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坪博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imu 广学馆记

博文

算盘子•威尔逊

已有 7441 次阅读 2017-7-9 23:33 |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周末在森林公园闲逛,无意中发现了几株灌木状的算盘子,因为记得以前在武汉拍过,今天天气不好,也就没有再拍。回家翻了一下自己的图鉴库,才发现以前拍过的多数并不太好,叶、花、果的记录并不全面。这段时间正在花期,看来还要找机会去补拍。翻了几张发到博物群,没想到认识的人居然很多,很多人都想起来小时候曾经遇见过这种植物,甚至能准确地叫出名字来。

 

算盘子果实的外观确实够有特点,形状、大小确实和算盘上面的珠子差不多,果实最初是淡青色的,成熟以后逐渐呈现出鲜艳的大红色,用手一捏,里面象牙色的果籽便会一粒粒滚出来。这种场景,居然出现在很多人的儿时记忆中,确实有点出乎我的预料。因为我本想,这种东西,虽然叫做野南瓜,其实并不好吃,甚至是有点小毒,作为超级吃货的小伙伴们估计多半不会记得的。我是记得小时候家里曾经反复告诫过我们算盘子尽量不要吃的,后来也确实看过有篇文献说,曾经有人用算盘子炖牛肉吃,结果差点眼睛失明。广东客家菜中倒是确实有一道名菜叫做算盘子,不过,那只是用蒸熟的芋头和芡粉做成的形状类似于算盘子的一道素菜而已。看来算盘子可以算是大自然赐予大家小时候的一个天然玩具而非开胃的水果。

 

只是在讨论果实上的绒毛的时候,大家的记忆出现了一些偏差,有些人记得表面是有绒毛的,而另外几位则认为是光滑的。我想,这大概和算盘子的不同种类有些关系吧。

 

算盘子属(Glochidion)原本是大戟科旗下的一个属,现在已经划在叶下珠科了。这种果实在枝条一侧整齐排列的特点,倒是很符合这个科的属性。算盘子的叶互生;花腋生,花也很有特点,雄花花梗明显长于雌花。雌花常常聚集生长在枝条的上部,而雄花则一般在下部。只是算盘子的花很小,直径不过2毫米,颜色也是不起眼的淡绿色,容易被视而不见。

 

 

 

算盘子属下面具体各个种的分类现在还有不少分歧。武汉这边最常见的,是作为属长的算盘子(Glochidion puberum,而在鄂西北,则还分布着湖北算盘子(Glochidion wilsonii Hutch.)。湖北算盘子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叶果表面比较光滑而不具绒毛。

 

说起湖北算盘子,倒是有个故事可讲。看这个物种的拉丁名,应该可以猜出来与著名的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有关。没错,湖北算盘子的模式标本就是威尔逊19075月在湖北西部的一处海拔2000米的山地上采集的。威尔逊在湖北西部收获满满,发现了不少著名的植物,比如猕猴桃、珙桐都是在湖北宜昌等地采集到,此后才为世人所知的,没想到湖北算盘子也是其中一个。当然,威尔逊在众多发现的同时也意味着对中国西部资源的疯狂掠夺,这里不再展开多言。

 

算盘子在中国有据可考的出处则来自于清朝的“植物名实图考”。考虑到这种植物有数十种别名,诸如“野南瓜”、“山馒头”、“地金瓜”等等,具体的本草考证工作可能会异常艰辛。毕竟,算盘的出现不过2600年的历史,而在此之前,人类究竟怎么称谓这种植物,其中沿革,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有研究表明,叶下珠属下面的几种植物是有一定抗病毒作用的,而作为同科的算盘子,虽然具有清热、利湿、行气、活血、解毒消肿之功效,这个属的植物在中医药历史上曾经被用来治疗痢疾、疟疾等疾病,也可用于治疗感冒高热,但是尚未见相关抗病毒研究,值得关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4206-1065452.html

上一篇:温风小暑石竹开
下一篇:夜香树很美,花也很香,却不能驱蚊
收藏 IP: 159.226.127.*| 热度|

16 刘全慧 尤明庆 杨正瓴 朱晓刚 高建国 李学宽 张晓良 许培扬 戎可 鲍海飞 李土荣 罗汉江 苏德辰 徐长庆 xlsd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