物.
怪哉!以上分析到底哪个正确?到底是谁进化得更好一些呢?
.
既然在科学网,那就让我们再做一些更科学的分析如下:
科学研究发现,男女皆有23对染色体,其区别只在第23对染色体:男人是XY, 女人是XX。而人类又刚刚发现:
Y染色体比X染色体的基因数目要少得多!
2003年6月1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刊登了美国坎布里奇怀特海德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和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对Y染色体的最新共同研究成果。在其详细分析研究报告中指出:X染色体有1098个蛋白质编码基因,Y染色体上仅有大约78个基因!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数据,“男人的Y染色体甚至被戏称为X染色体的错误版本”!
基于以上事实,我们再来问问:
男人和女人,到底是谁先出现的呢?
如果最先出现的是男人,则目前应该有三个人种:XX,XY,YY。好象不太符合实际?考古学上发现过奇特的YY人吗?历史上的YY人为何消失的无影无踪了?(YY人是不是传说中的狼人啊?)
如果最先出现的是女人,则应该只有XX一个人种!那男人的Y是哪来的?是从X变异出来的吗?(还是天狼星人植入的?)X染色体又是何时变异成Y的?是一种集体变异吗?个体的基因变异基本上是同步发生的吗?为何在变异之后,其基因数目会减少90%多?以后还会继续减少吗?(第一个发生基因变异的猴子就是传说中的亚当吗?他真"性"福!)......
唉!晕了!不能继续讨论了。。。怕上帝找俺麻烦!
其实俺也思考了很长时间以下这个问题:“男人为什么要长奶头?如果那末长的猴子尾巴都能进化掉,为何这点没用的小奶头一直顽强地呆在那里?” ......现在看来一个比较符合逻辑的解释是:
男人就是女人变的!
那位看官说了:女人变的又怎么啦?现在还不是咱大老爷们掌权?这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且女人向来不喜欢动脑筋,几百万年下来其智慧也该退化许多了吧?
哈哈!原来俺也一直这么以为的,直到有一天,在某酒吧的洗手间里,赫然发现几幅漫画!俺突然大彻大悟...原来女人一直都比男人更勤奋更习惯地在运用大脑的分析能力啊!可以说是每时每刻都要比男人动用更多的脑细胞...请看:
.
.
.
男人VS女人上酒吧喝酒的人类行为学分析
...
.
(1)从准备出门到喝上酒的全程心理行为学分析
(2)中途上洗手间的心理行为学分析
。
(3)在酒吧邂逅浪漫对象时的心理行为学分析
......
......
如果您看懂了上面这些心理行为学分析,您就知道到底是谁的大脑在“用进废退”了?哈哈!所以,男人们要十分小心了!别整天傻呵呵的,还以为自己真是世界的主宰呢!
.
老实告诉您,俺走南闯北几十年,发现在进入21世纪后,这世界上的男人们尤其危险了!若再不番然悔悟,很快就要成废物了!
.
哈哈!您不信?请看以下确凿证据:
.
.
.。
。
...
所以,二傻可以负责任地说:
世界是男人的,也是女人的;
但原来是女人的,以后也将是女人的!
您不服不行!谁叫人家的基因比咱多那么多呢?哈哈!
。。。
[参考文献]:《怎么还会有男人?》高仪
http://www.lifeweek.com.cn/2003-07-15/000245971.shtml
补充照片: 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获奖作品(2009.2.11)
2008年3月10日,巴西马瑙斯一名妇女企图阻止被驱赶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4: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