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为导师之真言
多年以前还是奔波于教室、寝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莘莘学子,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晋升了教授,遴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而导师的角色转换,求学时代有同学戏说“等你当导师后你的学生日子一定好过”,指导了几个年级的研究生之后,深恐误人子弟,个中苦辣酸甜还真要一吐为快。
1、打铁还得自身硬: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研究生们都是一群青年优秀分子,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自我意识,个性很强,他们自信、自尊,但也会自赏、自傲,他们坦率、热情、富有朝气,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都希望成为优秀的科学家、憧憬着未来做老板的梦想,渴望成为顶尖大学的顶尖人才。带好这样的一批学子,打铁还得自身硬,自身功夫先要练好,只有对自己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严格要求学生,“严师出高徒”,高徒才能更出名师。文常看,章常写,技常练,网常上,告常作,标常中,idea常冒,新常创,苦练内功,才能与时俱进,让学生从心底里真正折服非名校的导师,觉得不虚此学,学生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以前听老师说做事先做人还颇不以为然,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越觉得此话是入木三分。其实,做学问与做人不可截然分开,在我实验室的墙上贴着一幅自拟的联语:修身躬行,砺志求真,就是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只有具有优秀的个人品格,才能做好学问,才能成为将来的大师、名师,提倡务实求真的科研作风,坚决反对和杜绝弄虚作假、杜撰抄袭的行为。一帆风顺时,切忌盲目自大,须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和同事关系,遇到挫折时,更要认真地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善于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失败将成为前进的动力。要敢于认识自己的弱点和缺点,调整自己的策略和行为,战胜逆境,重新开始。老师更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心底无私天地宽。玉不琢不成器,不能放任自流,及时、针对性指出学生的缺点错误而改正之是导师的职责所在,“教不严师之过”,否则将会误人子弟。
3、授鱼与授渔:
学生总得离开老师独立工作,培养过程自然会影响他们将来工作的能力和方式,因此,经历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过程至关重要,既能顺利完成学业,也能自主创业、发展。在制定和实施培养计划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坚定不移贯彻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的培养方针,放手不放眼,积极引导、督促、修正、更新实验计划,保质保量、完整、系统、精确完成课题,从而获得“渔”的技巧,自然能在将来的工作中打开局面。
4、培养一种思想——科学思维:
无论生活、学习、科学研究都必须要以一种思想来指导,那就是必须具备科学思维方式,科研不能满足于教科书或者传统的知识,要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渠道接触和了解最新的科学动态,要勤于思考,敢于想象,大胆创新,敢于突破传统和超越权威,要善于总结和比较,要主动发现科学问题,不能盲从,要科学选题,不要盲目赶时髦,要明确既定目标的科学意义与创新点,做到心中有数,每一步都要符合科学设计,都要有科学思想的指导,才可能最终取得原创性成果。
5、功夫在诗外:
培养学生,不仅要具备动脑、动手、动笔、动口等科学技能,还要诸多诗外功夫。既要独立思考,更要善于讨论或交流idea,“王婆卖瓜”,还要会“自夸”,在按既定目标前进过程中,有了更佳或意外的idea,要及时与导师讨论和交流,导师要肯定学生的任何创造性思维,即使只有一点点甚至是不成熟的想法,甚至于完全否决原来的假说,不可错过任何蛛丝马迹,这也许会带来奇迹般的发现。科学研究其实也是美学和艺术,要加强艺术修养和美学欣赏水平,好的学术文章包含极高的艺术涵养和美学价值,要用艺术的手法才能表达出科学研究的价值,只想简单发表一篇文章、应付毕业的思路都是不对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非常重要,开始同学都怕开口、上讲台,导师一定要给予仔细的辅导和修正,即使是在教研室做读书报告、开题报告、预答辩等场合也决不能马虎了事,更不要说在学术活动、答辩等大型场合了,要注意做报告的风度,掌握要领、控制时间、讲得深入浅出,安排好层次,既深入浅出又要生动地讲给大家听,既要做到使内行感到有水平,又要使外行感兴趣,切勿背报告和对着投影读报告,可以略插一些幽默笑话或举一些生动的例子,这样可以控制会场的气氛。
