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前面的博文中,很多人提出,马云的技术和经营模式是模仿的,并不是自己的创新。是的,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或者经营工具的角度去看时,的确是。不过,这是由于这些人混淆了概念:科学技术与经营技术。马云的成功在于掌握并成功的运用了他的经营技术,而那个经营技术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建立在与别人完全不同的人生哲学与商业理念上,从操作层面上看,的确与大多数人所做的很类似,甚至看不出差别,但是,马云知道里面的差别并很好的让这个差别发扬光大,于是就有了属于他自己的成功。作为外人,我看不到那个学问,不能清晰的认知那个学问的表达式,但我知道学问的存在。不要看烤鸭都是一个样子的,就以为做烤鸭是没学问的;即便是很平常的馒头也有卖得好与没人要的差别。
在做学问的路上也一样,别人走过的路是别人的路,即便人家的路再成功,你再去走一遍就不会成功。在学术界,有人喜欢模仿,模仿秀做得很好,便成为一个貌似成功的热门人物,而事实上,科学本身是不承认这种模仿的,只是由于科学的事情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小圈子的评价,而这种小圈子的评价并不会直接表现为生死存亡,因此,很多其实没有什么科学价值的模仿科学家会被高度评价,仿佛就是一个成功者。但是,那些在貌似模仿的研究中踏踏实实做了学问的人,有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并把这种自己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深深的嵌入自己的研究中,那么成功只是时间的问题。如果说科学研究的学问与经营的学问有啥差别,我看只是被认可的时间的问题:市场无情,只要学问不够,马上出局,学问够了,生意蒸蒸日上;科学研究的学问,很快得到认可的学问不是很多,大多数真正的学问需要后人认识;也有一些技术或者学问可以直接拿到市场上检验,在很多的时候,可以更快的检验。
前两天有个年轻人向我介绍他做的化学法制备新型导体材料的方法和技术,从过程看,的确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所用方法和材料都有一定的创新和吸引人的地方。技术也有一定的可行性了,初步具备放工业放大能力。在我看来,作为研究本身,这是一个很值得做的技术,也是值得探索的材料,但是,如果是希望很快变成实用技术或者新材料加工方法的话,问题就非常明显,那就是该研究尚未找到真正的独到之处,缺少成为技术商品的价值点。用一句简单的话表达,有技术含量,没有形成该技术的学问。一项可以在可预期的时间内实现其市场或商品价值的技术,不仅在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环节是不存在明显瑕疵的,还必须达到我常说的三个获利:1、用户获利;2、厂商获利;3、社会获利。做到了,该技术就已经成为了学问。这样的技术,人家即便想模仿或者窃取都不容易,需要好多年时间才能学会,他们也需要有这个学问才行。正如我们几十年学不会人家怎么做一样,因为我们还没有学问。
那种发篇文章了事的研究,大多是没有学问的。用一种方法做很多的事情,不断的发文章的科研,断然产生不了任何学问。
一个人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情就很不容易,因为做成了一件事情就是那个事情的世界第一,那是一个高深的学问,中国人之所以很少有做成一件事情的,就是没有人会缺心眼和一根筋,见好处就分心,甚至转向,有好处不放过。
把能当官和能捞到好处当成英雄崇拜是中国科学界最普遍的问题,而这种崇拜本身已经说明,中国科教界没有科学,不是官场就是商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