6、人生境界:
人生有成功失败,有悲欢离合,有欢笑泪水,在追求人生真谛的道路上我们将走向何方呢?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一生只是一瞬间,然而,如何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倒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态,处事不惊,金来不过喜,玉去不伤悲,仇不记,多报恩,诚信做人,诚恳做事,光明磊落,坚持真理;为师者当志存高远,为国为民铸才,淡薄名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利在国民,心愿已足;爱国、爱民、爱学生,落在实处,只有人人自强才能国家强盛,只有做好本职才能聚才发展;人到无求品自高,人生一世乐逍遥。
7、师生关系: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应该赋予师生关系更丰富的内涵,在学业、工作上是师生关系,在生活中应该成为朋友,师生之间不应该是猫抓老鼠的关系,也不是雇佣关系,更不应该是剥削关系,上研究生要交学费,奖学金也不多,导师不应该把他们当成私人的免费劳动力,在工作上必须认真和严格要求,不能姑息、纵恿坏恶习惯,而生活上导师应多关心、多照顾学生,对学生应多给予鼓励,引导他们不断进取,及时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师生应该劲往一处使,向同一个目标前进,鼓励他们到其他的名校、名师继续深造学习,甚至有机会送他们到国外去留学深造。要多倾听同学的意见,注意向别的导师或同学请教,真诚地希望得到帮助或者建议,坦诚对待同学朋友,少说多干、宽厚待人、以理服人,要学会容忍别人的缺点,气度要大,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断地自我完善,勤于自我检讨。要采取积极措施化解矛盾,消除误会。尽可能冷静地对待不同意见和争论,避免言辞伤人,不要盛气凌人,给当事人思考和回旋的余地。无理取闹不可取,有理不让人的做法也不能鼓励。切不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研究生之间要树立互帮互学的风气,同学之间正确对待竞争与友谊的关系。要培养研究生的团队精神、形成合力。
8、困惑与解惑:
如果说当年孔雀东南飞人才流动还是国有的话,那么持续高温的出国潮把国家大量的人才送到了外国,虽然现在开始出现小小的归国潮,但人才流失仍然是显而易见的。培养一名研究生付出的代价是很高的,反过来看我们培养的学生结局是怎样呢?学生经过三年学习,他们无论在专业知识和外语方面,有了质的飞跃,谈们懂得了很多现代化的专业,变成一个有知识的人才。遗憾的是在他们学业尚未结束前,已经与国外学校、科研院所机构联系好,一旦答辩结束,就远走高飞了,我们的科研机构、大学已纯粹变成了国外研究机构的高级人才制造所和供应站。我们感到困惑,我们培养人才是为了什么?难道最高目标就是培养他们出国吗?其实出国的学子并不是去追求奢华的生活,而是希望英雄有用武之地,希望事业有成。当前,人才的竞争是决定一个国家兴旺和落后的关键问题,国家花了很多钱培养的人才那么容易流失,而几年后他们又以学者的身份回国服务,那时国家还需用大量的经费把他们当高级人才请回来,这样做实在损失太大了,这将形成永无休止的看似良性循环的恶性循环。此问题急需请有关部门好好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政策,不要把我们自己培养的人才白白地流失,多筑巢,挖深潭,多树林,让这些大鱼、龙凤、虎雄都各有所居、各有所业、各有所求、各有所成,不亦乐呼?。
关于研究生学习时间随着形势的变化已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了,根据现行的研究生学习年限,有很多弊病,如:硕士生学习三年,有一年是集中上课,在结束课程后到实验室工作,由于他们从未接触过课题专业知识,他们熟悉了解,查阅文献,至少需半年,这样,从开始参加工作到答辩仅剩下一年半时间。在这一年半时间大部分学生还会参加出国英语考试,到毕业前联系出国、写论文至少要占用半年时间,真正的学习和工作时间是不足的,因此,总的学习和工作时间大部分是有限的,最后一年几乎要变成考博年、求职年、出国年了,大大影响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即使实行硕博连读制也无助于解决硕士阶段问题,把硕士学制改为两年,更是降低了含金量,在提高博士培养质量的形势下,不能以牺牲硕士生的培养质量为代价。建议缩短课程学习时间,增加课题研究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增加半年的研究时间是非常宝贵而且是相当值得的,一方面使学生有扎实的工作和训练基础,另一方面也使研究的课题有较好的结果,这样对学生、导师和科研工作都有利。
研究生扩招是大势所趋,也是大势所逼,反对的声浪也很高,原因之一与以前欠的教育债过多有关。既然是国家的需要,导师们还得承担起为国造才的重任,付出十二分的心血和精力,尽力保证培养质量不滑坡,学生幸甚,人民幸甚,导师幸甚,国家幸甚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